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屬于老年人的殺手,會直接奪走寶貴的生命,在生活中要做好預防措施,通過食療或者運動的方式走沖走血栓,防止發生腦血栓或者肺栓塞,提高生活質量。下面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看看吧。
血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導緻相關髒器沒有血液供應,造成突然死亡。血栓在腦部血管産生就導緻腦梗,在冠狀動脈産生就形成心梗,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為什麼我們的身體裡會有血栓?人體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在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着動态平衡以保證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動,不會形成血栓。但在特殊情況下,如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損傷時,導緻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則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處于“易栓狀态”。
在長時間乘坐火車和飛機的途中,由于缺少水分和運動,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會減慢,血液内的栓塊更易挂壁、沉積,形成血栓。又如,當人體内血管受損後,血栓開始自動形成來修複血管壁,保護血液不再外流。通過反饋機制調節血塊形成的速度和大小,正常情況下,當受損部位痊愈之後,血塊降解并消失。可當凝血因子病變或一些其他原因導緻血塊形成過程出現問題時,就導緻高凝狀态發生,痊愈之後血塊仍然會增加,形成異常或過量血栓阻塞血管。
大多數血栓形成後、發病前,是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的,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CT等一切都顯示指标正常。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心房顫動引起的血栓問題越來越多。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心律失常疾病,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收縮功能,此時在心房的角落容易有血栓沉積,這些血栓可以随時脫落,順着血流進入大腦造成腦梗,跑到腹部動脈,造成腸壞死等嚴重後果。但是公衆不了解房顫需要抗血栓治療,等到發生栓塞,一切都晚了。因此建議房顫患者定期到血栓專家門診就診,進行評估和治療。
七類人重點防血栓
有遺傳傾向的人群。倫敦大學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證實,遺傳性血栓的患病率約為 5%,它會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風險,但大部分患者不會出現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有VTE家族史的無症狀女性,應考慮在妊娠前或懷孕時做一次遺傳性血栓的篩查。
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會使腦部小動脈痙攣,血流量減少,緻使腦部缺氧、血管内壓力增高,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形成動脈硬化,導緻血流不暢。為了讓血液更好地流通,血壓就會随之升高,如此周而複始,最終形成腦血栓。建議高血壓患者要按時遵醫囑吃藥,注意飲食,堅持每天晚上喝一杯水,平時少吃動物油,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适當增加蛋白質攝入。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以糖代謝障礙為主,同時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謝障礙,這些都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礎。由于血糖增高,血液變黏稠,血小闆聚集性增加,血流緩慢,極易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腦血栓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症,發病率50%以上,為一般人群的10~20倍。所以,糖友要持久控制血糖,适當控制總熱量攝入,保持營養比例合理,多吃蔬菜、魚類、大蒜、海帶、洋蔥、玉米等抗動脈硬化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糖、血脂,保持正常體重。
吸煙人群。一方面,煙霧中的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引起血管缺氧及營養障礙,導緻血管内膜增生、管壁肥厚、管腔狹窄、血流減慢,并為脂肪的沉積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腦血流量減少,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血液變稠,增加腦血栓發生機會。發表在美國《循環》雜志上的研究證實,煙民靜脈血栓栓塞發生風險增高。建議這類人馬上戒煙,越早越好,隻要肯戒,多晚都不遲。
久坐久站。連續4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靜脈血栓風險。人坐着時,腳踝、膝蓋、大腿呈三個90°彎曲;久坐不動,腿部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減慢,增加血栓發生概率。臨床上,老人徹夜打麻将、年輕人長時間玩電腦造成肺栓塞的案例很多,等感覺腿麻想動時,可能已出現血栓了。久站會導緻小腿肌肉緊張,無法自主收縮,同樣影響血液回流。教師、司機、售貨員等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的人,風險都相對較大。建議每個人都要動起來:辦公室職員配一雙彈力襪,可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到心髒;坐長途車或飛機時可經常伸腿、勾腳尖,伸縮大小腿肌肉;多喝水,在稀釋血液的同時增加排尿。
