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以下為初高中古詩文中常見典故。
一,花
1,梅花 “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于贈别,尚無明顯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征。張耒:“何以伴高潔,清曉頌《黃庭》”;張澤民:“一白雪相似,獨清春不知。”“肌膚姑射白,風骨伯夷清。”蘇轼:“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陸遊:“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他們都在對梅花的描寫中寄托了一種高潔的品格。
三,雪
1,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梁苑雪 詠文人賞雪賦詩之雅事。唐韋莊《代書寄馬》:“鬃白似披梁苑雪,頸肥如撲杏園花。”
3,程門雪 引自楊時去向程頤請教學問,正好碰到程頤睡覺.楊時為怕打擾程頤睡覺就在門口等他醒來,結果程頤醒來,楊時都快變成了個雪人。程門立雪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元謝應芳《楊龜山祠》:“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門雪。”
4,窗雪 引自晉代孫康,京兆人,性敏好學。家境貧寒,燈已無油,嘗于冬月映雪讀書。
唐貫休《寄匡山大願和尚》:“一聽玄音下竹亭,卻思窗雪與囊螢。”
5,袁安雪 《後漢書·袁安傳》李賢注引晉·周斐《汝南先賢傳》說,有一年,洛陽大雪,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獨有袁安門前積雪如故。洛陽令按戶查看,以為袁安已經凍餓而死,便讓人掃除積雪,進屋察看。隻見袁安直挺挺地躺着,便“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不應當打攪别人)’。”後遂把甯可困寒而死也不願乞求他人的有氣節的文人稱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節。
清顧炎武《吳興行贈歸高士柞明》:“窮冬積陰天地閉,知君惟有袁安雪”
6,雪似鹽 出自《謝道韫詠雪》的典故。
也引自唐李賀《馬詩》之二:“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四,風
1,九萬風 唐李商隐《東下三旬苦于風土馬上戲作》:“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
2,長風 出自唐李白《行路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唐李群玉《廣州陪涼公從叔越台宴集》:“高鳥散飛驚大旆,長風萬裡卷秋鼙。”
3,草木風 引自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唐杜甫《洗兵馬》:“三年笛裡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4,洛陽秋風 喻感秋風而思親。出自唐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五,雨
1,天漏 喻天下雨。唐杜甫《九日守岑參》:“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2,洗兵雨 常以“ 洗兵雨”喻勝利結束戰争。出自唐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洗淨甲兵長不用。”
南朝梁《隴西行》之二:“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雲。’”
3,楚雨 同“巫山雲雨”。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巫雲楚雨絲牽。”
唐李商隐《梓州罷吟寄同舍》:“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濱卧病竟無憀。”
4,灌壇雨 詠雨,或喻有德政。唐杜甫《題都縣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雲散灌壇雨,春青彭澤田。”。晉張華《博物志》卷七:“太公為灌壇令。文王夢婦人當道夜哭,問之,曰:‘吾是東海神女,嫁與西海神童。今灌壇令當道,廢我行。我行必有大風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雨過,是毀君德。’文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風暴雨從太公邑外過。”《搜神記》卷四略同。
5,未雨綢缪 綢缪:緊密纏縛,引申為修繕。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原指鸱鴞在未雨前,已修補窩巢。後喻事先預備,防患未然,常用此語。 出自《詩經·豳風·鸱号》:“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缪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六,雲
1,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杜甫詩《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這兩句也是借白雲明月,寄托對友人的懷念。
劉長卿《谪仙怨》:“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寫别後相隔之遙與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雲,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裡萬裡之外的友人。
2,巫山一段雲 引自“朝雲暮雨”。唐李群玉《同鄭相并歌姬小飲戲贈》:“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聳巫山一段雲。”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大家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可以順手點個贊,更可以加關注,我會經常發些初高中學習與教育方面的文章來供大家閱讀與參考,如有不當之處也多請大家包涵,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