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是從小就刻在我骨子裡的記憶,也是我的家鄉魯西南的民間音樂。《一枝花》更是一種精神,一直在我學藝之路中激勵着我。”“90後”唢呐演奏家劉雯雯說。
劉雯雯對《一枝花》情有獨鐘,将這樣一首唢呐經典用當代作曲技法重新演繹,是她開拓唢呐音樂新疆域的一次大膽嘗試。為此,她特别委約作曲家沈葉,為其量身打造了唢呐協奏曲《一枝花》。
10月16日晚在上海,在指揮家張亮、上海愛樂樂團的搭台下,劉雯雯首演了唢呐協奏曲《一枝花》。全曲隻用一支高音唢呐與管弦樂隊對抗,代表着個體生命與大千世界的互動和關聯。
演出當晚,劉雯雯一襲明豔紅裙亮相,宛若一枝淩霜傲雪的紅梅。在這部長達近20分鐘的唢呐作品中,她一氣呵成,用一支D調高音唢呐與全編制的交響樂隊碰撞,用有限的音域和音色,表達出大喜大悲的音樂情緒。
《一枝花》1959年由唢呐藝術家任同祥根據山東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而成,充分展示了唢呐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
“《一枝花》不僅是唢呐名曲,它的文化源頭可以追溯到白行簡的唐傳奇、關漢卿的元散曲。”為了更好地創作,沈葉曾前往新疆采風,千佛洞壁畫中,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飛天吹奏唢呐圖讓他震撼。讓一股民間的、久遠的、自由熾熱的音樂氣息,掠過充滿現代感的音樂廳,成為作品最初的初衷。
沈葉從黃沙掩埋下的晉代壁畫,從唐代的傳奇故事,從元代的散曲調子中得到靈感,将這股曠野之息,通過唢呐與樂隊的對話,吹拂到每一位聽衆的耳旁。
創作過程中,沈葉和劉雯雯一起探讨,琢磨出很多新的音效、新的手法、新的技術。其中一些新的技法,如手指對音孔、口風對哨片,對唢呐演奏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品中有極為豐富的變化音,在傳統唢呐上演奏非常困難,錯綜複雜的節奏,以及跟樂隊‘你追我趕’的競奏,使作品效果非常豐富。”一腳在傳統,一腳在現代,在劉雯雯的吹奏下,全新版本的《一枝花》綻放出别樣的光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