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距離,是從泳池到廁所的距離。
在泳池裡小便,仿佛是全世界人民,秘而不宣的“傳統”。就連泳壇名将菲爾普斯都承認自己常常在泳池裡小便。
而另一位泳壇名将羅切特,曾在接受采訪時坦承,自己也犯過這種事,不過在行動之前,他會“機智”地觀察一下泳池和身邊的情況,以免被人抓了現行。
所以當你遊泳時,如果看到一個人突然在泳池某一處停下來,片刻之後迅速離開;或者,有人遊得好好的,突然沖向泳池一角,一動不動,那他們大概都是在尿遁。
尿完我就跑,真刺激
一個泳池裡到底有多少尿?
去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李杏芳教授的研究團隊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探讨了一件人們都非常好奇,但又從未去調查求證過的問題——泳池裡會有多少尿呢?
李教授的團隊檢測了87個泳池水樣,對一種名叫安賽蜜的物質進行了測定。
安賽蜜是一種食品添加劑,類似于糖精,易溶于水,它的作用是增加食品甜味,沒有營養也不會産生熱量。它在人體内不會被代謝、也不會被吸收,所以“吃進去多少就會尿出來多少”。
最終李教授的團隊得出結論:一個泳池平均含尿量約75升,大概140瓶礦泉水那麼多。(這要是不小心嗆了口水......)
這項研究也讓李教授團隊了獲得了2017年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的菠蘿科學獎。
泳池裡的尿會有什麼危害呢?
我們都知道尿液中95%都是水,剩下的5%是尿素、無機鹽等物質。可以說尿本身是沒有什麼毒性的。
但很多遊泳館為了防止我們染上一些令人讨厭的病菌,比如鞭毛蟲和大腸杆菌什麼的,會使用化學消毒劑來保持泳池的清潔和衛生。
而尿液與泳池所使用的消毒劑會發生反應,産生的副産物是有毒的。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素會與氯反應形成三氯胺,正是這種化合物散發出了遊泳池特有的“香氣”,它是導緻呼吸系統疾病的罪魁禍首,同時也是你在泳池裡眼睛變紅發癢的主要原因。
雖說公共泳池裡卻是含有很多病菌以及讓人惡心的東西,但有些鍋甩給公共泳池,也是冤枉它了。比如
乙肝、艾滋、性病會通過泳池傳播?
雖然乙肝病毒(HBV)對環境的抵抗力非常強,一般的消毒方法,比如低溫和醫用酒精都拿它沒辦法,但泳池常用的含氯消毒劑以及常見氧化劑可以破壞其傳染性。
即使泳池内還有少量活性HBV,在大量水的稀釋下,其經由泳者破損的皮膚黏膜進入體内的幾率也非常之低。
因此,在遊泳中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基本等同于0。
至于艾滋病病毒(HIV)就更不用擔心了,因為他們比乙肝病毒更為脆弱,在體外存活時間更短。而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體對幹燥、寒冷、熱以及常見消毒劑均敏感。
因此隻要泳池和水進行過必要的消毒處理,一般是不必擔心經遊泳傳播的。
再比如
在公共泳池遊泳會導緻懷孕?
曾經有一則“某地遊泳池出怪事,未婚女子遊泳受孕”的流言廣為流傳,導緻很多女性朋友對公共泳池心懷恐懼,生怕自己莫名其妙地“喜當娘”,
要讓卵子受精并不是遊泳最快的那個“小蝌蚪”到了終點就能實現的,整個過程需要許多精子的通力合作。通常,男性一次會釋放約2億個“小蝌蚪”,能抵達卵細胞附近的也就幾百個而已。
而假設在一個普通大小的泳池裡,同時有十餘名男性釋放了自己的“小蝌蚪”(如果這是真的話,那這個世界也太可怕了),平均稀釋到池水裡的密度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不用說“小蝌蚪”在各種消毒水的作用下還能存活多久。
所以妹子們不用害怕。
最後還想提醒一下各位家長,如果孩子在遊泳時不慎溺水,千萬不要用倒挂法進行搶救,這樣隻會害了孩子,不信請點擊再說一次,倒挂法救溺水兒童,隻會讓孩子死得更快!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蝌蚪君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