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黃帝内經養生 一年四季的養生之法

黃帝内經養生 一年四季的養生之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25 03:29:08

  養生,大家都是知道的,現在的人可是越來越注重養生了,那麼在古代黃帝内經養生是怎樣的呢,到了現在依舊在沿用嗎?我們要如何養生呢,食療養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文章内容吧。

  《黃帝内經》距今已2000多年曆史,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經典書籍,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方法和預防法則,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内經”不僅被中炎黃子孫關注和傳承,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其價值被不斷挖掘并越來越凸顯。

  《黃帝内經》談養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知禦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養生要順應四季,天人合一

  對于外界不正常的氣候和有害的緻病因素,要及時避開,順從四時寒暑的變化,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要求人們飲食有節制,生活起居有規律,身體雖勞動但不使其過分疲倦,同時還要節欲保精。反對“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則,就會導緻疾病、早衰。

  人本身就有一個健康的預警系統,如果你的生長和現實有了誤差,身體就會自動發出健康的預警了,在平常的生活中和飲食習慣中,一些都是身體外在的病變,而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了解這些隐形的信号告訴你的健康隐患,這樣你就可以做到防治"未病"。

  大自然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春夏之際,陽氣生發釋放,萬物萌芽生長,生命的能量活躍于外;秋冬之時,萬物蕭索肅殺,生命的能量收藏。而四季不僅僅體現在一年之際,人體也有四季之分,肝對春,應養"生",心對夏,應養"長",肺對秋,應養"收",腎對冬,應養"藏",脾為季節交替,應保"化"。

  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生長壯老,幼時為春,生機勃發,青年為夏,成長成熟,中年為秋,收獲内斂,老年為冬,修藏生息。每個月份也有春夏秋冬,依據月相變化分為朔弦望晦,女性面臨生理期的寒冬,男性也有月激素的變化。

  二十四小時内也有小四季,晨午暮夜,髒腑經絡有着對應的活躍時段,晝夜颠倒就如同夏冬不分,一天的活動休憩應符合陽氣的釋放與收藏。無論是一生、一年、一月還是一天,無論是五髒還是六腑,隻有釋放與收藏協調平衡,才能保證生命的能量生生不息。

  因此,春夏秋冬之中,生長與收藏的正确調節很重要,人們應該像自然一樣學會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季養腎。從夢中角度講,四季是自然昭示給人們的健康消息。

  春季養肝

  《黃帝内經》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意思是說,春季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

  春天就應該晚睡早起,穿的衣服要選擇寬松的,并且要經常鍛煉身體,保持自己心情愉快,不要過分的勞累。因為春天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肝髒有着特别大的聯系。中醫表示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夏季養心

  夏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夜晚睡眠,夜卧早起。

  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不要發怒,要使氣機宣暢,通洩自如,精神外向,對外界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黃帝内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醫認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表現出來就是人的情志活動,而人的情志活動是以五髒精氣為物質基礎,因此,心的思維之神對情志之神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在心情緻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隻有在心神先傷或心神活動失調,各髒之志無所統制和協調的情況下,才能分别傷害五髒。因此,養心得法,非常重要。

  秋季養肺

  秋季容平,意思是萬物在秋季成熟,自然景象平定收斂。秋季由于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陽氣随之内收,因此,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内存的陽氣,凡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養生都不能離開"秋收"這一原則。

  早卧早起。《黃帝内經》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肺與秋氣相通,肺旺于秋,秋天肺的氣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及秋燥之氣極易傷肺,發生感冒、咳嗽等證,所以秋季養生,重在養肺。

  冬季養腎

  冬三月,從立冬到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這個季節人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

  《黃帝内經》指出:"逆冬令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此處的少陰指腎。中醫的腎不同于西醫,指的是腎的整個功能系統。腎主藏精,是人體陰陽的根本,主骨,生髓,其華在發,應于冬時。

  因時擇食類

  春為萬物生發的季節,自然界陽氣萌動,飲食要以協助陽氣升發為原則,适當吃些蔥、姜、蒜、韭、芥等溫性食品,少吃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品。如氣溫較高,又需防止陽氣上升太過,郁而化熱,可多食清淡之菜蔬、性味甘涼的果品。

  夏季暑熱多雨,飲食應以甘寒清淡少油為宜,如綠豆湯、西瓜等,但切忌過食生冷。根據夏季高溫濕盛的特點,飲食又要重視健脾、消暑、化濕,多吃苡米、綠豆、豆腐、藕、南瓜、苦瓜之類食物,少吃甜、油膩助濕之品。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諺語,夏季多吃辛味的生姜既可以辛散化濕,又能起到“養肺氣”的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夏季随着汗液的大量排出,體内蛋白質分解加速,消化液分泌減少,水、無機鹽、水溶性維生素、氨基酸等大量随汗液排出,這就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營養。所以,在夏季蛋白質供應一定要充分,可多吃瘦肉,特别應多進食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補充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

  秋季氣候涼爽而幹燥,宜多吃一些生津養液、清肺降氣、潤燥止渴之品為宜,可選用芝麻、核桃、梨、棗、菊花、銀耳等,具有滋潤性的食物。少食辛辣發散之品,民間有“八九月勿食姜”的說法,此時若多食生姜易生秋燥而緻咳嗽。

  冬季是一年中陽氣最虛,陰氣最盛的季節,人體與自然界相應,飲食也要以補陽為主,應吃性溫熱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鴿、鹌鹑、海參、枸杞、韭菜、胡桃、糯米、桂圓肉、棗、山藥、核桃、闆栗、松子、花生、葵花子等。

  冬季五行屬腎,腎主藏精,冬天補腎最為适宜,在與自然界五色配屬中,黑色入腎,所以冬季食物應選擇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黑菇、桑椹、魔芋、烏骨雞、烏賊魚、甲魚、海帶、紫菜等。現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顔色與其營養價值的關系極為密切,食品的天然色素越深,其營養含量越豐富,營養結構也越合理,所以冬天進食黑色食品不但符合中醫理論,而且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也非常科學合理。

  結語:養生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管什麼季節,我們都需要養生,而且季節不同,養生的方法也就會不一樣,養生中的食療養生也是備受關注的,食療養生一定要與時令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其最佳的作用,否則可能會引起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