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市年味對比?作者:仲富蘭富庶而深厚的江南,曆來對新春佳節特别重視曆史上,多次大規模人口南遷,将大量中原文化帶到江南,使江南文化兼具包容多元的特質,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浙江各市年味對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者:仲富蘭
富庶而深厚的江南,曆來對新春佳節特别重視。曆史上,多次大規模人口南遷,将大量中原文化帶到江南,使江南文化兼具包容多元的特質。
江南的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前,男必理發,女必“挽面”。除夕這天,年夜飯一般都在太陽落山時準備好。在天色剛剛放暗時,首先要“請神”,也就是拜祭祖先,然後全家人才能正式用餐。當晚,農家廚櫃都要填放一點年饅頭,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正月初一,蘇州等地還有“展先像”“即先人的畫像”習俗,也叫“挂喜神”。
江南的年節酒和開市接财神也很有特色。由于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正月初一關門,正月初五開市。當然,江南人過年也有許多忌諱,如“俗忌掃地、乞火、汲水、傾穢、瀽糞,諱啜粥及湯茶淘飯”等。
清道光十年(1830年),有個叫顧祿的蘇州才子,刊行了一本《清嘉錄》的著述,此書中細描述了兩百年前江南人在新春佳節的習俗與風土人情,呈現出江南人在恭賀新春佳節時的獨特習俗。
其一是“送年盤”。“歲晚,親朋互以豚蹄、青魚、果品之屬相饋問,謂之‘送年盤’。”時人有竹枝詞吟道:“不計酒食與野鮮,每逢歲暮送年盤。饋贈雖少風淳厚,友鄰情誼溢山川。”所謂“送年盤”,此風俗起源自北宋,就是歲末年初人們互贈禮物,稱為“饋歲”,作為對歲月的饋贈。大文豪蘇轼有《饋歲》詩。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載杭州:一入臘月後,路上便可見挑擔者送酒肉。稱為“送年盤”。不計送多少,主要意思在恭賀新禧。家家戶戶為宿歲之儲,新年以饷戚友,叫“年物”,由于互相饋贈,以至于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日,商鋪打烊,市集叫停,是為“不設市也”。
其二是“年市”。《清嘉錄》是這樣描述的:“年夜已來,市肆販置南北雜貨,備居民歲晚人事之需,俗稱‘六十日頭店’。熟食鋪,豚蹄、雞、鴨較常貨買有加。紙馬香燭鋪,預印路頭财馬,紙糊元寶、緞匹,多澆巨蠟,束名香。街坊吟賣篝燈、燈草、挂錠、竈牌、竈簾,及箪瓢、箕帚、竹筐、磁器、缶器、鮮魚、果蔬諸品不絕。鍛磨、磨刀、殺雞諸色工人,亦應時而出,喧于城市。酒肆、藥鋪,各以酒槽、蒼術、辟瘟丹之屬饋遺于主顧家。總謂之‘年市’。蔡雲《吳歈》雲:‘送竈柴枝束束齊,照廚竹挂雙雙提。燂湯砺刃獨何業,慘聽連聲叫殺雞。’”所謂“年市”,指舊曆年末為出售過年用品而舉行的市集。可見江南商業習俗的繁盛。街頭巷尾年貨堆積如山。連紙馬香燭鋪也非常忙碌,人們争相購買香燭、請神祃兒。形容各類商肆日趨繁忙。
其三是“壓歲盤”。顧祿寫道:“長幼度歲,互以糕果、朱提相赉獻,謂之“壓歲盤”。長者贻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于枕畔,謂之“壓歲果子”。元旦(指正月初一)睡覺時食之,取谶于吉利,為新年休徵。”舊俗除夕用盤雜盛各種果品食物消夜稱壓歲盤。宋人吳自牧《夢粱錄·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所述即是此種風習。
其四曰“守歲”。“家人圍爐團坐,小兒嬉戲,通夕不眠,謂之‘守歲’。席振起《守歲》詩雲:‘相邀守歲阿鹹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守歲時要燃“守歲燭”:“燃雙椽燭于寝室中,宵永燼長,生花報喜,紅榮四照,直接晨光,謂之‘守歲燭’。”“守歲”就是家人團聚,又稱為照虛耗、點歲火、熬年、熬夜等。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财富充實。除夕守歲是恭賀新春的年俗活動之一,現存文獻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别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其五曰“歲朝”。歲朝,特指正月初一。“元旦為歲朝,比戶懸神軸于堂中,陳設幾案,具香蠟以祈一歲之安。俗忌掃地、乞火、汲水并針剪。又禁傾穢、瀽糞。諱啜粥及湯茶淘飯。天明未起,戒促喚。男子出門,必迎喜神方位而行。婦女簪松虎、彩勝。男女必曳新衣潔履。相見則舉百果相授受,各道吉利語,謂之‘開口果子’。”《後漢書·周磐傳》:“歲朝會集諸生,講論終日。”李賢注:“歲朝,歲旦。”宋範成大《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吳侬政用前五日。”可以印證。
其六曰“拜年”。顧祿寫道:“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谒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門首設籍,書姓氏,号為門簿。鮮衣炫路,飛轎生風。靜巷幽坊,動成哄市。薄暮至人家者,謂之拜夜節。初十日外,謂之拜燈節。故俗有‘有心拜節,寒食未遲’之谑。
江南民衆慶祝新春佳節,已經固化成根深蒂固的傳統。有人在節日中感受到家的溫暖,有人感慨于時光的流逝,有人享受着歇一歇的安甯,有人滿含着對未來時光的憧憬。
這就是江南人獨特的年俗,也是值得我們傳承的民俗文化。
(作者為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