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腦卒中”的8大誤區
第二章:年輕人陷高血壓3誤區
第三章:痛風患者 飲食誤區知多少
腦卒中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中風。如果你還是認為中風隻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青年人發生中風的幾率也在慢慢的增大,那麼中風的征兆有哪些呢?
“腦卒中”的8大誤區
症輕時不在乎,身在病中不知病
有些人對相關的醫學知識不以為然,特别是自以為身體素質較好的中青年人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恢複後,飲食百無禁忌,煙照抽、酒照喝,也不堅持正規的治療。他們對腦卒中的危害缺少了解。不清楚“小病鬧,大病到”的道理,這是十分危險的。
輕信“中風預報”
某些商家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熱衷于搞僞科學,在街頭、公園、商場、社區,弄個“儀器”就給人測出不少毛病,如高血脂、微循環障礙甚至“中風危險”等,接着就熱情推薦他們的“特效藥、保健品”。有些人特别容易上當,其結果是花錢添堵、添病,還延誤疾病的及時診治。能夠引起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很多,不能隻依其中的某一個因素來判斷腦卒中危險性的程度。而僅憑血液流變學檢驗結果判斷是否将患腦卒中是不可靠的,觀測手指的微循環就更無科學依據了。
偏信虛假廣告.迷信高價藥物
有的病人和家屬根本不了解廣告宣傳和高價藥物的作用和療效,盲目聽信,自行選購所謂“療效達90%以上”的藥物,或誤認為價錢貴的藥品療效也高。實際上,目前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療效很難做出客觀的評價,尤其是腦功能本身具有代償功能,也就是說有自然恢複的情況。因此,應由醫生針對病情進行适宜的治療。
腦卒中肯定遺傳
有人以為腦卒中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父母患腦卒中,自己也就惴惴不安。其實,腦卒中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其遺傳度隻有40%左右。由動脈硬化、高血壓引起的腦卒中才與遺傳因素有關,後天環境、社會心理因素等才是發病與否的關鍵,因此,腦卒中病人的子女不必為此而憂心忡忡,但應加強自我保健,并定期體檢。
一旦發生腦卒中就難以康複
近年來,治療腦卒中的新藥及新療法不斷湧現,腦卒中的治愈率顯着提高,使腦卒中後生存5年以上者達62%,生存6—10年者達20%,11—15年者達15%,16~20年者達3%,平均壽命已達60歲。肢體偏癱的恢複也有提高,許多病人的後遺症輕微,甚至不留後遺症,生活可以自理,有些還能恢複正常工作。腦卒中後能否康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救治時間。如果病人在發病後6小時内能将其送往醫院,并得到正确的診治,緻殘率可以大大降低。另外,還取決于病後的功能鍛煉,即康複治療。因此.隻要堅持治療和加強鍛煉,一般都會得到進一步的恢複,1/3的病人可以恢複到病前的正常水平。
每年春秋季定期輸液
當前由于醫療過度市場化,個别醫療機構誘導病人“過度檢查”、“過度治療”,再加上許多病人認為自己血液黏稠,在春秋季節易形成血栓,而定期輸液可“活血化瘀”,使不少人每年春秋季都到醫院輸液治療,這樣做是有害而無益的。心腦動脈畢竟不像抽油煙機,每半年清洗一次就行了,血栓的形成是随時都可能發生的,預防的最佳辦法是每天适量飲水和口服藥物。
當病人急性發病時,應及時就醫,積極靜脈輸液用藥,就像發生火災時必須迅速滅火一樣。而為防病定期去輸液則是不可取的,就像為預防火災每年請消防隊、救火車到家裡來兩次一樣,這顯然是錯誤的。用藥的原則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皮下、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
不重視非藥物治療
有些人堅持常年服藥,卻不注意心理、飲食、運動等非藥物治療,使藥物的療效将大打折扣。隻有兩者結合才能取得協同作用,既可增強療效,義可減少用藥量。重要的是,非藥物療法對多種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有句古話說得好: “醫生不治之病,快樂、節食、運動。”
不堅持正規藥物治療
多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用藥,不少病人由于種種原因而自行換藥、減藥、甚至停藥,這往往會造成嚴重後果。有人嫌藥太貴而中斷治療,一旦病重住院,費用則高達成千上萬,實際上,平時花些錢使用些必用藥,細水長流地防治疾病才是最經濟的。有些人擔心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不敢用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但因噎廢食而不用藥,那七分好的作用也就得不到了。“治病如打仗,用藥如用兵”,防治心腦血管病需要打持久戰,醫患之間完全可以充分溝通,制定出針對性強的用藥方案,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七分、八分、幾分甚至十分的最佳療效。
