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留心生活中周遭的人,你會發現貌似大家正變得越來越嬌貴,不少人動不動就有頭痛腦熱的困擾。更難以置信的是,明明現代人的衛生水平越來越好,但是過敏情況卻更加頻繁了,這是為什麼?人為什麼會容易過敏?導緻過敏的最常見原因有哪些?
人類為什麼越來越容易過敏?這是一個宏大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出“精确、全面”的答案。人類對過敏的研究已有數十年,各種理論層出不窮,但嚴謹的科學家們認為,目前所掌握的信息還隻是“拼圖上的幾塊”,不足以解讀過敏症的全貌。
盡管如此,有一項理論得到研究者廣泛認同——“衛生假說”,即衛生條件越好,兒童早期感染越少,後期患過敏的幾率越大。這似乎能解釋為何社會越發達越幹淨,人反而越容易過敏。
隻因太幹淨?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對英國兩個過敏症兒童家庭跟蹤采訪,嘗試通過紀錄片的形式論證“衛生假說”。
第一個家庭是四口之家,8歲男孩喬和父母、姐姐一起生活,他患有嚴重哮喘、花粉熱、濕疹,還對部分堅果、寵物和灰塵過敏。另一個家庭的小患者叫摩根,今年4歲,飽受過敏困擾。除了患有嚴重濕疹和花粉熱,他不能吃任何堅果、乳制品、大豆、猕猴桃、鳄梨、香蕉,還對橡膠、貓、狗和馬過敏。
兩個家庭都向研究機構提供了所有家庭成員的皮膚、腸道以及各自住宅的細菌塗片。結果顯示,這兩個家庭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成員身上攜帶的細菌種類都“過少”。
研究人員說,人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由各種細菌覆蓋,數量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之多。這些細菌有利于促進人體的免疫系統。例如,兒童若越早充分暴露在内毒素等微生物的刺激下,越容易産生抗體,日後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也越低。但在西方發達國家,随着生活方式改變和衛生條件提高,大多數家庭不能“培養”出豐富的菌群,也就難以誘發兒童身體原始的免疫功能。
喬和摩根的家庭就是如此。BBC跟蹤拍攝這兩家人的日常活動,發現他們平均每天91%的時間是在室内活動,很少接觸戶外空氣、花園中的泥土,或是小動物。
相比之下,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還保留傳統狩獵習俗的原始地區,科學家發現當地居民攜帶的菌群多種多樣,每1500人中僅有一人患過敏症。而在英國,每3個人中就有一人是過敏患者。
“世界過敏症組織”的數據顯示,過去40年間,全球患過敏性哮喘的人數以驚人速度增加,平均每10年增幅達50%。僅美國一國,過敏性哮喘患者數量就有2000萬人,食物過敏患者則有120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4%。
近年來,像喬和摩根這樣的過敏症患兒在西方國家越來越常見。英國每年有至少2萬人因過敏就醫,其中不少是兒童;美國各大醫學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對食物過敏的美國兒童人數近10年來增加20%左右,其中僅花生過敏的患兒就翻了一倍。家長們對此也頗感困惑。一些家長對孩子花生過敏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我們小時候沒人對花生醬過敏。”
醫學界對西方發達國家兒童易過敏的現象也十分關注,近年内開展不少相關研究,試圖從不同角度探尋原因。
美國的研究人員2013年發現,剖宮産兒童患過敏的風險高于順産兒童。研究人員評估了1200多名新生兒在1個月、6個月、1歲以及2歲時的情況,發現這些孩子到2歲為止,如果接觸寵物皮屑、螨蟲等居家常見的過敏源,剖宮産兒童患過敏的比例是順産兒童的5倍。
研究負責人、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衛生科學系主任科爾·約翰遜說,早期暴露于微生物環境對兒童免疫系統發育和過敏發作産生影響,而兒童在順産過程中接觸到的母體細菌可能對他們的免疫系統産生有益影響。約翰遜認為,接觸過敏源時,剖宮産兒童體内更易産生免疫球蛋白E,後者與過敏和哮喘的發病有關。
挪威的一項研究也得出相似結果。研究人員據此認為,發達國家剖宮産兒童比例遠高于20年前,這或許可以從一個角度解釋為何如今的孩子比父輩更“敏感”。
此外,英國諾丁漢大學聯合幾家醫學院開展的一項研究指出,抗生素藥物的廣泛應用也可能是導緻兒童過敏高發的原因。研究發現,過早服用抗生素可能導緻兒童患濕疹的風險增加40%。
飲食習慣和偏好也會影響兒童患過敏的幾率。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一項研究對比了意大利佛羅倫薩與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一個小村莊15名兒童的日常食物和腸道菌群。結果顯示,意大利孩子的日常飲食富含糖和動物油脂,熱量高,而非洲兒童以吃素為主;兩地兒童的腸道菌群種類因此大相徑庭,非洲孩子體内的細菌種類多樣,遠高于歐洲兒童。
對此,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的兒童醫學專家保羅·廖内蒂說,西方國家的衛生措施和病毒疫苗或許有效控制了許多傳染病,但同時也降低了兒童對多種過敏源的抵抗力。相反,“在非洲這樣的地方,你可能會因疾病感染而亡,但你幾乎不過敏,不會過度肥胖,不患哮喘或腸炎。”
親近大自然
盡管有如此多研究關注過敏,但目前科學家還無法全面、準确地解答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過敏。專家認為,人類生活的環境在變化,人體自身也在進化,過敏正是人體免疫系統對這些變化做出的應激反應。人類如今每掌握一項研究結論,就仿佛增添一塊拼圖,未來不僅能拼出關于過敏的完整理論,還能在實際操作上為防治過敏提供有效措施。
“農場效應”?
