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以鼓、闆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2001年被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
昆山市地處江蘇省東南部,位于上海與蘇州之間。昆山文化屬吳越文化,昆山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昆曲的演唱原本是以吳語語音為載體的,後來傳到全國各地,便與當地方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才衍變出了衆多的流派,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昆曲腔系。
昆曲原名「昆山腔」,根據文徵明手錄的魏良輔《南詞引正》一文記載:「元朝有顧堅者,雖離昆山三十裡,居千墩,精于南辭,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昆山腔’之稱」。千墩就是今天的昆山千燈鎮,在那裡設有顧堅紀念館。
在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中國南方地區最早興起的地方戲曲劇種叫「南戲」。元代末年,南戲傳到昆山地區後,與當地的民間曲調互相結合,形成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聲腔,并在顧堅的推動下,形成了昆山腔。它與起源于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南戲四大聲腔。
明朝嘉靖年間的清曲唱家魏良輔繼承古來「以文化樂」的傳統,改良昆山腔,将南北曲融合為一體,改變了以往平直無意韻的呆闆唱腔。張野塘又協助他對伴奏樂器進行了改革,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于一堂,獲得成功。魏良輔從此名聲大振,被後人奉為「昆曲之祖」。
昆山腔開始隻是民間的清曲、小唱,流傳分布的區域也隻限于蘇州一帶。到了明朝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明太祖朱元璋還曾對《琵琶記》大為稱賞,專門叫人在宮廷中排演。
萬曆年間還誕生了另一位昆曲發展史上的偉大劇作家:湯顯祖。他的《牡丹亭》大膽地将閨門少女的愛情幻夢搬上舞台,一經演出便引起了巨大轟動。他的《還魂記》、《紫钗記》、《南柯記》與《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也深受國人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昆曲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從此昆曲開始獨霸梨園,綿延至今六、七百年,成為現今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傳統的戲曲形态。許多地方劇種都受到過昆劇的影響,如晉劇、湘劇、川劇、粵劇、京劇等等。京劇大師梅蘭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并能演昆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