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吃的撐走不動路

吃的撐走不動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1 18:05:34

  前些日子,和田的苜蓿下來了

  用廂式貨車放了冰塊拉到庫爾勒

  保鮮如初,一公斤23元

  朋友看見了就拍了照片發到朋友圈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1)

  我上午在朋友圈看見了

  下午就跑過去稱了幾公斤回家包包子

  苜蓿包子真好吃,一吃就停不下來

  等感覺到肚子吃飽了的時候

  嘴巴和眼睛卻還沒有飽

  于是又不知足地吃了一個

  結果就撐着了,把人䭘住了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2)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3)

  䭘,新疆焉耆方言音讀為【jìng】

  指“吃得過飽或者所吃食物過油、過硬

  因而引起的胃部的不适感”

  有“䭘住了”、“䭘下了”

  “䭘着”、“䭘到”等用法

  如:“早飯多吃了幾口,把人䭘住了”

  “今兒個抓飯米有些硬,吃䭘下了”

  “中午一個羊腱子就把人打飽哩

  這會兒還䭘着呢”

  “一口都吃不下哩,都䭘到嗓子眼咧”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4)

  䭘,正音讀為【yǐng】或者【yàn】

  異體字還有“䬬、䭊、䭗、鐛”等

  西漢揚雄所著《方言》

  釋為:“䭘,飽也。”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5)

  《玉篇》釋為:“䭘,飽滿也。”

  《集韻》釋為:

  “䭘,餌也,飽也。或作䭊䭗。或作䬬。”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6)

  “䭘”讀【yàn】時,應與“餍”同義

  指“吃飽”或者“滿足”之義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7)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8)

  先前小編一直以為

  “䭘住了”是“頂住了”

  因為“頂”在焉耆方言中也讀【jing】音

  但“頂”的本義指“巅、上”

  引申義有“支撐,抵住;

  從下面拱起”等義

  并無“飽”之義,而“䭘”是專指“飽”

  所以“䭘住了”為正解

  吃的撐走不動路(吃撐了䭘住了)(9)

  新疆焉耆方言中“䭘”的讀音和用法

  源自陝西關中方言

  關中方言把吃飽、滿叫䭘(jíng)

  如:肚子吃得太飽叫“飽䭘䭘兒的”

  如:“今天這飯食有點硬,吃後心口有點䭘”

  吳語中也有“飽䭘䭘”之說

  指“很飽的感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