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資深醫療媒體人 子琳(子琳為您讀健康)
受訪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麻醉與重症醫學(ICU)中心主任、多學科疼痛醫學中心主任 安建雄
别拿肚子疼不當回事兒!
肚子疼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症狀,有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過肚子疼呢?恐怕不太可能。
提到肚子疼,你會想到什麼?腸胃炎?膽結石?大姨媽?今天我要告訴你,地球上還有這麼一種奇葩病也會讓人肚子疼。它不僅在程度上是最讓人痛不欲生的,而且在治療上更是相當棘手,是世界醫學界公認的治療難題。此病非常“不紳士”,專門折磨女性朋友,什麼大姨媽痛、二姨媽痛,在它面前真的都不算什麼了!
女同胞持續小腹痛,要警惕這種病!
36歲的張瑜就是一位“資深”腹痛患者。剛開始隻是小肚子偶爾有痛感,她覺得女人肚子疼很正常,所以也就沒太當回事兒。但怎麼也沒有想到,這隻是她噩夢的開始。之後,張瑜肚子疼的程度越來越重。以往也就是疼幾天,最多不會超過一星期,現在卻是一天到晚都在疼。她甚至白天疼的無法正常工作,甚至連頓飯都吃不下,晚上疼的無法入睡,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不說,疼痛還讓她有過輕生的念頭。到安建雄主任的疼痛門診來看病時,也是疼的滿頭大汗、根本就直不起腰。
這是一種多見于20-40歲女性的疾病。當下腹部、盆腔及腰骶部(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小肚子)連續或間歇性的疼痛,持續6個月以上,且這種疼痛的發生常與月經、性生活相關,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質量時,八九不離十就是慢性盆腔痛。
什麼原因導緻的呢?世界權威醫學著作《疼痛教科書(Textbook of Pain)》中認為,婦科疾病是盆腔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主要包括盆腔炎、盆腔充血和盆腔粘連。而導緻張瑜盆腔痛的罪魁禍首就是這盆腔炎。其實在兩年前剛剛出現小腹部疼痛的症狀時,她就已經被診斷為盆腔炎了。在醫院輸了一周抗生素後,雖然疼痛得到了控制,但沒過幾天疼痛又卷土重來。後來的治療也都是“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才導緻了後來如此嚴重的慢性盆腔痛。
安建雄主任說,不僅僅是婦科疾病,在目前已知的原因當中,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骨骼肌肉系統疾病,也都可能引發慢性盆腔痛。有這樣一組數據:50%以上的慢性盆腔痛患者,都合并有生殖泌尿系疾病,或腸易激綜合征。
這是因為盆腔的神經和下腹部的神經是交聯在一起的,是“親密鄰居”,互相會有感應。所以腸道的和下腹部肌肉出了問題,都可能引起盆腔痛。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與慢性盆腔痛的發生有很大的關系。長期抑郁等心理因素都可以增加慢性盆腔痛的發生率。
盆腔痛到底多難治?
請大家再看一組數據:2013年美國有900萬15—50歲的女性患慢性盆腔痛,每年所需的門診費用高達8億多美元,給國家造成的直接經濟負擔達28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近6 億美元。英國衛生系統每年要花費近3億美元治療慢性盆腔痛,新西蘭每年有15%的女性因為慢性盆腔痛休假,45%會因為慢性盆腔痛影響工作産出。
另一方面就是1/3的慢性盆腔痛患者就診時,疼痛時間超過5年,其中25%在就診3、4年後仍未得到有效診治。
雖是世界治療難題,但她卻治好了
安建雄主任曾經用同一種抗炎治療辦法,攻克了中早期股骨頭壞死和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的治療難題。讓原本必須手術置換股骨頭的患者,留住爹媽給的股骨頭,重新站起來;讓遭受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的患者脫離苦海。
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學研究院盆腔痛研究室與疼痛醫學中心緊密合作,針對盆腔痛的治療也有了一些研究和新發現。安建雄主任通過臨床研究發現,炎症是很多疾病真正的“幕後黑手”,是引起各種疾病的共同通路和途徑。之所以傳統的盆腔痛治療方式抗生素治療治标不治本,就是因為引起盆腔痛的主要根源還在炎症。抗生素主要是對抗細菌的,盆腔痛的這種炎症又比較複雜,不單是因為細菌一種炎症引起。
于是安建雄主任嘗試,用治療股骨頭壞死和帶狀疱疹後遺痛的抗炎辦法,也就是在影像引導下将無副作用的“綠色”抗炎物質,精确注入張瑜的盆腔炎症靶點。治療了20次之後,她的肚子真就再沒疼過了。這半年來複查情況也很好。可以說,盆腔痛這個世界治療難題,已經找到了一種新的治療辦法。
【聲明】本文為子琳原創,受訪專家專業校稿,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摘編,否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受訪專家介紹】
安建雄,醫學博士,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麻醉與重症醫學(ICU)中心主任、多學科疼痛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後導師。
兼任: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及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研究室、股骨頭壞死研究室主任。美國匹茲堡大學訪問助理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執行會長,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疼痛專業學組秘書長,國際電休克與神經刺激協會中國分會發起人,世界疼痛醫師協會中國分會秘書長,中國疼痛産學研聯盟副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疼痛醫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委員,北京醫學會麻醉分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麻醉分會常務理事。《醫學參考報-疼痛頻道》常務編委,《麻醉與監測雜志》疼痛專欄主編,《醫學參考報-麻醉頻道》編委,《中華麻醉學雜志》及《臨床麻醉學雜志》特約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委。
留學經曆:1999年英國牛津Churchill 醫院學習,2001-2004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做訪問學者。
學術成就:2013年1月30日和2014年4月14日,分别完成漸凍人呂元芳,和高位截癱體操名将桑蘭剖宮産麻醉與重症監護治療。2012年用營養和修複神經方法替代破壞性治療疱疹後神經痛取得突破;2013年影像介入精準治療股骨頭壞死獲得近期95%,遠期87%滿意療效;2015年治療頑固性失眠取得進展并形成體系;建立了蛇毒誘導新型三叉神經痛和臂叢神經痛動物模型,首次發現神經病理性疼痛伴有中樞神經結構性改變。已發表論文90篇,近5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20篇, 影響因子累計>40。目前主要從事疼痛機制和腦認知功能研究。主編《臨床疼痛治療學》和《臨床疼痛病案分析》,參編著作10餘部。
門診時間:
周一上午 特需門診
周四上午 特需門診
【作者介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