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欣賞吉州窯

如何欣賞吉州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8:01:52

1999年,劉江濤第一次來到吉州窯參觀。仿佛冥冥中受到了命運的感召,他久久伫立在《木葉天目》展覽台前,目不轉睛,沉浸于那淺淺的一葉一盞。

木葉天目盞是吉州窯獨有的絕藝,而鼎盛于繁華大宋的吉州窯火,已經熄滅了六百多年。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1

20歲的劉江濤歎息不已,随即,就像着了迷一般,決心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進去,一定要在現代複原吉州窯和木葉盞。

吉州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一轉眼,和泥坯、釉水相伴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二十年。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2

現今的劉江濤,在吉州窯故地、宋代天下三鎮之一的永和鎮,開了一家名叫“和溪源”的手工作坊,作為吉州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先後用作品博得了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工藝美術創意大賽銀獎、首屆吉安市文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作品創作大賽一等獎、第六屆江西省工藝美術“杜鵑獎”評比活動銅獎、第二屆上海國際陶瓷柴燒節藝術節大賽三等獎、第十一屆廈門文化産業博覽會銀獎……

昔日傾倒了半個大宋的吉州窯,代表作可不隻有一個木葉天目那麼簡單。光是主打黑釉系,就有玳瑁、兔毫、虎皮、鹧鸪斑、剪紙貼花許多花樣,除此之外,吉州窯的剔花、釉下褐彩,乃至綠釉、白釉瓷器,在考古挖掘中都有陸續出土。而吉州窯已知的這些瓷器種類,劉江濤幾乎都已經百分百複燒成功了。

他的茶桌上,一片黑釉瓷器當中,擺放着兩隻色澤格外醒目的茶盞,都是他最新研發的釉色。一隻黃釉,典雅素麗,另一隻茶葉末釉,深沉凝碧。握在手裡,仿佛握着一塊粉脂油潤的溫玉。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3

“以前人們都以為吉州窯沒有黃釉産品,我做出這個之後也是,一直以為宋代吉州窯不做黃釉。”劉江濤把玩着黃釉茶盞,告訴我們,“結果不久之後,考古隊就挖出了一件黃釉作品,我一下就恍然大悟了,古代人能做的東西,我們都能做,我們現在做的古代人肯定全都做過,沒什麼好懷疑的。”

最好的複古,是和古代的匠人過相同的生活,做一模一樣的事,在劉江濤眼裡,就是用吉州本地的原料,做吉州窯特色的産品。

“宋代的匠人能燒出來,就證明周圍的礦土泥巴足夠讓我們做出同樣的東西,我認為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吉州窯傳承。”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4

和溪源所有的吉州窯産品,在釉料上都采用天然礦料,配合草木灰,安全性經過歐盟指标的質量檢測。

“我自己配釉和上釉的時候,連口罩都不用戴,完全不需要考慮健康問題,這就是傳統土釉。”說這句話的時候,劉江濤眼中隐隐流露着自豪。

和溪源的顧客,都很認同劉江濤天然土釉的複古理念,也願意花大價錢買一份絕佳的手感、口感,一份安心和放心。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5

但也有些作品,劉江濤是“隻送不賣”的,比如最新研制成功的茶葉末釉,由于原料稀少,很難大量制作,色澤又深沉悅目,劉江濤索性就把它作為禮物送給要好的朋友,或者是拿來自用。在劉家的廚房裡,就整整齊齊疊放着一摞茶葉末釉的飯碗。

為了複刻經典,他成了吉州的“戶外達人”

在研制吉州窯土釉材料的過程中,為了挖泥巴,采礦料,劉江濤跑遍了方圓幾十裡大大小小的山頭,途中屢有全新的發現,也沒少經曆出人意料的挫折。

有一次,他在工地上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礦土,立刻帶了一小部分回家試燒,發現這種礦料格外适合吉州窯釉下彩繪的呈色,回頭再去找時,卻發現那層礦土都已經被車裝走,蕩然無存了。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6

還有一回,他在一座山上發現了罕見的白泥,“漫山遍野,一眼看上去都是白的,而且山裡流出來的水是青藍色,這就是判斷白泥的明顯特征”。

劉江濤高興得在深山裡轉了半天,想出來時才發現自己迷路了,怎麼走也走不出去,最後幸好遇到了一台運土的拖拉機,搭順風車才出了山。

即使有過這麼危險的經曆,他也從沒停下探索的腳步,對這些創作之路上的辛勞,他經常是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更有意思的是,由于經常出門挖泥采礦,他還意外結識了附近的野營愛好者,成了一名“戶外達人”。

