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裡特有鳊魚品種,體形修長,狀如柳葉,故有名柳葉鳊。鳍部發達,身形矯健,吃食大咧,聯系到垂釣之漂相,唯有迅猛二字可與之相匹。加之其味極鮮,無論是從垂釣體驗感,還是可餐之處,皆是佳品。
春,實實在在地來了,不止是體感的溫度,多年征戰江邊的經曆也在悄悄地提醒,江鳊開始躁動了。
警示語:2020年1月1日始,長江進入十年禁捕期,28萬漁民上岸,據了解,娛樂性垂釣未明文禁止。作為釣魚愛好者,本人在此提倡廣大釣友:長江流域垂釣,一定一定要愛護環境,對于垂釣所得,取之有度,現在未禁止不代表以後也不禁止。我們釣魚人從自身做起,垂釣娛樂的同時,盡可能保護資源。
江鳊垂釣的技法,以前曾經分享過,但那是一個較為通用的框架,好比一套武功的心法,在江鳊好上的季節,屢試不爽。但在早春這個時節,萬物複蘇伊始,江鳊的垂釣也未進入黃金季節,所以,想要釣好,還是有一些特别之處。
悄悄的透露一下,本人已經去打過前站了,上面就是幾日前的一個下午去江邊獵獲的。因為遇上突降大雨,作釣時間隻有一個半小時,草草收竿,不過就算釣得再多,也可能隻帶這麼些,所以,這魚獲是恰到好處。
與江釣小夥伴們的聊天記錄
此圖不解釋,一個半小時是指從下竿開始的,江邊還有數位釣友作釣(不認識,也沒聚集),單位時間内作釣效率應該是最高的,如果不是這雨,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呵呵。
下面進入正文,早春垂釣江鳊有哪些特别之處?難不成與晚春、夏秋季節不一樣?答案是肯定的,魚情魚情,這就是魚情,同樣的魚種,不同的魚情之下,作釣方法是有一點區别的,具體有哪些呢?
一、潮汐要掐準江釣的重中之重,就是潮汐,以前我曾多次強調,選對了潮水時間,有可能下去就上魚,相反,選錯了潮水時間,用麻袋打窩都無濟于事。早春,水溫隻是微微擡升,魚的活性也隻是稍稍有點起色,所以,在漲潮的快速漲水時期(江裡漲潮快退潮慢),魚是跟不上節奏的,也是有點不适應的。說白了,就是和冬天的魚情還是有點類似,垂釣的最佳時機是退潮,而且是退潮的後大半段,因為退潮的前小半段水位變化也很快。在水位變化很快的時段,不談走水下調釣的難度,聚魚到窩也是一大難點,所以盡量不要選擇在這些時段下竿。
江鳊是明顯的雜食性,應該說江裡的多數魚除了純肉食性的,基本上多數都是雜食性。在夏秋的時候,垂釣江鳊可用葷餌、素餌、青苔,甚至是甜味、酵味或谷物顆粒,尤其是釣大個體江鳊的時候,谷物顆粒與活蝦為最佳。但是在早春這個季節,考慮到誘的重要性,還是首選腥或腥香的商品餌,當然,如果有能在漲退潮中不動窩點的好釣位,如船上或碼頭,那可以考慮打窩誘魚後,用常規餌料作釣。有腥或腥香的商品餌,最大的好處就是高霧化,配合較高的抛竿頻率,也就是狀态配合味型,誘魚效率能達到最大,畢竟這時候魚的活性不是很強,釣是誘的後話。
江鳊的體型一般不大,一斤的算較大個體,兩斤的很少,當然有些地區的江段個體會普遍偏大,但大的也多數在兩斤上下。而早春先來報道的江鳊個體多數都是一斤以内,甚至半斤向下,江鳊的性情略顯焦躁,但不及翹嘴。所以早春釣江鳊,除非局部地區大個體頻出的情況,一般線組還是提倡用小一點,子線0.6的足夠,0.4也沒有問題。鑒于其嘴型略大且中鈎後掙紮頗為劇烈,鈎型不建議太小,太小在起魚的過程中容易脫鈎。針對三兩到半斤的江鳊,建議用4号袖鈎或差不多大小的其它鈎型,目标個體增大則加大鈎号。鈎條的粗細影響不大,如果追求适口性及中魚率,用細條鈎最佳,雖然中鈎後掙紮劇烈,但力道不足。
浮漂宜選用長尾行程漂,這樣對于魚索餌較為方便,具體在下一條釣法中細說。常年釣下來(其實冬天我也釣到鳊的,但不能專攻),鳊魚基本不存在輕口,即便是接近零度的氣溫,所以漂号也就是吃鉛量的選擇,主要的還是基于水深及抗風抗走水方面。
任何時候,技法都是最為關鍵的,以前我總是開釣友們玩笑,給你齊白石的筆,你畫不出齊白石的蝦啊,呵呵。雖是玩笑話,但事實确實如此,即便是一模一樣的餌料、一模一樣的線組,不同釣魚人的釣獲就是會不一樣。
1. 無誘不釣
在上面介紹餌料時就說到這個誘,因為實在是太重要了,隻有誘得來魚才談得上釣。餌料上味型足、霧化好,接下來就交給操作。首先需要抛竿頻率,什麼樣的頻率?在前期抽窩階段,基本上是到位數5個數即提竿,最少十竿,期間可放慢一竿稍作觀察,無魚咬鈎則繼續。如果有魚咬鈎,能夠中魚,則放慢節奏正常作釣。作釣過程中,如果魚能帶起你的節奏(下去等不了不長時間即會咬鈎),那更好,如此便會形成聚魚的良性循環。如果魚未成群或中魚比較零散,那每一竿也不能等待超過兩分鐘,這是極限。其次加長子線,必要時飛鉛,這樣操作的原因就不要解釋了吧。
2. 作釣的細節
首先是水層問題,以前介紹釣江釣的時候,提到要主動去搜索江鳊的水層,而在早春時期,建議直接釣底層。注意,我說的是底層,不是底,在退潮水位不停的變化過程中,如何較好的把控水層?我的操作是設定較大鈎距(5倍以上),調高目釣低目,保證下鈎到底釣靈,這樣上鈎就處于離底的狀态。有人可能說了,你釣這麼靈,會不會空槍啊?會不會容易脫鈎啊?明确地告訴你,不會!這不是鲫魚。這樣操作有個好處,隻要上鈎到底了,漂目就會變,漂目一變馬上拿起來調整漂座的位置。當然,這種釣臨底的水層,就屬早春最恰當,時間稍滞後,臨近清明,鳊魚離底就會明顯。
第二是注意行程抓口,上面選漂時建議選較長行程漂,是因為釣臨底水層,江鳊截口偶有發生。就算不截,一般吃鈎都會在到位後很短的時間内,這也與要求打頻率相呼應。
寫在最後再次提醒,江鳊真的躁動了,長江流域喜歡江釣的釣友們,還記得去年入冬前那盈盈一手握的江鳊嗎?還記得那黑你沒商量的漂相嗎?它的體型沒變,漂相也沒變,在這個早春的時期,變的隻是一些作釣的細節,小二已經奉上,拿上裝備,走你!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不是簡單地搜索拷貝而來,内容也絕非是單純的理論,都是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對于處于台釣摸索階段的人來說,不敢說是上乘補品,多少會有點幫助。覺得本文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内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讨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