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艾在後台收到一些讀者留言:
“我最近不知道怎麼了,一天大便3次,而且大便還是稀的,有時會黏在馬桶上,怎麼沖都沖不掉。我看網上有人說這是腸癌的前兆,是真的嗎?”
“我朋友說可以從大便看出自己有沒有患腸癌,我這三天才大便了一次,這和腸癌有關系嗎?”
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秘,大便的顔色、形狀、頻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腸道的健康狀況。所以有不少人在大便出現異常的時候,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腸癌。
那麼,大便和腸癌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怎樣的大便異常暗示腸癌的來臨?别着急,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正常的大便是怎樣的。
正常“粑粑”有3個标準,你都符合嗎?健康人的大便應該是黃褐色或者黃色的,有時也會因為進食食物的特性而發生輕微的改變,但不會太深也不會太淺。
如果大便顔色發黑可能是腸道内出血的表現,是不正常的,暗示存在一些胃腸道疾病,例如腸息肉、腸炎,甚至是腸癌。
正常的大便形狀應該是長條形的,呈香蕉狀,質地不會太硬,也不會散開。
如果大便排出體外後就散開了說明是大便水分含量太高;如果大便破碎,狀似羊糞,則是水分太少,可能會出現便秘。
正常情況下,當人産生便意後,排便的過程應該很順暢,不會花太長的時間。
如果排便時間太長,或者産生想拉卻拉不出的感覺,可能就是便秘了。如果長期便秘是需要治療的。
大便異常,和腸癌有關系嗎?答案是肯定的
日常中,影響排便次數和頻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吃了不幹淨的東西會産生暫時的腹瀉,上火的時候會便秘等等。
其中,大腸癌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一旦發生以下的幾個症狀,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
便血是大腸癌早期最典型且明顯的症狀之一,但常常與痔瘡出血搞混,但兩者其實存在區别。
大腸癌導緻的出血顔色一般是暗紅色,這是因為出血點在腸道内,血液在腸道儲存久了,就和大便混合在了一起。
而痔瘡的便血一般是鮮紅色的血液,由肛門撕裂引起。通常會在排便後才有血滴下來,嚴重時血會噴出來。
大腸癌患者可能會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有的人可能原來一天隻排便一次,突然變成一天排便四五次。同時會伴有肛門不适和肛門下墜的感覺。
大腸癌患者的大便會越來越細,可呈細杆形、扁帶形,最後可能細如蚯蚓。
除了以上幾種大便的症狀外,大腸癌還有其它一些症狀,如:
腹痛、肛痛,這可能是由腫瘤增大侵犯周邊組織引起;
裡急後重,“裡急”指肚子絞痛,便意強烈;“後重”指真的到了廁所後,又難以排便或排便困難。
八成腸癌發現已是晚期,高危人群定期檢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丁克峰表示,我國約80%的大腸癌患者在确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治療難度大,預後差。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關鍵,尤其是以下4類高危人群:
腸鏡檢查是診斷和篩查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手段,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表示,雖然近年來我國腸鏡技術越發成熟,但多數患者或體檢者比較抗拒腸鏡帶來的不适感和心理壓力,無法順利推廣開腸鏡檢查。
另外,糞便FIT-DNA檢測也是早期大腸癌重要的篩查手段之一。由于早期大腸癌的腫瘤體積可能比較小,腸鏡有可能産生漏診,但DNA檢測可以通過糞便樣本分析出患者體内是否攜帶腸癌基因。
想順暢地“便便”,最好做到這3點大便時要專注。很多人喜歡在大便的時候玩玩手機,看看報紙,這樣很容易使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肛門對于肌肉的控制,導緻排便不暢,久而久之可能會誘發便秘。如果是平時就便意較弱的人,可以養成在早上大便的習慣。
有便意千萬别憋着。現在很多上班族白天忙得不可開交,即使産生便意,很多時候也無法立刻去廁所,隻能先憋着。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長期如此排便的條件反射會逐漸弱化,帶來便秘。
平時要根據大便的情況來調整飲食,比如出現大便幹燥、排便困難的情況,要注意是不是蔬菜和水果吃少了,可以适當補充一些。如發現大便發出惡臭,且難以沖幹淨,可能是肉吃多了,可以适當減少一些。
大便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大便所象征着的健康情況卻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建議平時回頭觀察自己大便的性狀,合理改善飲食。如果出現便血、大便發黑、大便性狀異常等情況,需要及時就醫。#謠零零計劃##科學真相##向癌症說不#
參考資料:
[1]《問答:到底幾天大便一次算正常》.健康時報.2019-10-12
[2]《八成以上腸癌患者是中晚期,防治需從篩查入手》.健康時報網.2021-03-0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