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将自我意識的内容分為:生理(物質)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一種是分為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
一、生理(物質)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1、生理(物質)自我:是指個體對自己軀體、性别、體形、容貌、年齡、健康狀況等生理特質的意識。在情感上表現為自豪或自卑。對自己的樣貌感到很自豪,或者對自己的樣貌感到很自卑。在意向上表現為對身體健康、外表美的追求、物資欲望的滿足,或對自己所有物的維護等。比如去整容,就是對生理(物質)自我的滿足。
2、社會自我:宏觀上是個體對隸屬于某一時代、國家、民族、階級、階層的意識;在微觀方面指對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納的程度,擁有的家庭、親友及其經濟、政治地位的意識。在情感體驗上表現為自豪或自卑。在意向上表現為追求名譽地位,與人交往,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和認可等。
3、心理自我:指個體對自己智能、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諸方面心理特點的意識。在情感體驗上表現為自豪、自尊或自卑、自貶等。在意向上表現為追求智慧、能力的發展和追求理想或信仰,注意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等。
以上三個是個體自我意識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
1、現實自我:指個體對自己受環境熏陶煉鑄,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現出的綜合的現實狀況和實際行為的意識,它是自我狀況和社會存在的真實反映。
2、理想自我:指個體經由理想或為滿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來的有關自我的理想化形象。
三、自我意識的特點
1、自我意識具有社會性:自我意識是個體社會化的産物,其産生、形成和發展都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進行的。從内容上看,自我意識是社會意識内化于個體頭腦之中的結果。一個人如果從小脫離社會,沒有社會化的過程,就不會産生自我意識。例如狼孩、熊孩等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生活,沒有人類社會意識環境的熏陶,隻能被稱為生理意義上的人,而不是社會意義上的人。
2、自我意識具有能動性:人類一旦有了主體與客體的區别認識,就會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不斷地适應外在的客觀世界,并且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造世界,為自己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3、自我意識還具有獨特性: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意識、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意識。每個人在認知水平、體驗能力以及行為調控能力方面都存在着差異,這使得每個人的自我意識必然呈現獨特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