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耳朵為什麼有幹濕的區别 簡單的耳朵護理方法

耳朵為什麼有幹濕的區别 簡單的耳朵護理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02 11:48:43

  耳朵的幹濕代表着哪些健康問題,大家應該注意做好哪些預防工作。有的人的耳朵是幹的,幹幹的都撬不動,也有人耳朵經常會流膿,像流水一樣。那麼耳朵為什麼有幹濕的區别呢?幹耳是因為上火嗎?濕耳是濕氣太重嗎?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看下。

  濕耳是因為中耳内壁分泌過多粘液所緻。多餘的粘液會蓄積在中耳,尤其是當耳咽管發炎被阻塞時。假如中耳炎未治療或處理不當,就會惡化形成濕耳。就算得到妥善治療,有時也可能會複發。

  當中耳充滿中耳内壁所分泌、似漿糊的粘稠濃液時,就是所謂的濕耳。濕耳會影響聽力。

  此病的症狀有:

  1、聽力喪失,或時好時壞。

  2、注意力不集中或學習進步緩慢。

  濕耳很少出現疼痛的感覺,所以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症狀。一旦出現上述症狀,父母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專科醫生會檢查孩子耳膜振動的情況。假如測試的結果不正常,那麼3個月後得再複測一次,如果孩子耳朵的情況仍然未改善,那麼大夫可能得為患兒進行全身麻醉,然後會使用空針插入中耳将粘液引流出來。在有些病例中,醫生會在患兒耳膜劃一道小傷口,然後插入一段名為"金屬孔眼"的小塑膠管。2個月至2年之後,這金屬孔眼就會自動掉出,而在它掉出的數天之後,耳膜就會自動愈合。

  經過治療,耳咽管的寬度将會随着兒童的成長而逐漸加寬,因此中耳排出的汁液也會随着增加。8歲之後,孩子就不太可能再會發生濕耳了。

  耳朵為什麼會有幹濕的區别

  耳屎醫學上稱為“耵聍”,是由耵聍腺分泌的。油乎乎的耳屎稱作脂性耵聍,也屬正常的耵聍,與家族遺傳有關 而且實際上,耳屎是一種液體,幹型的幹了之後便成幹耳屎 油性的幹了以後就變成黏糊糊的濕耳屎。

  幹耳是因為上火嗎?濕耳是濕氣太重嗎?

  一般濕一點的耳屎顔色比較深,表現為糊狀的黃色或者深黃色,而幹的耳屎就是淺黃色的,而且比較脆硬。決定耳屎幹濕的因素主要是遺傳,其實根據醫學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亞洲人也就是我們大多數耳屎都是呈現為幹的耳屎,另外一些家族基因可能會展現為整個家族的人群耳屎為濕的。所以耳屎并不能決定我們的身體狀況。

  耳洞要清理嗎?

  絕大部分情況下,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屎的。耳道内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态平衡,如果人為地去幹擾、去掏耳朵,反複過度掏耳朵可能會造成外耳道疼痛、瘙癢甚至損傷外耳道皮膚,引起發炎。

  耳屎内的溶解酶混合了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能産生微酸且抗菌的環境,可以保護我們的外耳道,避免細菌或是黴菌的感染。垢對外耳道皮膚具有防水保濕功能,若沒有耳垢,外耳道皮膚會相當幹燥,以及嚴重發癢。

  耳朵護理注意要點:

  1、耳朵保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當人情緒激動或着急之後,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内血流緩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導緻突發性耳聾;

  2、耳朵保健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可減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從而有助于擴張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應,防止聽力減退;

  3、耳朵保健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是引發耳蝸損害最多的一種耳毒性藥物,因此,避免濫用這類抗生素是降低藥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藥物過敏史者更應慎用此類藥物;

  4、耳朵保健避免長時間接觸高分貝噪音。長時間接觸高分貝的噪音會損害聽毛細胞,損傷内耳,從而導緻噪音性耳聾。工廠的噪音會導緻職業性的噪音性耳聾,卡拉ok等噪音很大的娛樂場所應盡量不去,另外也應避免長時間聽耳塞,否則會引起聽力減退。

  4種簡單的耳朵護理方法

  鳴天鼓

  天鼓者,指耳中之聲。用雙手掌掩耳,雙手食、中、環三指輕輕叩擊風府穴附近36次。此法既可以增強聽力,又可以緩解腦疲勞。工作間歇閉目養神之時鳴擊天鼓,輕輕松松保持頭清耳明。耳部有外傷及中耳炎,暫不宜應用此法。

  振耳道

  兩手食指指面按壓耳道,一按一放,快速震動,使耳道内産生振動,并傳至大腦。每次5~10分鐘。或是用食指塞耳竅,壓耳門,然後驟放各三次。此 法可以單獨作為一種保健方法,可增強聽力,醒腦通竅,能防治頭暈、耳鳴、耳閉、腦名等疾患。也可與鳴天鼓配合運用增強保健效果。

  現代生活中因壓力勞累而經常耳鳴的人,經常用此法保健,可以緩解症狀,健腦聰耳。耳部有炎症的暫不适于應用此法。

  旋摩耳輪

  以兩手掌自上而下按摩耳廓,然後水平方向按摩耳廓前面和後面,以耳部感覺發熱為度,每日二至三次。有清腦醒神聰耳的作用。

  耳為宗脈所聚,是一個全息器官,全身髒腑、軀幹、四肢在耳朵上都有相應的反應點,身體的疾病在相應部位有異常反應點。因此按摩耳廓對全身髒腑有刺激調整作用。對異常反應點的刺激,對慢性疾病還有輔助的治療作用。

  搓摩耳廓可以促進耳部血液循環,因此而不受傷及有凍瘡時,暫不适于應用此法。

  揉耳竅

  耳朵被經脈環繞,為宗脈之所聚。經常點揉按摩耳朵周圍的穴位,可以調節經脈氣血,健腦聰耳。利用各竅穴與經絡髒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的關系,從而調節内髒功能,防病強身。

  撚聽宮——雙手拇、食指指尖捏起耳屏前方的聽宮穴,前推後拉撚動穴位,每分鐘60次,用力均勻,直至脹痛感傳至耳内,維持5分鐘停止。此法有利耳通竅、健耳防聾的作用。

  揉耳前——兩手食指分别按揉耳屏前方的耳門、聽宮、聽會等穴,力度以脹痛感能承受為準,在按切時配合切法、振法、叩法。每次5~10分鐘。經常揉按可預防和治療耳鳴,增加聽力。

  推耳後——用兩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兩耳後,沿翳風、瘈脈、耳殼後、顱息上下來回各推20~30次。具有滋養肝腎,降低血壓的作用。

  叩翳風——兩手食指指尖同時叩擊揉按兩側翳風。力量自行掌握,至穴位處有脹痛熱感,大約5分鐘。此穴位可有效地緩解耳鳴,健耳通竅。

  拉耳廓——耳廓與外耳道及内耳緊緊相連,拉動耳廓牽動外耳道及内耳聽神經。雙手拇、食指指面捏緊耳廓根部,一上一下拉動,用力均勻,每分鐘80~100次連續拉5分鐘左右。耳内熱脹感明顯。此法有調理耳部氣血,聰耳健腦的作用。

  耳部保健方法可以調整髒腑,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适用于耳部沒有外傷疾患的各類人群,青年人用之可以通竅健身,老年人用之可以頤養耳竅,延年益壽,耳鳴頭旋者用之祛病健腦,無病痛者用之健身強體。

  上述内容介紹了耳朵日常護理方法大盤點,大家現在都了解耳朵日常護理方法了吧,希望這些耳朵日常護理方法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