服用雌激素的人。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研究表明,口服雌激素會增加血栓風險,包括深靜脈血栓風險增加和腦卒中風險輕度增加。孕婦患血栓的風險高于普通人,因為她們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增加。更年期女性采用雌激素替代療法時應遵循低劑量、個體化用藥。治療過程中定期監測乳腺、子宮内膜情況。有血栓性靜脈炎者最好不要進行雌激素治療。經皮給藥可避免口服雌激素的肝髒首過效應,靜脈血栓發病風險較低。
以前得過血栓的人。有過血栓疾病史的人再次得血栓的可能性很大。有靜脈血栓栓塞或肺栓塞的人群中,1/3的人在10年内會再次得病。血栓形成于靜脈瓣膜周圍,對靜脈造成損傷,随着時間推移可能導緻多發性血栓。
改變七個習慣,防住六成血管病
戒煙。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刺激血管運動中樞,并刺激體内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此,生活中要盡量做到不吸煙、遠離二手煙。
控體重。日常的飲食,保證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合理搭配,能滿足身體所需即可,盡量不要超過熱量上限。同時,要少吃含熱量較高的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和快餐等。
常運動。運動能改善血液循環,對降低血脂、血壓和體重效果明顯,還可舒緩壓力,愉悅身心。建議根據自己年齡、性别、體力等不同情況确定運動時間和強度。一般可多進行慢跑、快走、遊泳、騎車等有氧運動,每次堅持30分鐘,每星期至少5次,運動後心率加年齡以不大于170為宜。運動狀态以身體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松為最佳。
合理飲食。飲食油膩會導緻血脂增高,過多的血脂附在血管上,就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發血栓。建議日常飲食要減少攝入鹽、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熱量且富含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和其他營養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雜糧、瘦肉、魚類或低脂乳制品等。
控血壓。血壓高時,血流對血管的沖擊力增大,使動脈血管内皮功能受損,容易産生動脈硬化。不少人天然存在動脈擴張或動脈瘤,一旦血壓突然升高,動脈瘤破裂,會引起腦出血。因此,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大家平時少吃鹽,每人每日控制在6克内,多用蒸煮等烹調方法,少用醬油、味精等調味品。兒童、青少年也要注意血壓監測和預防。
控血脂。當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增多,易在血管壁上沉積并形成斑塊,甚至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導緻急性心梗或腦梗。建議飲食以少油為原則,少吃動物内髒、動物脂肪及甜食,尤其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奶油、黃油等。
降血糖。在長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動脈内皮細胞容易受損,血管壁的通透性也會變差,脂質容易沉積在血管内皮,進而導緻血管狹窄,引起冠心病、腦梗等疾病。建議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胡蘿蔔、芹菜、燕麥、柑橘等,能延緩腸道吸收糖分。
堅持喝綠茶。在綠茶裡面含有的兒茶酚成分,能夠防止血液發生氧化,降低身體中的甘油三酯及膽固醇,防止血糖及血壓的升高,促進了全身血液循環。隻要每天堅持喝10杯以上的綠茶,就能夠為身體提供所需要的成分。
若是不喜歡喝綠茶的話,可以把綠茶葉清洗幹淨研磨成細末放在面食裡面吃,這樣也能夠吸收裡面的營養成分。
多吃青魚片。在青魚裡面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另外在清理裡面含有大量的DNA,能夠降低身體中膽固醇,清除了血液中的垃圾,降低了血脂以及血栓,能夠讓内髒處于正常運轉狀态。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槍魚或者沙丁魚都屬于青魚類。盡量要生吃青魚,因為加熱之後會融化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醋,因為醋也有軟化血管的效果,能夠保護血管和血液。
胡麻仁油拌酸奶。需要準備200毫升無糖的酸奶,5毫升的胡麻仁油,一起放在碗裡面攪拌均勻,吃完飯30分鐘服用。在胡麻仁油裡面有豐富的歐米茄三脂肪酸和亞麻酸,能夠降低身體中壞膽固醇的含量,清除血液裡面的垃圾,降低了血脂以及血栓。
另外也能夠把身體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轉換成高密度的,形成膽酸之後排出體外,清除了血液裡面的垃圾,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産生。酸奶裡面含有的有益菌,能夠穩定腸道中的菌群,和胡麻仁油結合在一起能形成水溶性的蛋白,幫助人體吸收以及利用,保護了胃腸道,防止便秘的産生。
溫馨提示
在生活中要做好預防工作,每天早晨醒來後和晚上睡覺前喝一杯白開水,能夠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每天至少要保證有2000毫升的水攝入。要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攝入,多吃大蒜,洋蔥或者胡蘿蔔黑木耳等,适當的進行運動來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推薦騎自行車、打太極拳或者慢跑等。多吃西紅柿裡面含有的黃色膠狀物質,能阻止血小闆的凝集,防止血栓的形成。洋蔥也是不錯的選擇,裡面含有的前列腺素a可以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