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熱播放的古裝科幻電視連續劇《慶餘年》中,範閑出使北齊的時候,車上裝着南慶國送給北齊的禮物,其中包括冰鎮的水果。範閑的忠粉王啟年擔心範閑太勞累,不顧别人對他的嫌棄和親事,就光明正大地“偷”了一些給範閑。這讓範閑很尴尬。一方面是被他的萌忠感動,一方面為了他被同行的夥伴們嘲笑、厭棄而難過。
王啟年的扮演者是我國的實力演技派演員田雨,他還是湯唯的前男友。要說田雨的演技,那真是分分鐘在線。看他“偷”到冰鎮水果後那一臉賊兮兮的“猥*瑣”式的滿足,與對範閑實打實的關心,真是把王啟年的“貪财”和“忠誠”都演得活靈活現的。
這也說明,在他們那個被作者貓膩大大架空的年代裡,冰塊也是不容易有的物品。
據史料載,古代的帝王們為了消暑,就讓奴隸提前在冬天就把冰塊運來,貯存在保溫隔熱性能極好的地窖裡。到了炎熱的夏天時,再陸續拿出來使用。這種儲存冰塊的方法,被稱為“窖冰”,也被稱為“藏冰”。每到十一月的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舉,頗屬隆重。
《詩經》中即有記載,且多行于宮廷、官府。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并建有窖冰的“冰井”。周代管理冰的官吏被稱為“淩人”,淩就是指冰。宋高承《事物紀原》雲:“《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淩。注雲:淩,冰室也。其事始于此。
古人還發明了“冰鑒”,它是一個雙層的青銅容器或木質容器,裡面可以盛放食物水果,外層放冰,蓋子上面有出氣孔,可以往屋内排放冷氣。儲食、降溫兩不誤,集中了現代空調和冰箱的功能。
《邺城舊事》有冰井台;《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為淩室,故号冰井;
《宋朝會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務,隸皇城司也。
到了清代,冰窖按照不同的使用對象被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以及商民冰窖。
清《會典》中,在“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中記載:凡伐冰取諸禦河……歲以冬至後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淨堅厚者,以方尺有五寸為塊。凡納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景山西門外窖六,藏冰五萬四千塊;德勝門外窖三,藏冰三萬六千七百塊,以供各壇廟祭祀及内廷之用。德勝門外土窖二,藏冰四萬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六萬塊,以供公廨……設暑湯之用。
到了民國時,仍然有“藏冰”這個習俗。
“頒冰”這個習俗,是從周代就開始流傳的。北方寒冷地區藏冰,待次年夏令時取出,宮廷頒賜臣下,民間亦市賣。從入伏開始,就一直持續到立秋結束。所賜冰塊還因官員的品級不同而各不相同。明清頒冰均在立夏暑伏時節,清代是按官階發給不同的冰票,官員憑票領取。這個習俗是古代政令中很重要的一項。到了“頒冰”日,皇室甚至還會舉辦獻牲(羊羔)祭祀的傳統。明清以來,都城都是北京,這個風俗便更為盛行了。
《夏小正》“頒冰”《傳》雲:“頒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燕京歲時記·頒冰》:“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從唐朝開始,雖然已經有了制冰技術,但是缺乏制冰設備,所以夏天消暑的冰還是要依靠在冬天時藏于窖中的冰。到了清代,就衍生出了專門賣冰的商人。
朱彜尊《日下舊聞·卷三十八》載:“清明日始賣冰,以兩銅盞合而擊之。”《帝京景物略》也寫到了賣冰之俗:“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編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聲磕磕,曰冰盞。冰着濕乃消,畏陰雨天,以棉衣蓋護,燠乃不消。”
