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
前半生如同上山,隻有全力以赴、力争上遊,才能登頂高山,看盡繁華美景。
後半生如同下山,隻有逐漸卸下人生的包袱、順勢而為,才能越發走得從容。
人這一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争,讓人生更有價值;随,人生方能知足常樂。
01
半生上山,力争上遊
被朋友們稱為“鬼才詞人”的方文山,出生在台北市一個普通家庭。因家裡條件很差,小小的年紀,就得幫着家裡賺錢。
他在餐廳做過服務員,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還在大街上派發過廣告……
雖然一邊上學一邊賺錢很累,但他從沒叫過苦。
在學生時代,方文山就已經展露出他的寫作才能。老師每次出作文題,他不但能很快寫完交稿,而且十分有文采,經常得到老師誇獎。
服完兵役後,因為學曆不高,他做了很多底層工人的工作,每天汗流浃背,非常辛苦。但工作之餘,他會大量閱讀書籍,每天筆耕不辍,文筆也越練越出色。
方文山很喜歡寫詞。為了寫好一篇詞,他會翻閱無數資料,反複推敲每一個字,直到滿意為止。
有一天,他把自己所作的200多首詞,編成冊子,投給了各大唱片公司。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曆無數次的石沉大海後,他終于接到了大名鼎鼎的吳宗憲先生的電話,說要與他合作。方文山激動得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從此,他的人生像是開了挂,越走越順暢。
如今的方文山,早已是周傑倫的禦用金牌作詞人,還經常被邀請為很多大牌歌手作詞,獲得的各類音樂大獎不計其數。
人生上半場,是個不斷學習、不斷拼搏的過程,遇到的困苦和挫折不可避免,我們隻有拿出逆流而上的勇氣,才能創造出精彩人生。
前半生如同上山,要學會力争上遊。
在該争的年紀,放手去搏,大膽去做,生命才更有意義。
02
半生下山,順勢而為
《養生主》中說:“從心所欲,順理而行。”
萬事萬物不可能一成不變,懂得随勢而下,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出生于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自幼愛好讀書,尤其對史學類的書特别感興趣。
在青年時期,他就樹立了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的志向。
因家境貧寒,談遷根本沒錢買書,于是便找人借書抄寫。他甚至為了借一本書,走上一百多裡地。
終于,在他50餘歲時,完成了明朝編年史——《國榷》。這部史記400多萬字,耗費了他20多年的光陰,用盡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
眼看着這麼多年的心血之作将要面世,談遷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喜悅之情無法言喻。
然而造化弄人,就在書稿即将付印前,家中進了盜賊。
盜賊見他家徒四壁,隻有一個上了鎖的竹箱,以為裡面鎖着值錢的物件,便把竹箱偷走了。
可竹箱裡裝着的正是談遷的《國榷》原稿。對盜賊來說分文不值,卻是談遷的無價之寶!
飛來橫禍擊碎了談遷的心。他每日茶飯不思、難以入眠,癡癡地望着案台發呆。
二十多年的心血付諸東流,這對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來說,是多麼沉痛的打擊。
幸運的是,談遷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他開始重新撰寫這部史書,也因此重新審視了自己原稿中的不足,把這次意外,視為上天讓他修正完善《國榷》的機會。
又經過四年的努力,談遷終于完成了新的《國榷》,而且比上一部更加完整精彩。
談遷也因為這部史學巨作,流芳百世。
古語說:“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人生如斯,面對無法改變的事時,與其終日哀歎追悔,浪費光陰,不如順應事态的發展。
随方就圓,才能峰回路轉,找到更清晰的方向。
人的後半生如同下山,要懂得順勢而為,才能越發走得從容。
03
半争半随,才是智慧人生
人生本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要懂得該争取時争取,該放手時放手,如此才能進退自如。
正如一句話所說:“争,人生少有遺憾;随,知足者常樂。”
我們所謂的争,不是與他人争,而是與命運争。随,不是與世浮沉,而是随遇而安。
人生,既要像展翅高飛的蒼鷹,不怕困難,飛躍千山萬水,去追尋夢想,也要像蜿蜒柔和的水,遇石而繞,遇窪則聚,最後彙成一望無際的大海。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拿不起就會庸庸碌碌,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人生有許多東西需要放下,隻有放下那些無謂的負擔,我們才能一路潇灑前行。”
人生如茶,剛入口時有點苦澀,喝到後面就會有回甘。
隻有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才能走出暗淡時光,感受到甘甜的滋味。
苦時,我們要堅持不懈;甜時,我們要知道滿足。
半争半随,才是智慧人生。
餘生,願你能在缤紛喧鬧的人間,行穩緻遠。
作者簡介:怡可蘭心,用一顆很柔的心,用一雙流淚的眼,用一杆文字的筆嘗遍人間冷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