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5:32:42

老街遇到的問題是:

以八句格律詩中之颔聯與頸聯四句對仗的标準是什麼?


前言

律詩有四句、八句、八句以上三種。分别是絕句、五律七律、排律。分為五言和七言,六言極少,一般不算入其中。

五律和七律中,八個句子兩兩一組,分别為首聯、颔聯、頸聯、尾聯。标準的五七律中間二聯(颔聯、頸聯 )要求對仗。至于偷春體等變化,這裡不探讨。

嚴格的标準很好記,注意平仄相對,詞性此類相對。

但是要寫好中間的兩個對聯不容易,要記住兩個字:變化。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1

一、從句法結構看變化

看老街閑聊的人,很多都會作詩,所以先不必說對仗的标準,先說說要對仗要注意的變化。

1、避免雷同

我們先看一首早期的五言律詩:《登闆橋詠洲中獨鶴詩》:

遠霧旦氛氲,單飛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驚宿嶼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誰知獨辛苦,江上念離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這首五律大部分人沒有注意過,作者不是唐朝人,甚至不是隋朝人,而是南朝梁的皇帝梁簡文帝蕭綱(503―551)。

這首五律,是老街見過的最早的五律。但是這個皇帝詩人很早就注意了中間二聯的變化,我們看看中間的二聯:

孤驚--宿--嶼浦,羁唳--下--江濆。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

颔聯是2-1-2結構,頸聯是2-3結構。

我們可以那一首唐詩來比較一下,如王維的《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動将星,漢上柳條青。萬裡鳴刁鬥,三軍出井陉。忘身辭鳳阙,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王維的這首詩中間二聯都是212結構。

萬裡--鳴--刁鬥,三軍--出--井陉。

忘身--辭--鳳阙,報國--取--龍庭。

中間二聯要注意句法結構的不同,盡量不要雷同。王維的很多五律都規避了這一點,例如王維的《從岐王過楊氏别業應教》

楊子談經所,淮王載酒過。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

徑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嚴城時未啟,前路擁笙歌。

中間二聯分别是2-2-1和2-1-2結構: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

徑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

不過這種颔聯與頸聯的雷同,并不算大的詩病,并不違反五律的标準。

另外,五律字數少,這種雷同比較難以避免,但是七言律詩就要盡量避免雷同了。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2

二、注意四平頭與合掌

1、四平頭

四平頭是指前面兩個字結構雷同。例如柳宗元的七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中間二聯: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前面2個字都是名詞,這種也是一個小毛病。其根本的原理還是”變化“二字。

四平頭不僅僅指中間二句,有的詩八句都犯此病。作詩的時候,隻需要注意中間二聯避免,整首詩就不會犯此病了。

2、合掌與意義重複

詩歌短小,因此盡量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避免雷同,多一些變化。例如在上下聯中的内容上,還有”合掌“的毛病要避免。

宋之問《初到黃梅》詩寫到: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評論說:“途中、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雖然這個例子不在中間二聯,但是整首詩都要注意避免。

合掌是意義重複的一種表現,出現在上下聯中。有的意義重複,不見得出現在上下聯,也要避免。例如李白《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紅顔棄軒冕, 迷花不事君。這兩句意義重複了,也要注意。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3

三、從詩意上看情景的變化

剛才說的合掌與詩意重複,其實也是指詩意的變化,不過與這一段的内容不同。

這一段是指情景的安排

1、隻寫景

我們欣賞一下杜甫的《重題鄭氏東亭》:

華亭入翠微,秋日亂清晖。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紫鱗沖岸躍,蒼隼護巢歸。向晚尋征路,殘雲傍馬飛。

我們可以發現,中間二聯都是純粹寫景的句子:

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 

紫鱗沖岸躍,蒼隼護巢歸。

中二聯單純寫景的律詩很多,但是通篇寫景的詩就要注意景中含情的寫法。如“向晚尋征路”中,一個“尋”字,寫出了行人心情。

2、隻議論

李商隐的《籌筆驿》中間二聯都不寫景,而是寫了4句典故: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将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馀。

中間二聯通過四個典故發表議論:

徒令上将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單純議論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單純議論

單純寫議論的詩,比單純寫景的詩更難寫好。

不是難寫,是難以寫好。很多人所說的老幹體,常常會有通篇議論的現象,這種寫法非常難。

李商隐利用幾個典故豐富了這種議論詩的思想内容,這是解決的辦法之一。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4

