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30 06:44:56

  極目新聞記者 舒隆煥

  這個正月裡,沉寂了幾年的鄉村社火重啟,從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視頻平台傳播,西北地區的社火精彩不斷。其中,青海、甘肅、陝西多地的社火紛紛“出圈”。

  “社火娃”也因呆萌可愛,扮相有趣引起全網圍觀而走紅。不過,他們在表演中吃零食、嗜睡、哭鬧的行為,也遭到網友的戲鬧或質疑。

  此外,狂歡之餘也有意外發生,2月4日西安市一地耍社火時,5名“社火娃”從芯子上掉落,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

  非遺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社火隊表演備案制度;社火隊應着重加強對社火道具的更新、維護,加強表演時的安全防護。有業内人士建議,把給社火隊隊員特别是“社火娃”購買商業保險,推廣到鄉村社火活動中。

  5個“社火娃”表演時摔落

  2月4日,西安市西鹹新區鬥門街道荊寺村耍社火時突發意外,5名“社火娃”從芯子上掉落下來,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

  2月6日,鬥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5個孩子均已留醫院觀察,身體狀況平穩,該村2月5日元宵節耍社火被叫停。2月8日,該村村民張韬(化名)告訴記者,5個孩子目前正在醫院治療,病情穩定。

  據張韬了解,今年耍社火的活動,之前已向村、街道辦等單位報備。社火隊沒給“上芯子”的孩子買保險,他們的治療、賠償等費用應該是由社火隊、村委會承擔,最終如何處理暫未定論。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5個萌娃表演社火)(1)

  荊寺村耍社火時孩子從芯子上掉落(媒體報道截圖)

  西安一位社火老藝人稱,社火隊會在春節開演前最少一個月開始準備、訓練,準備充分的社火隊一般不會出現意外事故。上述意外,可能是芯子年久失修,焊工維修時焊點出了問題,或是芯子采用生鐵所鑄,一旦受力不均,容易斷裂。

  狂歡之餘,如何防止意外發生?西北地區一位不願具名的非遺專家建議,各地在開展社火表演活動前,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備案制度,對社火隊的後勤、安保等人員是否完備進行指導和監督;社火隊不僅要考慮從選演員、妝容、服裝方面實現社火表演的玄妙,更應着重加強對社火道具,特别是芯子等的更新、維護;此外,一些商演的社火隊給“社火娃”買商業保險的做法也值得借鑒。

  西北多地“社火娃”出圈

  盡管一些地方社火表演出了意外,但還是難掩網友們對西北社火和社火文化的追捧。

  社火,是中國民間古老的,祈求五谷豐登祭祀土地的盛大狂歡和年節慶典活動,它源于古代的驅傩和春社秋社民俗活動,鄉村以社火隊(社)的形式進行組織,融合廟會和集貿文化活動。

  社火實為年節時的“鄉村狂歡節”。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民俗專家王智介紹,社字拆開就是祭祀土地,農耕文化最重視土地,廣義上的社火包括鑼鼓、芯子、高跷、竹馬、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多種形式。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5個萌娃表演社火)(2)

  西安馮村社火(受訪者供圖)

  今年春節,青海西甯魯沙爾社火、甘肅蘭州鐵芯子社火、陝西西安馮村芯子社火等精彩不斷,紛紛“出圈”。

  王智介紹,在西北地區,幾乎各個村堡都有傳統的社火隊,大村一村多社,小村一村一社,或多村組成聯社,社火形式多種多樣,如馬社火、芯子社火。而社火表演的經費往往是來自村民募捐,參與活動的鑼鼓隊、角色扮演者芯子孩童都是村民志願者。

  今年社火為何格外火爆?王智分析,鄉村耍社火就是辭舊迎新、驅疫打鬼、敬土地神,祈禱來年五谷豐登。一個村莊耍社火往往是一年一小耍、三五年一中耍、十年一大耍的慣例,而且每逢豐收之年要大耍,大災大疫之後之年必耍社火,以此辭舊迎新,希望國泰民安、幸福安康。疫情政策優化後首個春節,自然成了鄉村耍社火的絕佳時機。

  芯子技藝往往代表着高超的社火表演藝術水平。王智解釋,芯子有背芯子、肘芯子、擡芯子、車芯子等多種類型。如今尤以車芯子為多,一般在小型汽車上固定芯子桌,桌上固定芯架芯台。芯台上再将一兩個或多個扮演角色的孩子固定,着戲劇服裝,在行進中表演玄妙、驚險動作。

