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知道,給寶寶吃完奶後,一定要給TA拍拍背,俗稱“拍奶嗝”。
為什麼每次吃完都要“拍嗝”呢?
因為寶寶在吃奶時,常常會吸入一些空氣,這些空氣進入腸胃後,如果不及時排出,容易引起寶寶溢奶和腸絞痛。小寶寶的腸胃發育還不完善,所以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粉喂養,吃完後都要給寶寶拍嗝。
拍嗝的正确姿勢get√
家長們一般都會采用傳統拍嗝方式,但其實拍嗝姿勢有很多種,大家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選擇适合的方法。
接下來,就介紹幾種常見的拍嗝姿勢,一起學習一下吧!
✅ 方式一:肩上拍
一隻手扶在寶寶背後,另一隻手拖住屁股,把寶寶直立抱在胸前,讓TA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大人的身體微微向後傾斜,扶在背後的手掌彎成勺子狀,小幅度輕輕地拍打寶寶背部。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寶寶的内髒很脆弱,拍打的時候力氣不要太大。
✅ 方式二:坐着拍
讓寶寶坐在大人的膝蓋上,使TA身體前傾,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扶住寶寶的頭,手掌支撐在TA的胸口,然後用另一隻手小幅度輕輕地拍打寶寶後背。
除了輕拍,還可以把手掌伸開,由下往上輕撫、擠壓寶寶背部,這個姿勢也會讓TA很舒服哦!
✅ 方式三:坐小馬
顧名思義,這種拍嗝方式會讓寶寶像坐在小馬上一樣颠起來。
首先大人要坐在椅子上,讓寶寶背對着坐在你的腿上,背部輕松地靠在大人胸前,然後把兩隻手交叉相扣,兜住寶寶的小肚子,一邊輕輕擠壓一邊颠腿。
通過抖動和擠壓,可以很快地讓寶寶打出嗝來。
✅ 方式四:小青蛙
這個姿勢跟方式一的傳統姿勢很像,由于方法一并沒有擠壓寶寶肚子的動作,所以很難拍出嗝來,這時候家長可以再試試“小青蛙”的方法。
讓寶寶趴在大人的肩膀上,肩膀同側手掌扶住寶寶背部,另一隻手抓住寶寶的雙腳,以腳帶動TA的腿部,讓寶寶像小青蛙一樣反複屈膝。
這個方式用腿部動作擠壓肚子,從而把腸胃裡的空氣排出來。
寶寶吃完奶睡着了還用拍嗝嗎?
白天吃完奶肯定是要拍嗝的,但是有時候,寶寶喝着喝着奶就會睡着。特别是到了半夜的時候,媽媽們常常會猶豫:寶寶睡得那麼香,還需要拍嗝嗎?
答案是肯定的。
寶寶在睡着的時候依然會打嗝排氣,也會出現溢奶的狀況。如果不給寶寶拍嗝,一旦溢奶,可能會出現嗆奶的情況,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即使吃完奶寶寶睡着了,也一定要抱起來好好給TA拍嗝哦~
寶寶幾個月後可以不用拍嗝呢?
一般寶寶3個月後就不用拍隔了,3個月大的寶寶在喝奶後基本已經會自動打嗝了,如果寶寶還是不會打嗝或者媽媽擔心寶寶嗆到的話,也可以繼續拍到8個月。
每個寶寶的實際情況不同,哪種姿勢和手法更容易拍出嗝也不一定,家長們可以多嘗試多練習。今天介紹了這麼多拍嗝小竅門,總有一款适合你的娃!
拍嗝除了需要體力、耐心,還需要有強大的意志力,這麼累的活兒,爸爸們一定要主動承擔下來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