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很大,小火目前的水平也隻能做到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也歡迎玩家藏友充分交流心得體會。
一,和田玉是什麼?
以下是度娘百科查到的對和田玉的解釋:
中國寶石學指出軟玉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命名為和田玉,内含透閃石、陽起石、矽灰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和田玉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矽酸鹽,化學式為Ca2Mg5(OH)2(Si4O11)2,密度為2.95—3.17。
注意以上三種礦物質,下文中會用到。
再次着重說一下狹義和田玉和廣義和田玉的事兒,目前青海料、俄料已經被市場廣泛的認可了,也包括韓料,雖然韓料一直被認為是下等的料子,但他們的的确确成分上是和田玉,或者更簡單的說,和田玉不隻是新疆和田地區産。
和田玉也分很多顔色,如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青花等,是因為玉石中含有不同的緻色元素。
二,結構。
結構這個詞兒在關注和田玉的時候,經常用的到,很多朋友不知道啥意思。
通常的做法是打強光後,可見内部組成構造。一般來說,和田玉都具有其标志性的結構特征——毛氈狀結構,這種結構有的肉眼清晰可見,有的肉眼不可見。
因此,通常說法,肉眼可見的叫做“有結構”,肉眼不可見的叫做“無結構”,底子粗顆粒感強通常叫做“肉粗”,底子細無明顯顆粒感叫做“肉細”。
無結構是很多朋友追逐的目标,其實無結構也分兩種。
從圖片可以看出,以上兩塊和田玉都可以說是無結構,而且同樣是細肉,但一個透明度高一些,一個透明度低一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您接着往下讀。
三,透明度。
透明度其實跟很多因素有關系,比如内部的顆粒粗細、顔色都又關系。
咱們這裡抛開這些因素,隻談細肉、白玉。
上文中提過“矽灰石”,如果矽灰石含量高,透明度就會高一些。
我們通常見到的和田玉青海料都比較“水”,其實就是說青海料的透明度較高,也就是說青海料中矽灰石含量高一些。
在無結構條件下,透明度高低對于和田玉價值的影響,因人而異,也因玉種不同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普遍的認為,太水的價值低一些,有厚重感的價值高一些。
這裡又會引出一個概念,就是脂粉(也叫做脂份),您接着往下讀。
四,脂粉。
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這個概念了。
閉上眼睛想一下“脂”,就是豬大油結晶的樣子。
如果一塊玉是這個樣子,就是我們常說的極品羊脂白玉了,不僅肉細,還有厚重感。
再閉上眼睛想一下“粉”,還記得小時候那種盒粉麼?或者想象一下小孩用的痱子粉也行。
又細又白的嬰兒爽身粉,視覺上就會有細膩的感覺了。
因此,小火在理解脂粉的時候,通常認為是細膩 厚重。
五,油性。
油性這個詞兒其實挺難解釋的,試試吧,也不見的說得清楚。
首先,油性不是指和田玉本身會冒油;
其次,油性不是指和田玉上了油(甘油或人油)後所體現出來的油性;
石頭會冒油那是扯淡,往和田玉上擦油其實可以認為是一種髒,這兩種都不是和田玉的油性。
小火認為和田玉的油性分兩個層面去理解。
第一,視覺的油性,通常用“油汪汪”來形容,這是視覺産生的認識,或許與某種光學散射現象有關,這個小火也說不清楚。
這種視覺認識必然與和田玉的内部結構、透明度、脂粉都有密切的關系。
第二,觸覺的油性,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尤其複雜,咱們從頭捋一下。
前文提及過“透閃石”和“陽起石”這倆個名詞,大家都知道和田玉主要成份是透閃石,再有就是陽起石。
簡單形象一點來講,陽起石起到的是潤滑劑的作用,陽起石含量的多寡,對于和田玉的結構有非常大的影響,含量多一些,結構就細一些。但是也會造成和田玉的顔色加深,從白玉——青白——青玉逐漸的過渡,也就是說會影響白度。
通常講“十白九松”就是這個概念了,因此極品羊脂白很可貴就在于此。
注:俄料
這裡需要區分一個概念,就是和田玉的白度問題,通常講俄料慘白和幹(缺乏油潤度),因此不能單單以白度定義和田玉的價值高低。
好像有點兒扯遠了,咱們說觸覺的事兒。
觸覺油性,其實是說觸摸後略有阻力且油滑的感覺,用手一推貌似有種化開的感覺,但凡要有這種感覺,都要與透閃石和陽起石的含量有關系。
寫了挺多,不知道該說的說明白了沒有,各位湊合看吧!
以上均為小火原創,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版權歸“小火文玩寄賣”所有,非法轉載剽竊必究!
公衆xhwwjm
也可長按圖片識别二維碼添加公衆号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