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懷瑾談楞嚴經第一卷

南懷瑾談楞嚴經第一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3:31:01

南懷瑾談楞嚴經第一卷?阿難如是衆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颠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并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雲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雲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衆生皆依食住阿難一切衆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衆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婬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堕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雲何正性阿難如是衆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婬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觀婬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雲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内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隐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随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南懷瑾談楞嚴經第一卷?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南懷瑾談楞嚴經第一卷(楞嚴經譯文卷八)1

南懷瑾談楞嚴經第一卷

阿難。如是衆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颠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并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雲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雲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衆生皆依食住。阿難。一切衆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衆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婬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堕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雲何正性。阿難。如是衆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婬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觀婬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雲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内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隐。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随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

阿難,這些衆生一一在這十二類中又各各具有十二種颠倒。就像揉捏眼睛,所見的是眼睛裡生出的亂花一樣,颠倒了的妙圓真淨明心,全部充滿的是這樣的虛妄亂想。你現在修證佛的正道,對於這本初因地所有的虛妄,須有三個漸次的步驟,才可以将其除滅。就像從一個器皿裡除去毒蜜,須先裝上水,再參上香灰,将其洗滌乾淨,最後才能貯裝甘露。什麽叫做三種漸次呢?一是通過修習,除滅助因,二是經過真修,挖掘出正性,三是努力增進,背逆種種現前的造業。什麽叫做助因呢?阿難,這世界中十二類衆生,不能夠自己成全自己,而須依靠四種食而存在的。即所謂的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因此佛說一切衆生都是依靠食而存在的。阿難,一切衆生,攝食甘美的東西,便能生存,攝食有毒的東西,便會死去。所以這些衆生,若追求正等正覺三摩提,就應當斷絕食用世間的五種辛菜。這五種辛菜,吃熟的便使人生發淫欲,吃生的使人增添忿怨。因此,這世界上攝食五辛的人,即使能宣講言說十二部經,但十方的天仙,還是嫌棄他的臭穢,都遠遠地離開他。隻有那些餓鬼們,會随著他攝食這些東西,而去舐舔他嘴巴。因此他就經常同餓鬼在一起,這樣福德便會一天天的減少,長此以往是沒有好處的,這些攝食五辛的人修持正等正覺三摩地,菩薩和天仙以及十方的善神,都不會來為他守法護持。隻有那大力魔王,便會乘此機會來占到便宜,在他身邊顯現佛的樣子,為他說法,由此非難毀棄種種戒律,稱贊淫欲,助長怒忿、癡迷等等惡業。結果他在命終之時自然就成為魔王的眷屬,享盡了魔的福份之後,便堕入無間地獄去受苦。阿難,修菩提道的人,必須永遠斷食五辛。這叫做第一增進修行漸次。什麽叫正性呢?阿難,這些衆生要修道進入正等正覺三摩地,須先嚴格地持守清淨戒律,永遠斷絕淫心,不吃食酒肉,要食用經火煮熟的乾淨食物,不要吃生食。阿難,如果修行之人不斷絕淫欲和殺生,不能夠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他是沒有希望能修行成功的。