就拿清代來說,朝廷的暢春園冰窖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六月,康熙下令在暢春園建造24間、一共可以容納3萬塊冰的冰窖。冰窖的室内地面用舊石料鋪成,台階用豆渣石鋪成;建築端部有拱形門洞,四周砌牆,但不留窗;考慮到地下水的因素,牆的基礎是用柏木打基礎樁。在柏木基礎之上再鋪上豆渣石。
地面之所以要用豆渣石,是因為它屬于火山岩類,又叫“麥飯石”。它所含的主要礦物質是火山岩,是一種無毒、無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複合礦物或藥用岩石。當冰水融化時,豆渣石能把水中的雜質、有機物、雜菌等吸附、分解,所以能在防止水腐壞的同時得到優質水。他們這樣設計地面,正是因為這樣可以擁有淨化冰水的功能。
冰窖的牆體也分為地下和地上兩部分,地下部分的牆高約2.2米、厚1米,用舊磚砌築;地上部分的牆高約2.6米,約厚0.8米,也用舊磚砌築,外表再抹上石灰泥;屋頂上鋪筒瓦……與紫禁城冰窖十分類似,暢春園的冰窖也采用了半地下結構、圓拱門、厚厚的牆體及外表與普通建築類似的瓦頂屋面。
至于把冰加入食品中的創意,是從唐末才開始的。那時,人們在生産火藥時,無意中開采出了大量的硝石,并發現它溶于水時,會吸走大量的熱氣,并且可以讓水溫下降、直到成冰。那次偶然的發現,讓人們學會了制冰技術。但是,真正到了炎熱的夏季,還需大量的冰塊來降溫,所以,還是要延續從冬天就開始儲冰的方法。
在這之後,逐漸出現了一些經商的吃貨,他們一開始吃加冰的水之後,感覺還有發明創造的空間,于是就把糖加到了冰裡。沒想到,這個發明真的吸引了不少顧客。
到了宋代時,市場上的冰鎮食品就越來越豐富了。吃貨商人們又試着在裡面加上一些水果或者果汁。在美食界又引發了一陣高潮。
元代時期,商人們又腦洞大開,在冰裡加上了牛奶或果漿,這就十分接近我們現代的冰激淩了。後來,人們在伏天取出冰塊時,就用木匠的刨子刨出冰屑,再拌以白糖和香料出售。
古人用冰除了發明了美食之外,還開啟了一系列的冰上運動。
在我們現代的體育項目中,有一項是美輪美奂的“冰上芭蕾”。其實,在古代,我們國早已有了類似的運動了,那時叫“溜冰”,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傳統冬季戶外的娛樂活動。
古人發明的冰鞋,一般是鞋底綁着鐵條,也有在木闆上裝鐵條然後綁到鞋上的。在一些溜冰達人中,他們除了玩“速滑”之外,還練就了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如:蘇秦背劍、金雞獨立,以及鳳凰單展翅等。另外,也有一些人嫌麻煩,而不穿冰鞋的。他們隻用平時穿的那雙鞋鞋來溜冰,這種方法叫“滑擦”。
《帝京歲時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冰鞋以鐵為主,中有單條縛于鞋上,身起則行,不暫止。技之巧者,如蜻蜓點水,紫燕穿波,殊可觀也;
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屐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争先奪标取勝,名曰溜冰。都人于各城外護城河下,群聚滑擦;
扯了這麼多和“冰”有關的事,我們還是回到《慶餘年》上面來吧。
王啟年之所以對範閑忠心耿耿、死心塌地,除了是陳萍萍安排他保護範閑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把範閑的老娘葉輕眉視為至高無上的女神,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恰恰因為偶像葉輕眉不在人世了,他才把所有的希望以及全部的崇敬之情,全都寄托在了範閑的身上。所以,王啟年僅僅是為了範閑去偷一點冰鎮水果,在他看來,自然是“義不容辭”“手到擒來”的小事了。至于是否會被别人嘲笑和不齒,都不是他關心的事。他隻在乎範閑的感受,在他心中,範閑就是另一個葉輕眉。
對于王啟年,不知朋友們有什麼看法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慶餘年》中,冷美人長公主喜歡的那些金銀頭飾,承載着多少曆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