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端午節我們為何要紀念屈原

端午節我們為何要紀念屈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21:24:49
本文系“雪域老兵吧”作者屈獻生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2018年,父親節之後就是端午節。父親節紀念父親,端午節紀念屈原,今年這兩個節日幾乎重疊,讓我無限感慨并突發奇想:我們都在感恩父親紀念父親,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國文化和中國詩詞的傳承者和受惠者,我們也把這一份感恩和紀念獻給屈原,那麼,屈原理所當然地就是我們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中國民族精神當然也是我們中國詩詞的如山一樣的偉岸的父親!

端午節我們為何要紀念屈原(端午節為什麼要悼念屈原)1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父親那裡得到一個鮮活而健碩的生命,從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的教化裡得到知識文化學養。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是我們中國人的生物基因,而諸如愛國敬業,為民請命,探索真理,舍身取義,百折不回,天下為公等等則是我們的文化基因。之所以說屈原是中國文化的父親,是因為屈原對後世知識分子文化精英和漢語文明的影響是巨大的全方位的和不容忽視的。

司馬遷《史記》認為,屈原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所以才作了《離騷》以抒發心中的怨憤。然而屈原的志趣是高潔的,行為是不肯苟且的,所以他的怨憤也是光明正大的。

作為我國第一部傑出的抒情長詩,《離騷》對後世詩人産生了各方面的影響。“所謂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豔詞,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确實是衣被詞人,非一世也。”(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語)

讓我們好好讀讀《離騷》吧,屈原反反複複地陳述他希望楚國美好強盛的願望,在願望不能實現的苦悶之中,他曾設想過退而自保,獨善其身;也有人勸他去國遠遊,另尋出路。但經過一番上天入地的追尋之後他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願望,最後終于說: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将從彭鹹之所居!彭鹹,相傳是殷時賢大夫,谏其君不聽,投水而死。

屈原說,在楚國既然已經實現不了美好的政治,那麼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我甯可從古人于地下,也不能與那些龌龊的小人同存于混濁的世間!在這首長詩裡,詩人用情的态度之中包含着一種殉身無悔的執着感情,即所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後世詩人繼承了《離騷》的這種精神,他們在詩歌中不但以這種頑強執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理想的社會,也以這種頑強執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理想的愛情,從而在世上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詩篇。還有就是上下求索的精神。屈原說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讓太陽走得慢一點吧,不要這麼快就消逝;因為道路是如此遙遠,我将上天入地去尋求。那麼屈原所要孜孜尋求的到底是什麼呢?

他所尋求的是能使楚國繁榮強盛的賢君賢臣、開明的政治和美好的品德。然而他所得到的卻是失望的悲哀。屈原所追求的理想是最高遠、最完美的,因此也是最難以達到的,但正是有這樣的追求,人類才有希望。最可悲哀而又最悲壯的事是無過于所有的人都放棄了追求而自己依然在頑強地堅持着。

在中國詩歌裡,追求的精神也被詩人們從《離騷》那裡繼承下來了。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他所追求的乃是人格的操守;杜甫的憂國憂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所追求的乃是天下百姓的溫飽。

其實,詩歌本是一種感發的生命,像曹操的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像李白的卻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像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像辛棄疾的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又何嘗不給人一種追求的感發與聯想!詩人,與一般人是有一點點不同的。

端午節我們為何要紀念屈原(端午節為什麼要悼念屈原)2

一般人比較偏重于現實,而詩人往往更偏重于理想。尤其是中國的舊詩,它們所經常表現的一個主題就是對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對象、美好的理想的追求與懷思。這個傳統應該說是從屈原《離騷》那裡繼承下來的。

讓我們站在曆史的天空鳥瞰我們的文化傳承,顔真卿,文天祥,辛棄疾,嶽飛,乃至現代的魯迅,梁啟超,李大钊,陳獨秀,夏明翰等等等等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這些璀璨的群星照亮了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天空,他們有着驚人共通的性格特點,那就是铮铮鐵骨,桀骜不馴,天下為公,甯折不彎,百折不撓舍身取義。而所有這些無一例外地都可以在屈原那裡尋找到線索,這就是由屈原遺傳而來的知識分子的傲骨。

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歲。路漫漫曲而就直,魂久不歸,一夕而九逝。兩千三百年了,你披發問天,揮劍擊水,涕淚滂沱地歎息,到端午這一天,才被人偶而記起,人之心不與吾同,尚不知餘路如何,怎奈匆匆又何從容!

曆史的指針走到2018年6月18日,又一個端午,就在昨天在外地的女兒打來電話,柔情地祝福我幸福快樂!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心有所動,文思如泉,浮想聯翩。今年端午節這個小長假,雖然沒有出遠門,可頗有所得,思想讓我們的父親節有了文化的滋養,感恩又讓我們的端午節有了親情和家國融合的溫馨。

其實細細探究起來,不正是有了屈原,才有了端午的文化底色,有了屈原才給了端午節鮮活而蓬勃的生命嗎?

數千年來,我們的文化和民族精神,雖然數次經受鳳凰涅槃,不斷慘遭異族滅種災禍,屢曆磨難,卻代代薪火相傳,世世生生不息,今天再一次走近世界曆史的舞台中心,站上新時代發展的曆史節點。

端午節我們為何要紀念屈原(端午節為什麼要悼念屈原)3

什麼樣的文化才能在泱泱無限的曆史推演中綿延不絕,曆久彌新,就是健康而自信的文化,什麼樣的文化才能在浩瀚的曆史中淹而不沒,毀而不滅,就是具有強大生命基因的文化。這難道不是我們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的底氣嗎?

作于2018年父親節

作者簡介: 

屈獻生 :網名“閑敲棋子”。1986——1996年在西藏軍區某部服股。現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工商局工作。長期從事機關文秘工作,業餘愛好讀詩賞詩,偶爾嘗試寫作,曾有雜文、小品以及詩作在一些晚報、網絡發表……

端午節我們為何要紀念屈原(端午節為什麼要悼念屈原)4

作者:屈獻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