應當視淫欲如同毒蛇,如同見到怨賊一樣。修行人首先須持守聲聞四棄八棄戒律,做到執身不動,然後踐行菩薩清淨律儀,執著於塵物的心不起。能完成禁戒,這樣,世間就永遠沒有相生相殺的造業,如此業惡之間不起偷劫,就不會有相續不絕的牽累,也就不會有世間償還不盡的種種宿債,這樣清淨之人,修行正等正覺三摩地,用父母給予的肉身,而不必用天眼,自然就可以觀見到十方世界,親眼見到佛和親耳聽到佛法、親自承領佛的聖旨,從而獲得大神通,能自在遨遊於十方世界,種種宿世惡業一一除滅而為清淨,由此而能於一切事物作為有大無畏,能無所阻礙,這叫做第二增進修行漸次。什麽叫做現業呢?阿難,像這樣清淨持戒的人,心裡沒有了貪淫,對於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便不會有過多流逸在上面。因為心不飄流放逸,自然就歸根返本,既然不攀緣六塵,六根就不會生其對境,塵境不起,從流轉不息中返逆六根歸於圓通,從而六根分别妄用就不生起。十方國土對於他來說,自然是皎然清淨,就像琉璃一樣内中懸挂明月,從而身心愉快,妙圓平等,獲得安忍不動心的大安穩,這時,一切如來深藏圓融純淨的妙心,都顯現在其中,這人立即獲得無生無滅而能安忍不動心之聖法,從這裡漸次修行,随他所發心修行之處,便能安立聖位。這就叫做第三增進修行漸次。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複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蓥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舍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随願。名願心住。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欲愛之心已然乾枯,六根不生對境,浮現於前的那些殘缺不純的東西,已然不再繼續生發。此時,心中虛空明淨,生出純粹精妙的智慧,慧性明朗圓融,透瑩照徹了十方世界。這時的智慧仍是枯慧,叫做乾慧地。要想修習佛法,初初到達這乾慧地境界時,還沒有能夠與相繼不絕如流水的如來法相接應起來,那麽,就應當以這修習之心中不斷流出如來法水澆灌枯慧之地,從而便能圓妙開啟展衍,跟從真正妙圓本心,重新生發真妙,真妙信心便能常住不失,一切妄想滅盡無餘,從而能夠持道不偏,守持住真正純淨的佛法,這叫做信心住。真妙信心明朗了然,一切便趨圓通,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便都不能阻礙妙心的流行,這樣乃至過去、未來無數的劫世中,不論是舍身、受身,還是一切的積習煩惱都顯現在前,這樣的善男子,在此真妙心中都能夠憶念起一切過去未來之事而沒有遺忘,這叫做念心住。心地妙圓純真,本真精神發化流行,無始久遠以來的積習煩惱,都圓通精明,以此精明心而能進趨真妙淨明,這叫做精進心。心體精見微覺顯現於前,純然隻是智慧,這叫做慧心住。執持智慧的妙明心,盈遍十方,湛然寂靜,如此寂靜妙明常凝不動,這叫做定心住。寂定之中智光發明,如此明性深入廣遠,隻有精進而無退縮,這叫做不退心。心能精進而安然不亂,保持著固守而不失落,同十方如來氣氛交接,這叫做護法心。覺見妙明,保持不失,能夠以妙力回向佛的慈光,向著佛而安住不動,就像兩面鏡子,光明相對相接,其中的妙影,重重疊疊互相涉入,這叫做回向心。心光頻繁地回向,擭得佛常凝不動的無上妙明清淨心,安住在無為之中,沒有遺失,這叫做戒心住。住在戒中,自自在在,能夠暢遊於十方世界,能夠随願而往,這叫做願心住。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晖。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内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用真正的方便法,發明出這十種心。心體精微發揮,雖然涉入了十種用途,但終究是一個圓通不二的心,這叫做發心住。心中生發出光明,如潔淨的琉璃,中間顯現出精純,用前面的種種妙心,鋪設成為種種心地境界,叫治地住。這些心域所涉及知覺認識,全部都能夠得到明白了然,能夠遊曆十方沒有滞留挂礙,這叫修行住。行為與佛同一,接受佛的氣氛薰染,處在這種心地之中五蘊聚積能夠自己生發,一路長入如來種之中,這叫做生貴住。如來種子已種下,道胎已然結成,也就是承接上了無上覺慧,如此道胎結成,如來之相也就成立,這叫做方便具足住。容貌如同佛一樣,心也同佛一般,叫做正心住。身與心都成立為佛聖之相,并且日益增長,叫做不退住。十身靈聖之相,一時具足圓滿,叫做童真住。如此形相成立,也就成就了菩薩之身,叫做法王子住。如此菩薩之身生長壯大,就好比國王将各國事委任給太子那樣,該是給法王子授記灌頂,令其可以住持佛法了,這叫做灌頂住。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随順。名歡喜行。善能利益一切衆生。名饒益行。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癡亂行。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種種現前。鹹是第一波羅密多。名尊重行。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成就了佛弟子以後,就具足了無量的如來妙德,從此十方世界都能随順無礙,這叫做歡喜行。佛弟子的善念能夠利益一切衆生,就叫做饒益行,自己覺悟也使他人覺悟,沒有違抗拒絕的事,這叫做無瞋恨行。能夠出入於一切衆生之中,窮盡未來的一切,令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有分别,十方世界通達周遍,這叫做無盡行。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圓通,無有區别,就叫做離癡亂行。能夠在同一之中顯現種種異樣,每一個異相一一看起來又是同一物,這叫做善現行。這樣乃至於十方虛空之中的所有微塵,每一塵中顯現十方世界,這顯現的塵和顯現的界不相互挂留阻礙,就叫做無著行。種種顯現於前的,全部都是無上智慧的照見世界,這叫做尊重行。這種圓融境界能夠成為十方諸佛的軌則,這叫做善法行。如此種種境界,一一皆是清淨無漏,皆是真純唯一,不生不滅,真性本然,這叫做真實行。

