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從飲食變化看時代變遷

從飲食變化看時代變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20:40:02

  從飲食變化看時代變遷(從8億人吃不飽到14億人)(1)

  麻辣财經從有關部門獲悉,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糧食總産僅有6000多億斤,2007年邁上1萬億斤台階,2012年起再上1.2萬億斤新台階,2015年以來連續四年突破1.3萬億斤。40年我國糧食總産量翻了一番多,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全國糧食總産量1.3158萬 億斤,比2017年下降0.6%。雖然産量有所下降,但仍處于高位水平,屬于豐收年景。

  有沒有一條線,隻要是達到這個量,中國人的飯碗就沒有問題?據測算,達到1.2萬億斤,就是我們糧食方面特别好的安全線,穩定在這個水平上,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中國人口占全球19%,但耕地隻占全球9.5%。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要知道,全球的饑餓人數在過去三年是持續上升的,已經重回十年前的水平。2017年底,全球營養不良人口達到了8.21億,全球大約1/9的人口面臨溫飽問題。(來源:聯合國《2018 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農業發展、糧食生産取得的成就,的的确确來之不易,令人矚目。

  當然,糧食連年豐收,并不等于可以高枕無憂。我們仍須重視糧食單産的研究,在确保糧食産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提高糧食質量。抓好糧食生産,重點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說起來有些神秘。通俗地講,它們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都為了一個目标,那就是降低國家糧食儲存壓力,提升糧食生産能力,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藏糧于地”,就是建設高标準農田,提升耕地質量。“藏糧于技”,則是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包括種子、肥料、設施農業、糧食深加工等技術措施增加單位面積産量和增加糧食附加值。“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意味着我們将不再一味追求糧食産量的連續遞增,而是通過增加糧食産能,保護生态環境,促進糧食生産能力建設與可持續增長。

  增産“C位”内蒙古:從“吃糧靠調”到“國家糧倉”

  從各地的糧食生産情況看,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不要說黑龍江、河南這些産糧大省,就拿内蒙古來說,這些年也是令人刮目相看。

  1990年,内蒙古糧食自給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結束了多年來吃糧靠調入的曆史;1992年,糧食産量突破1000萬噸,開創了内蒙古糧食生産發展的新紀元;1996年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500公斤以上,由全國第26位躍居為第3位。

  從飲食變化看時代變遷(從8億人吃不飽到14億人)(2)

  2005年,内蒙古成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區之一;2008年,内蒙古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首次突破2000萬噸關口,進入全國前10位,每年可調出糧食1000萬噸,成為全國6個糧食淨調出省區之一;2017年内蒙古糧食産量連續5年穩定在3000萬噸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糧倉”。要說增産“C位”,内蒙古絕對後來居上。沒準兒以後課本兒裡會更新說法,稱中國“四大糧倉”了呢。

  對“披頭散發”“裸體狂奔”說NO!土豆也拼了

  過去,我們的許多農産品不太注重包裝和營銷,瓜果蔬菜“披頭散發”“拖泥帶水”“提籃小賣”的場景比比皆是。給人以良好第一印象的産品包裝,是品牌價值提升的重要依托,也是品牌内涵的外在表現。讓農産品産生更大效益,精心為其“梳妝打扮”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條件。

  解決完“披頭散發”的問題,還要解決“裸體狂奔”的問題。現在說到家鄉美味,誰都是道不盡說不完,但是放到市場上究竟價值幾何?沒品牌、無包裝,缺乏品牌意識那叫“裸體狂奔”。這不利于農産品市場的科學競争,也丢失了地方特色帶來的效益。中國的農産品品牌建設依舊任重而道遠。除了提高農産品的質量外,我們必須要學會正确的品牌打造方法。

  還有更多有趣的問題,今年到底是不是“糧荒年”?主要糧産區的“鐮刀彎”地區在哪兒?調整糧食結構減玉米調水稻,主糧“罪”在哪兒?2.8億農民工走進城市,背後更深的意義是什麼?“共享”原來不僅有單車,農村才是萌芽!“穩投資”,投資農村農業到底行不行?點擊看完整訪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