  西北社火“出圈”的同時,各地“社火娃”的短視頻也在社交平台走紅。“社火娃”是在社火表演中裝扮各種人物角色的孩童,俗稱為“上芯子”。王智表示,家長都争着搶着想讓孩子“上芯子”,寓意着辟邪除災、迎祥納福。

  近日,在陝西漢中舉辦的一場社火文化研讨會上,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憲昭認為,社火也傳遞着勇敢和創新精神,其中孩童需要勇氣才敢“上芯子”,随着時代的發展,社火的表演形式、道具和傳播渠道也在不斷革新。

  3歲半孩童成網紅“社火猴”

  在青海西甯湟中區魯沙爾鎮,相傳社火已有600多年曆史了,是市級非遺,每年正月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在當地演出。

  魯沙爾社火隊伍裡,最讓人眼前一亮的莫過于踩高跷。然而,今年在該社火表演中最亮眼的卻是3歲半的小啟勳(化名)裝扮的“社火猴”,他吸引了不少當地居民去打卡。

  小啟勳的父親李子琳曾是魯沙爾鎮社火隊的一員,2019年元宵節是他最後一次踩高跷。中間幾年停演,這個正月再次開演。今年,李子琳本打算帶着兒子好好看一場踩高跷,為将來“子承父業”打基礎。“去年我給兒子做了一副30多厘米高的高跷,在家裡教他練習,等他長大了送去社火隊踩高跷。”

  臨近社火演出前幾日,有親戚建議直接讓小啟勳先作為踩高跷的配角,在地面扮“社火猴”。李子琳猶豫不決,擔心兒子年齡小,表演時太累和哭鬧。

  其實最擔心的還是孩子在社火隊伍裡的安全問題。最終,家人還是決定讓小啟勳參加了今年的社火表演。“之前沒趕上社火隊報名,演出前就自己掏錢給兒子買了孫悟空的道具和服裝。”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5個萌娃表演社火)(3)

  青海西甯魯沙爾社火走紅的“社火猴”(視頻截圖)

  李子琳說,他見過社火隊有人踩高跷出意外,有摔斷腿、摔斷鼻梁的,還有磕掉牙的。一般社火隊會給踩高跷的買商業保險,因踩高跷意外死亡或受傷,能獲得相應的理賠。

  專業的社火隊出現意外的概率極低,一旦出現意外,會傷及到地面的扮演者。因此,在小啟勳參演期間,他的父母、姑姑、舅舅等親戚輪流陪護,照顧孩子的吃喝,哭鬧時安撫他的情緒。“最重要的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寸步不離。”李子琳說。

  令李子琳意外的是,小啟勳不僅安全順利地完成了演出,還因呆萌可愛、潇灑自信的角色表演,意外走紅。演出期間,李子琳和妻子忙于照護小啟勳,結束後刷短視頻才得知兒子首次參演圈粉無數。

  李子琳酷愛社火,兒子走紅後,他更堅定了讓兒子将來進社火隊的想法。他說,先讓孩子從小感受魯沙爾社火的快樂,喜歡了才會熱愛,長大了才願意去傳承這項非遺文化。

  有“社火娃”在空中酣睡

  在甘肅蘭州,臯蘭縣什川鐵芯子社火最為出名。鐵芯子的高度一般為5米至7米,分三、四層設計,每台鐵芯子上多則四五人,少則二三人。

  追其源,初始人們用面團捏成豬羊牛雞和人物造型,供奉于仙桌上,拜神祭祖。後來改用鐵器打造鐵芯子,将5至8歲的孩童裝扮成戲劇人物造型固定在鐵芯上,在社火表演中鑼鼓在前開道,前呼後擁遊行街市,熱鬧非凡。

  臯蘭縣的魏存軍兒時每逢春節都追着社火隊,去看鐵芯子表演。他說,社火隊鬧社火的裝扮者常裝扮的有《西遊記》《鍘美案》等傳統劇目,随着時代的變遷,也會裝扮一些展現社會風尚的新劇目。

  魏存軍曾在表演中擔任過鑼鼓手,後來他在外地上大學、工作回鄉漸少,可每次過年他對女兒魏樂濛講起這項家鄉非遺,卻是滔滔不絕。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5個萌娃表演社火)(4)

  甘肅蘭州鐵芯子社火中“社火娃”出現困乏的一幕(來源:受訪者供圖)

