《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随着内戰、大躍進,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着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内容簡介
《活着》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曆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曆的戲劇。小說的叙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曆: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産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闆夾死;外孫苦根便随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隻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随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着》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着,正因為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态度。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小說運用象征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征着活着
。可能很少有人會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而白發人将黑發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隻能在小說中可以看到。藝術的真實會讓人相信世間不但有過活生生的福貴,而且将來還會有很多。
死亡的重複發生,既給人物心靈巨大打擊
,也給讀者出乎意料的震撼。餘華把重複發生的
死亡事件鑲嵌在日常瑣碎的生活裡,放大了“苦難”的廣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軟弱的人物面對巨大的“苦難”形成的力量懸殊,從而産生一種強烈的命運感;同時,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閃光的精神力量,從而使整部作品充滿了藝術張力。作品中死亡的重複發生,除了福貴的父親、母親、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無不處于偶然:兒子有慶[9]死于抽血過多,女兒鳳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築事故,外孫苦根吃豆子撐死,最後福貴所有的親人都一個個死去,隻剩下他一個孤零零的老頭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相伴,并且是那樣樂觀豁達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小說通過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複,更加彰顯了活着的意義和難能可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