多年來,關于預防過敏的研究從未停止,其中已獲得廣泛認同的一項理論,是由過敏研究領域資深專家埃麗卡·馮穆蒂烏斯提出的“農場效應”。
馮穆蒂烏斯早年是一名兒科醫生,如今是德國慕尼黑大學兒童醫院的教授專家,緻力于過敏研究數十年。多年前,她從一個瑞士鄉村醫生那裡得知一個意外發現:在歐洲傳統農場生活的兒童從不患花粉熱或幹草熱。
鄉村醫生的這一觀察結果起初引起馮穆蒂烏斯等人的質疑。很快,一些瑞士專家就此展開小規模調查研究,發現結果的确如這名鄉村醫生所說,農場兒童極少出現過敏症狀。馮穆蒂烏斯發現,農場兒童之所以不過敏,得益于他們和家人保持着傳統的農場作息方式:田間勞作、擠牛奶、打掃馬廄,等等。她又進一步把“農場效應”概括成三個關鍵要素:接觸牲畜(尤其是奶牛、狗和雞鴨等家禽)、接觸草料、喝新鮮牛奶。
“人類與農場動物打交道已有好幾千年,因此,這裡面或許蘊藏着某種進化機制,能讓人體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馮穆蒂烏斯說。
過去20多年來,過敏症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常見。人們提出“衛生假說”來解釋這種現象,即由于衛生條件的持續改善,人在幼年時接觸傳染性病原體的機會減少,使得人體免疫系統在早年生活中沒有經受疾病和不潔環境的考驗,從而導緻人體的天然防禦系統對花粉之類微小刺激物産生過度反應。
為此,醫學專家提倡通過飼養寵物、接觸自然、回歸農場等方式,增加兒童盡早接觸“不衛生”環境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免疫力,預防過敏。但與此同時,專家提醒說,汽車尾氣、化學制劑、霧霾等城市污染物同屬“不衛生”範疇,卻對預防過敏有害無益,不适用于“衛生假說”理論。
出現過敏常見的四個原因
在現在的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人,動不動就出現過敏的情況。常常搞得自己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但是一旦出現過敏我們都知道極容易打擾到我們的健康生活,所以如何了解過敏,預防過敏成為了我們所關心的話題。 經常過敏是由于什麼原因:
長期暴曬
很多人由于長期暴曬而導緻出現紫外線過敏這一現象,為此我們一定要注意謹防紫外線照射。
環境衛生
一些人生活中極少打掃自己的生活環境,久而久之粉塵、灰塵到處都是,我們知道粉塵和灰塵是經常導緻出現過敏的過敏原,所以我們一定要經常勤打掃衛生。
飲食不當
很多患者在生活中經常喜歡吃一些導緻過敏的食物如:魚蝦、海鮮、菠蘿、芒果、牛羊肉等等。飲食不當而促使過敏的人群非常多。
化妝品
一些女性總是不重樣的換化妝品,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皮膚過敏的現象,所以如何挑選化妝品成了預防過敏的重要措施。
專家說由于過敏性皮炎,有很多分型,因此治療應該根據不同類型進行不同治療措施,不同的治療療法費用也不同,還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的病情定治療價格,不能一概而因此,希望廣大患者朋友不要為了一時便宜而耽誤自己的今後生活是很不值的。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采用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當然費用也不一樣,其實做這個治療費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個适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結語:過敏已經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小概率事件了,随着社會的發展,很多疾病都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特别是在現代環境污染趨勢越來越嚴重的狀況下,一定要做好家居防過敏措施,注意隔離各種過敏源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