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吐奶和溢奶有什麼區别?如何改善?

吐奶和溢奶有什麼區别?如何改善?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8 09:09:18

  如果寶寶吐奶,在給寶寶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類食物,或是将牛奶沖得稍微濃稠一些,這樣就不太容易發生逆流現象。不過,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腸胃阻塞或導緻腹瀉,這也會讓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所以爸爸媽媽也應當加以注意。

  吐奶和溢奶有什麼區别?如何改善?

  常見的吐奶溢奶的原因:

  一、胃腸道逆流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現吐奶、溢奶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小寶寶的胃比較淺,并且食道下三分之一的環狀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在喂食後,因為胃部脹大産生壓力,括約肌的收縮強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寶寶往往會出現吐奶、溢奶的現象。這種情況多發生于剛出生嬰兒。

  改善方法:

  1、幫寶寶拍打嗝

  當寶寶喝完奶後,由于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所以就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因此爸爸媽媽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把氣體排出。隻要減少了胃裡的壓力,自然就能夠減輕吐奶、溢奶的情況和次數。如果幫寶寶拍打嗝有困難,那麼爸爸媽媽就應該将寶寶直立抱起,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鐘,然後将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2、改變奶粉的沖泡方式

  在給寶寶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類食物,或是将牛奶沖得稍微濃稠一些,這樣就不太容易發生逆流現象。不過,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腸胃阻塞或導緻腹瀉,這也會讓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所以爸爸媽媽也應當加以注意。

  3、藥物治療

  如果有嚴重的吐奶、溢奶現象,則應當請醫生開一些刺激腸胃蠕動的藥物,以改善溢奶情況。不過,通常把藥物治療作為最後的考慮,還是應當以其他的解決方法為主。

  二、幽門狹窄

  人的消化道從嘴巴、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到肛門,如果當中有某一段阻塞了,那麼從阻塞的那一段開始,就會慢慢累積食物,累積到一定分量,人體已無法承受,就會吐出來。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相連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兒,幽門狹窄症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出現的。

  幽門狹窄有這麼幾個特征:

  1、它比較常見于剛出生3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的小寶寶,通常在1個月時,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每吃個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因饑餓又吵嚷着想要再吃,偏偏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整個喂奶過程不知要吐多少回。

  2、因為牛奶無法順利進入消化道系統加以吸收,所以,小寶寶總呈現出一種幹幹扁扁、越來越瘦的樣子,嚴重了可能還會出現營養不良或黃疸等狀況。

  治療方法:

  目前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盡早借助腹部超音波診斷,并施行幽門整形根治手術。

  幽門狹窄的患兒,他們幽門的厚度要比正常寶寶的厚一些,緻使食物無法順利地通過,所以,必須用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手術時,隻要将幽門過厚的肌肉劃一刀,壓力就會使空間膨出,然後食物就可以順利通過了。而且通常手術4~6個小時後,就可以給寶寶喂食了,所以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後,爸爸媽媽會慢慢地發現,小寶寶能順利地喝奶了,并且開始變得白胖起來。

  三、感冒

  寶寶感冒時,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或是感冒病毒,由于咳嗽的緣故,會使得腹壓升高,也常常合并嘔吐的症狀。

  注意問題:

  此時喂食應特别小心。感冒咳嗽會緻使呼吸頻率加快,進而導緻吐奶、溢奶現象,所以要注意呼吸和喂奶吞咽時的協調,并盡量“少量多餐”。

  吐奶、溢奶容易造成的并發症

  1、堿中毒

  人的胃裡有許多胃酸,寶寶如果一直吐奶、溢奶,就會把胃酸也吐了出來,這樣就無法使食物順利地進入消化道,從而吸收不好,長不大,進而導緻堿中毒。

  2、電解質不平衡

  寶寶吐奶、溢奶會導緻電解質失衡,在電解質不平衡,鈉、鉀、氯不平衡的情況下,寶寶容易出現抽筋現象。

  3、體重下降

  如果寶寶總是吐奶、溢奶,緻使食物一直無法順利提供體内所需的熱量,那麼就會造成寶寶的體重下降、精神疲憊等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