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耿湋寫過一首《聽早蟬歌》:“蟬鳴兮夕曛,聲和兮夏雲。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滿。”
意思是說在落日的餘晖中,柳枝上蟬鳴與天上的白雲聲聲相和。白晝漸短,黑夜漸長,濃濃的秋意已經填滿日子。
王朝傑作品
蟬,高枝獨處,鳴聲悠遠,宿不居巢。僅飲晨露,出污泥而不染。故而自古文人墨客,都對蟬有着别樣的情愫。
李明作品
虞世南者當朝為官時,清貧節儉,潔身自好。廉潔之外,也好托志于一蟲一禽。寫起蟬來,更是緊緊抓住其特點,刻畫得相當傳神,“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張建宏作品
《屈原列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蟬蛻于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
晉陸雲《寒蟬賦并序》中稱蟬有五德:“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享,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
張建宏作品
文人的眼中,蟬栖高枝,是“至德之蟲”,具備“文、清、廉、儉、信”五德,乃清高者也。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随手翻閱古詩詞,詩中陣陣蟬鳴,聲聲入耳。而玉中之蟬,更是令人心生歡喜。
高俊華作品《蟬》
玉中之蟬,有儒雅之感,更兼吉祥之意。首先,蟬的鳴聲可謂是餘音繞梁,所以有着一鳴驚人之意,佩戴于胸前象征着可以平步青雲。其次,蟬諧音于“纏”,在腰間佩戴翡翠蟬寓意腰纏萬貫等等。但其潔身自好、志向高遠的寓意始終未變。
高俊華作品《蟬》
“君子則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豈非至德之蟲哉!”握一枚玉蟬,聽蟬鳴不斷,至清至潔,志向高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