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北宋 蘇轼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缫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是蘇轼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作為地方官的蘇轼曾率衆到城東二十裡的石潭求雨。得雨後,又要向“龍王爺”謝雨,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東坡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
蘇轼 蘇轼(1037-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不僅在詩、詞、散文、書、畫領域造詣頗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大有研究。
蘇轼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合稱“三蘇”。
《浣溪沙》上阙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缫(sāo)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行經棗樹之下,棗花紛紛飄落身上和頭巾之上,家家戶戶傳出軋軋的缫車聲,缭繞在村南村北。古老的柳樹底下,身穿粗布衣的老漢在柳蔭下叫賣黃瓜。
《浣溪沙》下阙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路途遙遠,酒醉人困路途長遠,昏昏然隻想小憩一番,豔陽高照,我覺得有些困乏又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随意敲開一戶農家,詢問可否讨碗茶喝?
祥和鄉村 這裡,有棗花簌簌落下,有缫車吱呀歌唱,有路邊古老的柳樹下身披牛衣的農民在賣黃瓜,這些農村常見的事物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東坡先生對初夏時節的農村的描寫,構造出一幅生活氣息濃郁、意趣盎然的農村風景畫。
農村自是平和又不失生動,現下已入臘月,年味漸濃的農村更具祥和的氣氛,雖與東坡先生描繪的時節與景象不同,鄉村的美好确是如出一轍。
對于“城裡人”來說,一入鄉村,往往為清新的空氣所感歎,為錯落的田野而抒懷,為熱情的鄉民所感動。對于“外出返鄉者”而言,未入鄉村,滿眼已皆是歸途,缭缭上升的炊煙、整齊碼放的谷垛、搖尾相迎的狗子……老家,是多少外出求學、求生者的心之所系,心之所往。
新農村建設下,鄉村呈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無論是外來造訪者還是歸人,記得以和諧的方式進入鄉村,勿要破壞鄉村的祥和。正如東坡先生那樣,即使“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也記得“敲門試問”,謙和有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