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台布小夥子的憤怒
放髒台布的大膠桶不能放餐廳外,放在餐廳的一角。
正常來講處理用過的台布時,是應該先将桶挪出餐廳外,再将用過的台布打包拿走。
偷懶的人,就不肯将桶挪出去,直接在餐廳裡面處理台布,這樣子會有很大的異味持久不散。
中午11:40,送台布的男生扛着一捆台布進了餐廳。這一位便是會偷懶的小夥子。
小夥子扛着台布進來時,我十分友善地與他溝通:“師傅,現在是營業時間了,不能在餐廳裡面處理髒台布,等下你先将桶挪出餐廳外再處理。”
小夥子反應激烈地回應:“請你也體諒一下我,尊重一下我,現在外面下雨了,你讓我在外面弄台布!”
如果是真下雨,讓人在雨中做事是一種不尊重人,也是一種不地道的行為。
而事實上,天看似要下雨,卻并未真正下雨,飄着微微細雨,對人沒什麼影響,根本淋濕不了什麼。且十分鐘不用的時間,根本淋不到人,況且餐廳外面有比較寬的屋檐。
但小夥子呢,想省事,找個要下雨的借口,不想在外面弄。
“你選擇這個點來,現在這個點,在裡面操作會有異味,我們怎麼營業?”當時正好有事情要處理,話一說完我走開了。另外一位同事也同樣提醒他,便強調店外有屋檐。
結果,小夥子發飙了,台布也不拿,走了!他向他老闆撒謊說外面很大雨!
老闆無奈,自己又開着車過來拉台布。小夥子有沒有撒謊,他老闆看外面的地闆就能知道,現場在那裡呀。老闆将桶挪出去才處理台布。
這是一件根本算不上事的小事,就事論事來講,并不牽扯到尊重與看輕與否。
小夥子自己過分解讀了“尊重”一說,尊重是相互的,真的尊重人與事,會設身處地的從實際出發考慮事情,而不是僅考慮自己的感受。
孟子的“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意思是人必須先自己敬重自己,而後别人才可以敬重你。
母親赴鄉下酒席,從不帶孩子
我小時候在鄉下呆過,但對于鄉下酒席的體驗卻近乎沒有。原因是我們從沒當過媽媽的小尾巴。
村裡人去吃酒席,喜歡拖家帶口,孩子跟着大人去吃酒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
但是媽媽卻會在赴酒席前,早早給我們姐妹準備飯菜讓我們在家裡吃,甚至是媽媽怕我們跟腳,還會将我們鎖在家裡。因而我們從來沒有跟在媽媽後面去吃過酒席。
以前的鄉下家中沒男孩本來就容易被人瞧不起,我們家裡隻有4個女兒,母親對我們的教育是比較嚴格的,不希望我們在行為上行差踏錯讓人诟罵,母親一直在引導我們要自重,自己看重自己,不給他人制造可輕看自己的理由。
不“自來熟”的孩子,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結婚前、結婚後我們都長期在離家千裡之外的城市生活,有事、過年時才會回老家。過年回家時,我也會将過年的年貨準備充分帶回老家。
我們一大家子人在一棟樓吃住,也沒有分家,我買回的東西全家人都能吃。但孩子們除了我買回的東西會動,對于爺爺與小叔買的東西卻不會有自來熟的行為。除非是他們将東西拿出來,孩子們才會用。
小叔買來放在冰箱裡的小可樂,孩子們也不會去拿,倒是小叔自己講:“嫂子,我放在冰箱裡的可樂,倆侄子怎麼不拿來喝?你告訴他們可以喝呀。”小叔開口了,孩子們才拿來喝。
今年過年,我在東莞上班,小兒子與先生回老家過年,因為疫情小姑一家回不了安徽,也回了湛江過年。小姑走時有一件她女兒的牛奶放在家裡沒帶走,兒子在微信問我姑姑留在爺爺家的牛奶他能不能喝?
“如果姑姑在走之前有交代那牛奶是給你喝的,你就可以喝。如果姑姑沒有說,那牛奶你就不要喝。姑姑留在爺爺家的東西那是爺爺的,如果爺爺未開口說那牛奶你可以喝,你也不能喝。你想喝牛奶,自己去買也可以叫爸爸去買。”
兒子在詢問了我之後,他沒喝那牛奶,也沒有去買牛奶。通過牛奶的事情,我告訴孩子的是一種處世态度。
沒有什麼是天經地義的,即使是親人間也不必自來熟,要有一個界線,不理所當然也不貪人家的東西,自己有正确的定位,這是自重是自己對自己的尊重與不看輕自己。
先生小時候先後在親戚家寄養過,在自己親姨媽家就被表姐欺負,在堂姑家時就被堂姑家的小姑子欺負。這還是給了錢隻是寄住親戚家上學而以,但親戚又怎麼樣,小孩子還不是要受氣!
也恰恰因為這種“寄人籬下”的經曆,讓先生更懂得人情冷暖,因為自己受過這個苦,他選擇在人與人之間做一個于人有暖有溫度的人,也選擇什麼時候都靠自己不寄希望于他人,正是因為自重,也會給自己一個正确的定位。
而我所受的影響,來源于父親的經曆,也受自母親的教育,任何時候我都不會看輕自己,選擇自重自立。
父母上一代的教育理念,我們自己的經曆定奪了信仰,将二代人的教育理念,我們又融合在一起教育孩子:隻要自己不輕看自己,自己自尊自愛,就沒有人可以輕看自己。你若自重,靠自己,你就有了最強勁的依靠。人生是自己的,你是自己人生的創造者,你能自重,你就是自己尊貴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