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衆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随順平等善根回向。真根既成。十方衆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衆生。名随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回向。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圓滿具足了神通,成為佛之後,純潔精真,遠離各種滞留患難,就應當救度衆生,滅除各種應當救度之相,回向無為心,回向涅槃路,這叫做救護一切衆生離家生相回向。讓該損壞的損壞,遠離一切應當遠離的,這叫做不壞回向。本心妙覺湛然,妙覺同齊佛覺,叫做等一切佛回向。心精本真發明,心地就是佛地,叫做至一切處回向。一切世界本來即是如來,相互涉入,不生任何挂礙,叫做無盡功德藏回向。與佛同住聖地,地中各各生出清淨本因,依此因地發揚揮灑,從而趨向涅槃道,這叫做随順平等善根回向。真妙根性既已成立,十方世界的衆生,皆成就我本性,根性圓滿成就,從而不遺失衆生成沸的機會,這叫做随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依憑一切法,離棄一切相,但是依憑與離棄,都不足以執著,這叫做真如相回向。獲得如此本真心性,十方世界必無阻礙,這叫做無縛解脫回向。如此心性功德圓滿成就,一切法界盡皆滅除,這叫做法界無量回向。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阿難,這些善男子,全部成就清淨四十一心之後,須再成就四種妙圓加行。這就是用佛的妙覺,發用為自己的心,此心将出而未出之時,就如鑽木取火,其火将起未起之時,就叫做暖地。另外以自己的心,完成佛的實踐,此時情景似是非是,如同登高山,身體沉入虛空之中,腳下卻仍有微細障礙,就叫做頂地。本心即佛心,恰當而又得體,好此安忍著什麽事情去洽融待人,既不懷藏不出,又不現示顯發,這叫做忍地。沒有一切事物的數與量的差别,沒有迷惑覺見與道的差别,這叫做世第一地。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明極覺滿。名焰慧地。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盡真如際。名遠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動地。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難,像這樣的善男子,處於大菩提之中,完善地獲得通達之心,覺悟通達如來,究盡了佛的境界,這叫做歡喜地。一切相異的圓入相同之中,一切相同的也全都除滅盡淨,這叫做離垢地。清淨之至極而生出澄明,這叫發光地。澄明之至極而令覺見圓滿,這叫做焰慧地。一切相同的與相異的都不能生出,這叫做難勝地。無為真如性淨明露,這叫做現前地。周遍一切真如境地,這叫做遠行地。唯一無上真如心,就叫做不動地。真如之心發用無礙,這叫做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阿難,這些衆菩薩們,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将此地叫做修習位。如來慈悲如妙雲一般,蔭護著涅槃海,叫做法雲地。如來聖法逆轉了無明流轉,這些菩薩則法而行,覺慧之中進入聖道,叫做等覺菩薩。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

阿難,從乾慧心到等覺,這個覺慧就獲緻金剛心。從最初的乾慧地,不斷重複種種十地、十心境界,才能真正究盡妙明覺慧,成就無上覺道。這種種的境地,都是以金剛心所觀見到的如幻如影的十種境地來作比喻的。在奢摩他中修行,用這種種如來的觀見,引導著清淨修證,從而能夠漸次地深入。

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阿難,這些都是因為三種增進,才能完善地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這樣的觀見,叫做正觀,若是作别的觀見,就叫做邪觀。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衆生雲何奉持。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衆中從座上起身,對佛行了大禮然後對佛說:用什麽樣的名來稱呼這部經?我和衆生們該如何去奉持它?

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如來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這部經名叫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也叫做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叫做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又可名叫大方廣妙蓮花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又可名叫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你們應當好好奉持。

說是語已。即時阿難及諸大衆。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羅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禅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衆生微細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饒益。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佛體真實。雲何複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此道為複本來自有。為是衆生妄習生起。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婬欲。妄言行婬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堕無間獄。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昙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複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衆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如來說完這些話,當時阿難以及諸大衆得了如來開示密印般怛羅義,并且聽聞了這部經的根本義及其名目,頓時悟入禅那,修持進入聖位,以及無上增進的妙理,心中的思慮全然拔出,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立即從座上起身,對佛深行大禮,合掌恭敬地對佛說:大威大德的世尊,慈悲的聲音沒有遮攔,善於解開衆生大大小小的困惑,使我們今天身心得大快樂,得大利益。世尊,如果這妙明真淨妙心本就是周遍圓融的,這樣乃至於大地、草木,一切大大小小的動物,以及一切有靈性事物,原本就具有如來真性,本來即是成佛的真體。佛體是真實的,為何又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這六道呢?世尊,這六道是自己本來就有呢?還是衆生妄惑積習而生出來的?世尊,比如說,寶蓮香比丘尼,在持菩薩戒時,私下暗自有淫欲行為,還妄說行淫不是殺生,不是偷盜,不會有業報的。她這話才說完,就先從她的陰部生出大猛火,然後那猛火一節一節地将她燒毀,最後她堕入了無間地獄。又有琉璃大王和善星比丘這兩個人,琉璃大王是做了誅殺瞿昙族姓的事,善星比丘則是妄說一切法空。結果他們陷入了阿鼻地獄。這些地獄是本來就有的?還是自然而然依自己造的業報而各自具有的?唯願佛垂大慈悲,發明開啟衆生的昏昧,讓一切持戒的衆生們聽聞根本要義,歡喜頂戴領受,保持謹慎,純潔而不犯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