  今年春節,95後的魏樂濛第一次回臯蘭縣過年。元宵節,她把“社火娃”在鐵芯子上裝扮的《送子觀音》短視頻發布在社交平台後,點贊近10萬。然而,随着春節期間社火短視頻的爆火,有網友質疑鐵芯子上的“社火娃”拿着工資卻在鐵芯子上酣睡,吃零食是為了搞笑,也有網友擔心他們的安全。

  魏樂濛解釋,這些“社火娃”淩晨4點至9點起床到社火隊化妝、穿戲服,到下午一點左右開始在鐵芯子上綁娃,随後表演幾個小時,他們很辛苦,一般會出現困乏、嗜睡,甚至哭鬧等現象。“給他們零食既是哄娃,也是他們的報酬。”

  鐵芯子下面有社火隊隊員全程保護,家長陪同。魏存軍用三層的鐵芯子舉例,挑選頂層、二層懸空的“社火娃”體重不超過30斤,最下面的不超過8歲,加之鐵芯子最下端受力集中的部分選用較粗的鋼管鋼筋鉚焊,上部則用較細的但可承受孩童重量的小鋼筋焊接,符合力學原理,這就是從孩童的安全考慮設計的。“鐵芯子周邊還有多名隊員手持撐杆以便送吃的,撥開上方電線、樹枝,關鍵時刻可撐住‘社火娃’身體,保證安全。”魏存軍說。

  探索社火“職業化”

  西安高新區靈沼街道馮村社火芯子,以高、懸、奇、巧而名揚三秦。而馮村社火則代表了芯子社火的最高水準。

  馮村社火又名“射虎”。“射虎”源于唐僖宗時期晉王李存孝拔箭射猛虎救百姓的故事,後百姓為其建祠堂,以社火慶典祭祀,并将李存孝射虎的形象裝扮成社火芯子。

  社火表演裝飾一個台子,反映一個故事。例如表演前每個小孩裝扮的人物均按戲中人物造型穿着、打扮、化妝,台前幕後有數十名專業的社火隊員在服務。稚嫩的孩童,經巧妙的裝扮後,造型惟妙惟肖,既引人發笑,又能看出一支社火隊的真本事。

  柏萬榮曾是馮村一支社火隊的負責人,組織、參演社火30多年。今年春節社火重啟,他也去周邊村子看了幾場,“社火很熱鬧,年輕人耍得很好。”

  年輕人耍得好之餘,柏萬榮也看出了問題。他說,現在上年紀的隊員不演了,年輕人懂得穿戴、戲份、化妝、綁娃的越來越少了,社火人才青黃不接,久而久之社火文化傳承也會受到影響。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5個萌娃表演社火)(5)

  西安馮村社火又名“射虎”(來源:受訪者供圖)

  今年50多歲的李武是馮村一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從小在馮村社火表演中裝扮過的角色多得自己都記不清了。

  幾十年前,馮村社火其實是擡芯子,即衆人合力擡着芯子,扮演者立于芯子之上表演,演出過程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觀衆無不叫絕。“如今,更多的是将芯子立于小型汽車車廂之上,省人省力。”李武說。

  近幾年,因為疫情社火活動少了,年味淡了,李武開始在社交平台傳播社火文化。

  今年春節社火重啟,這也讓李武邁出了探索社火“職業化”的第一步。他所在的合作社與西安漢城湖景區、興慶公園合作,春節期間馮村社火進景區、公園。“鬧了幾天,圓滿結束,既能讓村裡的社火文化‘名片’走出去,還能吸引遊客到合作社觀光旅遊。”李武說。

  李武坦言,村裡春節玩社火的經費主要來自村民捐贈,有的村委會、街道辦會資助一些,還有的社火隊也會商演自籌。但如今經費也制約着社火演出和傳承社火文化。他認為,時代在變,耍社火既要起到增加“年味”的作用,也要傳承發展。

  四兩撥千斤小孩摔跤小胖哭了(5個萌娃表演社火)(6)

  社火隊商演買的商業保險(來源:受訪者供圖)

  景區、公園管理單位出資作為耍社火的經費。李武說,此次參演的隊員、“社火娃”有四五十人,合作方給的經費基本能包得住支出,還給社火隊全員購買了商業保險。“每個人兩三塊錢的保險也不貴,特别是給‘社火娃’買保險很有必要。”

  李武更喜歡把“社火娃”稱為小演員。他說,小演員們早上8點随車出發到演出結束得花費大半天的時間,片酬是每人每天100元。這個片酬會應依據合作方支付的經費而定,但商演給小演員買保險和支付報酬,是對他們的保護和鼓勵。

  來源:極目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