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心理公式讓你的内心更強大
覺察+内省=積極情感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常常深陷憤怒、羞愧、嫉妒等負面情緒中?其實,當不好的感覺襲來時,要馬上覺察到,然後開始内省,問問自己這件事為什麼會帶來不好的感覺,并找出其中積極面。
舉個例子,有的老人聽說親友或鄰居得了大病,就會心頭一緊,一股莫名的恐懼感襲來。這時要覺察到,自己的心境發生了變化,心裡很不舒服,随後問問自己為啥會恐懼。你會發現,自己對疾病的擔憂是如此強烈,那麼,從今天開始就要規律作息、保持鍛煉、參與活動等來改善身體、心理狀況,以達到積極的效果。
聚焦+承諾=進步
事業上遇到瓶頸,人生看不到進步,往往是因為目标丢了。此時要根據自己的現狀和興趣,找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新目标,并且将其作為打拼的焦點。然後把你的目标寫下來,承諾自己一定按計劃達成目标,那麼每天都會收獲進步。
可以早晚對自己說一些正面的詞,比如“我樂于為理想付諸行動”、“我喜歡生活充滿挑戰性”等。需要提醒大家,目标不要過高,也不必聚焦在賺多少錢上,隻要能讓自己喜悅即可,諸如“讓身體更健康”、“支配自己的生活”、“改善與伴侶的關系”等,都是不錯的目标。
誠實+能力=良好聲譽
好口碑不僅讓人際關系更順滑,還能帶來事業上的成功和快樂的心情。誠實是做人的底線,而虛僞和欺騙隻會讓心靈走向分裂。同時,有能力才能讓别人更信服你,讓誠實落地。
比如說,領導分配了一個任務,你拍着胸脯說保證完成,等着手去做的時候卻發現,這個任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盡管你并沒有故意欺騙領導,但在每個人看來,你都不是一個守信的人。如果一個人總能誠實待人,而且有能力兌現承諾,那麼他才能收獲良好聲譽。
冷靜+策略=解決方案
有些人遇事容易暴躁,但大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面對壓力或挫折要保持冷靜,用優雅的姿态穩住陣腳,然後再考慮如何解決或彌補。解決問題要有策略,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學會靈活行事。鑽牛角尖不是講策略的做法,特别是在情感問題中,直來直去往往會讓對方更惱怒。
自信+行動=無畏
害怕沒錢、害怕生病、害怕找不到對象等,恐懼充斥着現代人的内心,它來自幼時形成的負面信念系統,比如父母的指責、老師的否定等。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甚至對自己很失望。迫切希望得到自信的你需要行動起來,隻有給自己定目标、執行任務、獲得成績,才能給自己打強心針,恢複自信,形成行動-自信的良性循環,這樣,以後面對挑戰和恐懼才能無所畏懼。
關注+當下=正念
從小,我們就被父母、老師、周圍人不斷評價,形成各種各樣的觀念,比如“我無力改變周遭的環境”、“我不可以有絲毫松懈”、“我不可能找到完美的愛人”等。這些負面的信念像繩索一樣束縛着我們的人生,帶來壞的感受,甚至誘發各種心理疾病。正念可以改善各種負面情緒。
《英國精神病學雜志》近日也刊文指出,正念認知療法能降低抑郁症複發風險。正念其實就是走出思維的束縛,趕走大腦中思想的糾葛,轉而關注當下的身體感受,從留意自己的一呼一吸開始。當我們與當下的身體在一起時,就很容易進入冥想狀态,繼而試着找出潛意識中的情緒垃圾,并給自己一個正面的意義和價值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