年輕人陷高血壓3誤區
青春不代表健康,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如今已成為高血壓門診的“常客”,而更多靓仔靓女或許還身患高血壓不自知。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馮穎青表示,現在每天都能見到年輕的高血壓病人。這些人中60%有高血壓的家族遺傳史,還有不少人存在運動少、熬夜、飲食随便等不良生活習慣。而這部分出現症狀的年輕人,都沒把高血壓放在眼裡。
誤區1 有遺傳史未必早發病
從上大學開始,小秦就知道自己遺傳了父親的高血壓。不過,他從來沒把它當回事。“不就是血壓高點嗎?我爸年輕時身體好好的,到了六七十歲才吃藥。”抱着這樣的想法,工作将近10年了,就算每年體檢都檢出高血壓,他都始終堅持不做治療。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馮穎青表示,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年輕人常認為,父母有高血壓,可他們到老了才發病,足以證明高血壓對年輕人沒有危害。有些人更覺得,即使有遺傳傾向,也未必會發病,不用那麼擔心。然而,和普通人相比,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發病率确實要高出很多。“目前高血壓年輕化趨勢愈演愈烈,其中60%的患者就有家族遺傳史。”這和以前是不能比的。上一輩的人生活相對簡單,壓力小,血脂血糖高的也不多,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相對要低得多,即使有家族遺傳史,可能也會在中老年發病。從現有的情況來看,作為一個出生在高血壓家庭的孩子,對高血壓的防治決不能不重視,最好從小預防、長期堅持,否則高血壓就會提早登門拜訪。
誤區2 應該有頭痛頭暈的症狀
28歲的袁先生經常熬夜“爬格子”。他這幾天一度出現視力模糊,開始以為是視疲勞,直到幾天後仍然有這種症狀,有時還感覺胸悶、心慌,才想着去醫院看看眼睛和心髒。可讓他意外的是,眼睛檢查後沒問題,卻診斷出了高血壓。袁先生很疑惑:“血壓高不是頭痛頭暈嗎?怎麼視力模糊也是高血壓?”
馮穎青表示,頭痛頭暈、心慌胸悶是比較典型的高血壓症狀,此外,有些人一到下午就頭痛,像被施了緊箍咒一樣,沒有精神,還嘔吐,有些人頭發脹,突然眼朦,看東西模糊不清,有些人脖子僵硬痛,整個硬得像塊闆,都可能是高血壓的早期表現。然而,有症狀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高血壓都是無聲無息的。“70%-80%的患者沒有不舒服,就是量血壓高一點。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高血壓,等到中風被送到醫院才發現。”
所以,單從症狀來判斷高血壓,很容易造成漏診誤診和病情延誤。最好的辦法是定期量血壓,有問題及時看醫生。切忌發現血壓高也不重視,雖然沒有症狀,但血管的損害每天都在發生,伴有生活方式不良的人血管損害更厲害,長此以往,中風、腎功能不全、心衰、心梗等并發症都會随之而來,這才是高血壓最可怕的地方。
誤區3 單憑飲食運動也能控制
38歲那年,吳先生診斷出了高血壓。醫生認為他應該服藥,但吳先生不願意過早被藥物糾纏。為了控制血壓,他采取了飲食運動調節的方法:少吃鹽,多運動,結果體重減了好幾斤,身體狀态也似乎更好。然而半年後的一天,他突然劇烈頭痛,送到醫院做CT發現腦出血,幸好救治及時。從那以後,吳先生再不敢不吃降壓藥了。
馮穎青說,查出高血壓未必要吃藥,有些人屬于一級高血壓(140-159/90-99/140-150毫米汞柱),通常是先做2-3個月的飲食運動調節,包括少吃鹽、多運動、生活規律不熬夜、減輕壓力等,再來複查評估血壓(最好做24小時動态血壓監測)。如果血壓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藥,繼續調節,但要是不正常,再調節也不能逆轉,那就必須吃藥了。對二級(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一般都要給藥,否則血管損害更嚴重,随時都可能出意外。“中風患者裡超80%有高血壓病史,用藥比不用藥中風的概率減少40%。”不及時用藥也會耽誤治療,病情越發展越難以控制。即使有些人暫時通過生活方式調節使血壓恢複正常了,也必須長期監測血壓,因為人是有惰性的,一旦不監測了,飲食運動也就亂七八糟了,血壓水平也随之升高。
高血壓年輕患者要注意兩大變化
1、若某段時間要沖擊考試或完成重要的工作任務,常常會熬夜、休息不好、失眠等,要警惕血壓升高,可能需要加藥。
2、周一往往開會多,挨批也多,焦慮之下血壓也可能升高。最好在辦公室放一台血壓計随時測量,血壓一高可臨時加用某些短效降壓藥物。
痛風患者 飲食誤區知多少
得了痛風,患者自然希望通過積極控制飲食,減少嘌呤攝入來控制痛風發作。但是如果步入誤區,控制不當,不但錯失美味,也于己無利。那麼如何吃才是正确的呢?
