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本來很健康的,但是最近大便竟然帶血!讓爸爸媽媽們不知如何是好。究竟寶寶大便有血絲是怎麼回事?寶寶大便帶血怎麼辦才好呢?爸媽不用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大便有血絲是怎麼回事
大便帶血,聽起來挺嚴重的,其實,大便中帶有紅色物質或少許鮮血,隻要沒有影響孩子的生長,多半隻是小問題,并不可怕。不過,隻要發現孩子大便有紅色物質,都要去醫院咨詢,咨詢前要先去化驗一下大便。
孩子排便後,要馬上将一些大便取出,放入幹淨的小瓶子或保鮮膜内,在1個小時内送到醫院檢查,而且要反複查2—3次。拿着結果再去咨詢,這樣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1、媽媽乳頭破潰出血:母乳喂養期間,特别是初期,媽媽的乳頭很容易破潰,如果孩子吞咽了媽媽乳頭破潰處的血液,大便就會帶有少許粉色或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查不到紅細胞,卻能查出潛血。這種情況孩子通常進食正常,生長正常,家長不必緊張。
2、服用了補鐵(鐵食品)制劑:如果孩子服用了含鐵的多種維生素制劑或補鐵的藥物,其中的鐵不可能全部被吸收,會有少量經腸道排出。這時大便中可能含有黑褐色點狀物,大便潛血會呈現陽性。這種情況與孩子腸道發育或疾病無關,隻要孩子生長正常,就不必擔憂。
3、小腸黏膜受損:如果小腸黏膜受到損傷,大便也會帶有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潛血呈陽性。誤服藥物或異物會造成腸道黏膜受損,但對于小寶寶來說,這種可能性很小。大多數造成腸道損傷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見的是牛奶。
腸道不能耐受某種食物,使小腸黏膜受到損傷,血液進入腸腔,由于這些血液在腸道存留一段時間才會随大便排出,此間會被腸液破壞,因此大便檢測隻能查到便潛血,并沒有紅細胞。但是,這種小腸損傷在不改變飲食的情況下會持續存在,造成孩子生長發育遲緩。
4、消毒劑損傷腸道:一些化學物質,特别是消毒劑,也會對腸黏膜造成損傷。家長認為消毒能使孩子遠離病菌侵襲,但是孩子無形中接觸消毒劑的機會也明顯增多,長久下來,慢性消毒劑食入成了損傷腸道的元兇。父母改用清水擦洗代替消毒紙巾,孩子的大便不久就會恢複正常。
5、肛裂:如果大便中可見鮮血,而且血液附着于大便表面,檢查提示有紅細胞,多半是由于肛裂所緻。孩子會伴有哭鬧、排便費勁,但大便不一定幹結。因為嬰兒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收縮和舒展調解不夠完善,經常出現排便過程造成的小裂口,導緻大便帶有少量鮮血。這時在肛門處塗上少許含有抗生素的軟膏,很快就會好轉。
寶寶大便有血絲怎麼辦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寶寶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輕微腹瀉的孩子,常拉出象血一樣的糞便,實際上這是食物或藥物中的顔料染上的,每當産生懷疑時,可化驗糞便,這樣可以消除爸媽的疑慮。
如果糞便裡的紅色物質确實是血,而且是以條紋出現,糞便又非常硬,或孩子在排便中顯出疼痛,那麼就可能是因肛裂出的血,大多數糞便帶血的病例都是這個原因。用熱水洗澡,調節飲食量,再配合藥物治療,可有良好的效果。
發現孩子糞便中有血的第三類原因是許多不同感染所引起的腹瀉。這種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腹瀉,有時會出現一種短暫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糞便。孩子可能會發高燒,不僅便裡有血,偶爾還有膿、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當兒科醫生看到這種病情時,首先會仔細觀察是否有脫水的症狀,然後再做化驗,不僅要确定腹瀉和出血的原因,測定血細胞數,還要做糞便的培養和塗片,以找出特殊感染的證據。某些腹瀉可用抗生素來治療,因此所有患這種疾病的病人都要由醫生診斷和治療,特别要注意急性均痢。
寶寶大便帶血的幾種情況
1、根據出血量的多少可分為:
潛血:少許消化道出血,肉眼看不到或不能分辨,需通過化驗才能判定。
少量便血:僅僅從肛門排少許血便,或内褲沾染少量血便。
大量便血:短期内大量便血,24小時内出血超過全身總血容量的15%—25%。
2、根據出血顔色可分為:
新鮮血便:顔色鮮紅多數為接近肛門部位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
陳舊血便:顔色暗紅混有血凝塊,多為距離肛門較遠部位的腸道出血。
果醬樣血便:顔色暗紅混有黏液,是典型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血便。
黑便:為小腸或胃的緩慢出血。
3、根據出血原因可分為:
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感染、過敏性紫癜、維生素K缺乏等。
腸道自身疾病:小腸:急性腸套疊、腸梗阻等。結腸: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肛門:肛裂、内、外痔瘡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