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感強的人易患失語症
失落感強的人易患失語症
年關,有些人年終獎拿到手軟,也有人因獎勵沒達到預期而心情低落。日前,某報刊報道了一件奇聞怪事:半個月前,周麗所在的公司評選優秀員工。她在投票中得到高票,最終卻與獎項失之交臂。她的情緒瞬間低落下來,家人安慰也沒解決問題,短短兩天裡,周麗就患上失語症。愛人帶她到醫院做了多項檢查,身體一切正常。心理醫生指出,周麗性格中有凡事争先、苛求自己、要求拔尖的特點,如果現實中不被認可,就會抑郁失落。
心理解讀:周麗的“失語”是内心沖突下出現的轉換性障礙。轉換是指精神刺激引起情緒反應,接着出現軀體症狀,進而情緒反應消退或消失。這時的軀體症狀便稱為轉換症狀,除了不能說話,還可能表現為看不見、走不動或睡不着覺等。
周麗的内心沖突在于“應”得而未得。她覺得自己“應該”評上優秀,同事也認為“應該”是她,最終的結果有點“煮熟的鴨子飛了”的感覺。周麗又對自己應該是什麼樣,應該得到什麼太過執着,結果被“概念化自我”控制。
從小到大,我們漸漸将很多規則内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如周麗的凡事争先,就是把自己“概念化”。死守概念化的自我,會将自己和特定的結果等同起來。評不上優秀就接受不了,好像我不是我了,内在沖突的強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此一來,人就缺乏了适時而動的心理靈活性。但生活是變化的,沒有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比如年終評優的影響因素很多,概念化自我會導緻一葉障目,讓人看不到在“應該”之外還有其他結果。如此一來,評優淩駕于内心之上,無獎便苦悶難耐。
打破概念化自我的控制,需要轉換視角看待自己:我是超越特定想法、情緒、規則的存在,是它們發生的空間和舞台。就像小時候家裡有一面牆來貼獎狀,加一張獎狀你會歡喜,失掉一次你會落寞。概念化自我想把你和獎狀劃等号,可你卻是承載獎狀的那面牆,并不依附于某張獎狀,不管得失你都能巋然不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