誤區一:最好多吃粗糧
粗糧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血脂、減肥、減輕胰島素抵抗等。多數痛風患者伴有代謝綜合征。食用膳食纖維可改善代謝綜合征,進而改善痛風患者的整體代謝情況。但是,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相對較多,過多食入會引起血尿酸升高。
建議:主食以細糧為主,可選擇性地攝入嘌呤含量低的粗糧,如小米和玉米等。單純的痛風患者,粗糧攝入量每人每天50克;伴有代謝綜合征的痛風患者,粗糧攝入量可适當多些;對粗糧非常敏感的痛風患者,則要少吃或不吃。
誤區二:多吃豆制品有利于預防和控制痛風
豆制品富含優質蛋白質、鈣和大量植物營養素,比起肉類含較高的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顯着的優點有助于改善代謝綜合征,減輕炎症反應,預防和控制痛風發作。國外研究發現,吃豆制品對痛風患者有保護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與粗糧一樣,豆制品為中等嘌呤含量食物,食用過多同樣會升高尿酸。
建議:痛風患者選擇豆類及豆制品的順序是:豆腐→豆幹→豆漿→整粒豆,攝入量也應按順序逐漸減少直至不吃。對豆制品非常敏感的痛風患者來說,則要少吃或不吃。
誤區三:不可以喝茶
茶葉中含有茶葉堿,其代謝産物不會在關節處沉積,也不會形成痛風石。茶葉是弱堿性的,适量飲用有助于堿化尿液、促進尿酸排洩。
建議:痛風患者可适量飲茶,但不要過量和飲濃茶,特别是不宜在痛風發作時飲用。
誤區四:痛風緩解期也應嚴格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過于嚴格控制嘌呤,容易引起“二次痛風”。“二次痛風”是指當過于嚴格控制嘌呤時,造成體内尿酸急劇下降,使得A關節壁上的尿酸鹽大量被釋放到血液中,随血液湧入關節B中,引發又一次痛風發作。這可能也是有的痛風患者再次痛風發作時,其尿酸水平并不高的原因。還有,痛風患者在痛風發作時,會嚴格控制飲食,不但嘌呤攝入明顯減少,蛋白質攝入也不足。如果緩解期仍嚴格限制嘌呤攝入,則使患者長期處于蛋白質攝入不足的狀況下,有可能造成營養不良。
建議:在痛風緩解期可以少量攝入含嘌呤較高的食物。
誤區五:葷菜含嘌呤高,痛風患者最好吃素食
葷菜是人體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葷菜攝入過少,會導緻蛋白質營養不良和機體抵抗力下降。糾正長期以來形成的嘌呤代謝紊亂,非幾日素食所能改變。臨床觀察發現,尿酸正常的痛風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于尿酸偏高的痛風患者,這可能就是“矯枉過正”的結果。
建議:攝入蛋白質要符合三個原則:①均衡搭配原則,即動植物食物、多種食物搭配;②不過多原則,蛋白質攝入推薦量應占總能量的11%~15%;③不過少原則,即使痛風發作期也要保證每日最低蛋白質需要量的供給。
誤區六:一律禁食海産品
海産品包括動物性海産品和植物性海産品。海産品是否适合痛風患者食用,主要決定于嘌呤含量。如同樣是動物性海産品的海蜇和海參,其嘌呤含量分别隻有9.3毫克/100克和4.2毫克/100克,比青菜還要低。所以,這些嘌呤含量低的海産品痛風患者完全可以吃。還有,海藻屬于較低嘌呤食物,且為優質堿性食物,痛風患者适當食用對改善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好處。
建議:海産品不應一律禁食,可選擇食用嘌呤含量低的海産品。
結語:高血壓是中風的一大危險因素,所以大家要小心,一旦出現高血壓的情況就要注意控制血壓了,平時飲食還要注意清淡。(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益壽寶典》,刊期:2012.06,2012.05,作者:劉玄重,宋導,劉景芳,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