3、一景一情

再來看看杜甫的這首五律,《李監宅》:

尚覺王孫貴,豪家意頗濃。屏開金孔雀,褥隐繡芙蓉。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中間二聯有個變化

屏開金孔雀,褥隐繡芙蓉。單純的寫景。

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展開了議論,議論也是抒情。

這是比較規矩的安排,兩聯各負其職,一個寫景、一個寫情,通常颔聯寫景後,頸聯開始寫情。

4、情景的相融

雖有一切景語即情語之說,但是中間二聯盡量有所變化,一般以一聯寫景一聯抒情為好。

更常見的,也有一句中情景都寫的現象,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滞一鄉。

第二聯單純寫景: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第三聯情景都寫:

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嶺樹、江流是寫景,重遮千裡目、曲似九回腸,是抒情。

例如梁簡文帝的《登闆橋詠洲中獨鶴詩》中: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

東西水、四面雲,是寫景,加上意惑、心迷就是抒情。

一首詩寫景,未必有固定的位置。

但是在中間二聯時,如果都有景,一定要注意兩聯的景物變化,最好有遠近、高低、大小、疏密等等變化。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5

5、景中含情

前面舉例杜甫的《重題鄭氏東亭》時,說了景中含情。我們再看一首更加明顯的例子。許渾的七律《金陵懷古》: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即情語也。這首詩可以看看中間二聯是如何做到的: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千官冢、六代宮,一個表示多,一個表示古。

晴亦雨,夜還風,一個表示變化,一個表示不變。

結合其他的句子,變化的是: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英雄一去豪華盡。不變的是:惟有青山似洛中。

因為”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所以今天看到的是: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環環相扣,中間二聯每一個意象(景物)選擇與組合方式,其背後都有詩人的情感。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6

四、律詩中間二聯的标準

對仗的标準其實并不複雜,主要是平仄相對、詞性相對。

1、平仄相對

南北朝詩人特别喜歡對仗,大家看一下大詩人謝靈運的作品會發現,他恨不能整首詩全部對仗。但是那個時代的對仗,平仄往往是不相對 。例如他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從齊梁永明體以後,詩人有了四聲的概念 ,對仗開始講究平仄相對了。

  • 以五律為例, 中間二聯的對仗有兩種形式:

a、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b、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 注意平仄相對,并不是所有字的平仄都相對

包括兩種,一種是個别位置平仄不拘,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就表示平仄不拘。

  • 另外一種是律句的兩個變格。

錦鯉翻波: 平平仄平仄 ,第3、4字的平仄颠倒 ,但是下聯平仄沒有變化,還是中仄仄平平。如宋丞相趙鼎的七律《奔昌國用韓叔夏韻呈覺民參政》:

身世--從今寄雲海,親朋--何在渺風埃。中仄--平平仄平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 。寄,對渺。

三仄尾:平平仄仄仄,第3字和下聯中仄仄平平,是仄仄相對了。

孤驚宿嶼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宿,對下。

其實還有所謂的拗句,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等。就不說了。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7

2、詞性相對

簡單說,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對數量、副詞對副詞,例如

徒-令-上-将-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另外,在名詞中,又有細分的門類,如時令、宮殿、人物、植物等等細分的詞語,同一門類就是所謂的工對。

不過也有借對、鄰對、寬對等手法,例如;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菊對舟,不是一類;他日對故園,也不是一類。一般來說,隻要名詞對名詞,就可以了。

還有不同詞性的對仗 ,例如: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薄,形容詞;違,動詞。

也要注意,中心語對仗即可,修飾語要求不嚴:

花萼【夾】城通禦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夾對小,這兩個字分别修飾城、苑。

寫格律詩一定對仗嗎(格律詩創作時中間四句對仗)8

結束語

颔聯與頸聯對仗的标準很簡單,詞性對仗、平仄對仗。但是在實際創作中,不能太過拘束。

從平仄相對來說,有些位置的字,不必對仗。剛才說的變格,也常見于中間二聯。

從詞性和門類的對仗來說,不要掉入工對的陷阱,仔細觀察古人的名作,會發現很多優秀的對仗都是寬對 。

對于律詩的創作者來說,隻有學明白了如何使用寬對,才算真正的入門。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19 從王千秋這首宋詞中 了解唐詩折腰句與折腰體的不同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村晚這首詩的寫景有什麼可學之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