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原産于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曆史,漸漸成為我國最具文化特色的果木,花、果、木都與人們的生活相聯系,在民俗觀念、宗教觀念、審美觀念中都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桃樹農曆二三月間開花有“紅、白、粉紅、深紅之殊爛漫芳菲,其色甚媚”(《群芳譜》),正所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古人常用桃花來比喻美女的嬌容,許多與婦女有關的事情或婦女所用物什也都冠以“桃”字。胭脂又叫“桃花粉”,用胭脂淡抹兩頰叫“桃花妝”。民間習俗又認為浸了桃花的酒可以給女子帶來嬌美容顔,相應的,女子種桃也能讓桃花格外嬌豔。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桃樹是逐日的誇父的手杖化成的,誇父追太陽沒追上,半道上渴死了,手杖化成了鄧林,而鄧林也就是桃樹林。古人還認為桃樹是“五木之精”,桃的精魂生在鬼門,所以它能制百鬼,桃木棍放在門旁可以壓制邪氣。
桃木制百鬼、鬼畏桃木的另一種解釋是:相傳東海度朔山有棵大桃樹,樹下有神、郁壘神(即後人所謂“門神”),他們能綁了鬼喂虎。不管如何解說,桃木制鬼辟邪的特點是一緻的。古人多用桃木制作各種厭勝之具,諸如桃人、桃印、桃梗、桃闆、桃符等。
桃人為削桃木而成,桃印是用桃木刻成的大印,桃梗是用桃本雕的木偶,立或挂在門邊來驅鬼辟邪。迄今為止,有些地方五月端午和小孩生日,還要在門上挂桃枝來避邪。桃木制鬼辟邪的特點,最集中地體現在桃符上。桃符由桃人、桃印、桃梗發展而來,是在桃木闆上畫神荼、郁壘二神的像,春節時立在門旁的。
五代後蜀時,開始在桃符闆上書寫聯語,後來改為在紙上書寫形成了後代的春聯。由此可知,春聯這一中國年節文化k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由桃木制鬼的特性衍化、演變而來的。
不過,制鬼辟邪的特性不僅存在于桃木,也見于桃子。古時候有“桃湯”,用桃煮成,據說揮灑、飲用可以驅邪祈福。桃子俗有“仙桃”、“壽桃”之稱,人們認為食用它可以長春延年。當然,長壽延年的桃子以西王母瑤池所栽的蟠桃為上品。傳說這種桃三千年片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吃一顆這樣的桃可以增壽六百年。
相傳,漢代的滑檜大師東方朔曾三次偷吃此桃,漢武帝則曾得到西王母贈送的四顆蟠桃。後世人們常用桃祝賀壽誕,或用鮮果,或蒸面桃。以桃子為素材的吉祥圖案也很多,祝壽的主題大多離不開桃,諸如多福多壽、福壽雙全、蟠桃獻壽等。此外還有“三多”、“華封三祝”、“瑤池集慶”、“東方朔捧桃”,等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