土釉千變萬化,他是忙碌的“實驗員”

劉江濤說,傳統土釉除了天然健康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不穩定性。即使是原料、分量分毫不差的兩次配釉,呈現效果依然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同樣的礦土,内部成分會有微妙的差異,同一棵樹的葉片,不同年份裡也會具有不同的物質含量,這些無法進行精确分析的複雜變化,隻能靠人的經驗來平衡掌握。這個特色成就了土釉的多變,同時也成了匠人配釉最大的難點。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7

對劉江濤來說,每次研發新釉都是“痛并快樂着”。

最早開始自己調配釉料、燒制木葉盞時,他總是一副廢寝忘食的拼命架勢。熬夜到淩晨兩三點鐘是尋常事,工作得通宵達旦,也不回家,就在工作室裡胡亂休息一會兒。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8

經濟和技術都走入正軌後,他還是不願意離開那個調試新釉的工作間,就像科學家不願離開自己的實驗室一般。

家人說他“做瓷器做得瘋魔了”,劉江濤自己卻是“不瘋魔不成活”。

有時一款新釉試了兩三個月,還是出不來成果,心煩意亂的時候,家人也會勸他停一停,到外面走走,休息一段時間。意料之外的是,有時這種中斷反而會提供靈感,對配釉實驗很有幫助。

劉江濤的辦公室,試驗品擺滿了一整張桌子。我們可以看到,桌子上呈現着多種色彩、多種木葉類型的木葉盞,置身其間,宛如在參與一場木葉盞博覽會。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9

“吉州窯手藝人對木葉有天然的執念,我研制每一種新釉料,都會放幾片葉子試試。試過的新釉太多了,幹脆都擺在一起,怕自己記不清,忘了。”

親力親為,最好的作品源自每一個環節的嚴謹

夜以繼日的工作和對研發的癡迷,讓劉江濤成為了吉州窯陶瓷燒制大師,同時也是一位“十項全能”的陶瓷手工藝匠人。

懂得選泥、配泥、制釉,能拉坯、利坯,一個人就能完成陶瓷燒制的所有工序。後來,秉持着複古的理念,劉江濤又向專業的建窯師父學會了如何修建柴窯,如今,他親手用一塊塊磚頭砌起來的柴窯,已經燒出了許多廣受喜愛的吉州窯陶瓷作品。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10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11

天生勤儉的劉江濤在外忙碌,在作坊裡也從不清閑。雇來的員工喊他“劉總”,他自己卻時常連喝口茶的清閑時間也沒有,忙着親自拉坯、配釉、燒窯。難得事情都做完了,還要關心一下種在院子裡的樹木。

劉江濤在院子裡種了許多桑樹,而這些桑樹的葉子,正是他用來制作木葉盞的。面對這些桑樹,他像一個早已與它們結識多年的老友。“每一棵樹葉子的形态、燒制的狀态我都了解,每一次燒制都是精心挑選和采摘,都是為了燒出更好的作品。”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12

院裡還有兩棵大樟樹,枝繁葉茂。劉江濤解釋說:“樟樹的落葉可以用來做草木灰,也是我做釉的材料之一”。

從自己精心培植的桑樹,到精細調配的土釉,再到生産燒制過程,對每一個環節的嚴格把控,令他燒制出一窯又一窯滿意的作品;燒制吉州窯真正經典的木葉盞的初心,終是得到了回應。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13

走在作坊院子裡的時候,可以看到劉江濤自己種的葫蘆正在攀爬着細長的竹竿。陽光照着那口“和溪井”,井壁直上直下,深邃得怕人。

據劉江濤說,采用“和溪源”作為品牌名,正是因為這口和溪井的存在。傳說這口井同吉州窯一樣,已經曆了千年曆史風霜,是宋代吉州最著名的舒家窯工匠舒翁、舒嬌父女所挖。他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和當年的吉州匠人一樣,讓吉州窯最傳統的工藝,如井水一般,發源于此,再源源不斷地湧流下去。

如何欣賞吉州窯(為了複刻吉州窯經典)14

讓如今的“和溪源”與古代吉州窯的代表——和溪井命脈相續,而這,也正是劉江濤本人,與他一直追求着的古代匠人足迹的最好重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