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代化的起步
(三)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與辛亥革命(資産階級革命派掀起的)
1.建立興中會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标志着中國資産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産階級革命團體。
2.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産階級革命政黨。其政治綱領: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3.革命宣傳中心
上海和東京。
4.創立三民主義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核心)、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資産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5.推翻清王朝統治
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或封建帝制)。1911年12月,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6.反對北洋軍閥的鬥争
以後為捍衛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先後領導了“二次革命”(1913年,反對袁世凱獨裁統治)、護國戰争(1915年,反對袁世凱複辟帝制)、護法運動(1917年,反對段祺瑞的獨裁統治)。但是,最後都以失敗為告終。
7.改組國民黨
1922年,孫中山接受中國共産黨的政治主張和蘇聯的建議,着手改組國民黨。
8.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舉行,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确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9.創辦黃埔軍校
1924年5月,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培養軍事人才。
10.孫中山去世
1925年,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四)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建立
1.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起義,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将領黎元洪為都督。
2.中華民國建立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改用公曆,以中華民國紀元。孫中山頒布的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資産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
(五)辛亥革命的曆史意義
1.辛亥革命失敗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它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敗。
2.曆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性質)。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最大的功績)。
3.失敗原因
由于資産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民衆,這次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六)新文化運動
1.興起的原因
1912年4月,孫中山解職,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北洋軍閥政治上進行反動統治,鎮壓革命,文化上推行尊孔複古的反動政策。因此,在這時一股新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掀起了。
2.開始的标志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為《新青年》),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号,新文化運動開展起來。
3.代表人物
陳獨秀、李大钊、魯迅和胡适等。
4.口号和主要陣地
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5.内容
(1)前期——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2)後期——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钊(第一個高舉社會主義大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将革命推進到一個新的時期。
6.作用
(1)是我國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3)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為中國共産黨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