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後和八零後這批人中,鮮有不熟悉孫浩的。“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風雨之後……”當熟悉的旋律響起,孫浩便會與那段美好的歲月共同走出時光深處,與一顆顆老去的靈魂晤面……

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樣樣精通,孫浩還是時運不濟,名落孫山 很多人都以為滿口京片子,并成功打進京圈的孫浩,是地道的北京人,實則不然,這位皮膚黝黑、棱角硬朗的糙漢子,屬于實打實的西北人。
他1969年出生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的一個工薪家庭。
因為父親是河南人,母親是陝西人,所以,孫浩從小成長的環境,就南腔北調。
錯綜複雜的語言環境,非但沒有讓他口音混亂,反而培養了他的語言天賦,無論是河南話還是陝西話,孫浩都說得極其标準。
對語言特點的細膩把摸,讓他學起各地方言來毫無壓力,還有模有樣的,就連非常難學的上海話與廣東粵語,孫浩在步入歌壇後,也通過短時間的學習達到了精通的地步。
很多綜藝節目中,我們都見識過孫浩段子手的那一面,他的這種嬉笑調侃、出口成章,孩提時便初見端倪。
他不光能說,還會唱,越是陌生人多的地方,他越愛亮嗓子,每每引吭高歌,便引來周圍人一遞連聲的啧啧稱贊。

父母當然不願意浪費了孫浩的天分,就送他去少年宮學習美聲、民族和通俗三種唱法,甚至還一度跟随秦腔大師學習了一段時間。
男孩子度過變聲期後,聲線都會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孫浩也不例外。
他發現,随着自己唇邊的髭須越來越黑,唱秦腔時居然喊不動了,美聲和民族也唱得不是味兒了,最後隻能選擇了通俗唱法。
1986年,孫浩參加藝考,專業課順利通過了上海音樂學院的三試,卻沒想到,文化課意外翻車,以三分之差名落孫山。
父母本想讓孫浩複讀一年,可他死活都不想再念了,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隻能托熟人将兒子送進工廠上班。
隻要是金子,就不會明珠暗投 雖然孫浩也不喜歡工廠的工作,但畢竟能掙工資了,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财富自由,倒也樂得自在。
廠裡組織歌唱水平高的工人,去參加系統内部的歌唱比賽,孫浩第一個報了名,結果,他一鳴驚人,拿了個冠軍獎杯回來。

這個獎,于廠領導而言自然臉上有光,便當着全場職工的面,給予孫浩表揚與嘉獎,這讓孫浩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内心隐隐升騰出一種願望——憑着這副好嗓子,唱出個未來!
他陸續代表工廠參加了雁塔區乃至西安市裡的各種歌唱比賽,屢屢拿到驕人名次,甚至還代表西安市去成都參加了“大中城市流行歌手大獎賽”,并最終位列三甲。
就是在這次大賽上,孫浩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伯樂——作曲家王酩的夫人王香珠。
孫浩演唱技巧的純熟,讓王香珠非常欣賞,就建議他報考中央音樂學院。
彼時,王酩和金鐵霖兩位音樂界的大師,為了給内地流行歌壇培養新生力量,專門在中央音樂學院成立了一個歌唱明星班,面向全國招收14名學員。

就這樣,幾天後,在王香珠的推薦下,孫浩站在了王酩與金鐵霖的面前,拿出了壓箱底兒的歌唱功夫,最終成功通過考試,成為第一期明星班的學員,與韓紅、林萍等人成為同學,後來還變成了鐵瓷。
雖說孫浩已經工作了幾年,手裡也攢了幾千塊錢,但在居大不易的北京城,交了學費後,就不好幹啥了。
于是,他就在周末跑到朝陽三裡屯的酒吧街,去當歌手賺外快。
演電影、上春晚、在青歌賽上喜中探花、遇到成名曲《中華民謠》——孫浩的人生徹底開挂了 當時,北京的後海商業區還未被開發,三裡屯雲集了京城百分之八十的酒吧。
酒吧文化的繁榮要素之一,就是駐唱歌手的增輝添彩,尤其像孫浩這種能說慣道的,很快就在駐場酒吧吸引了一批擁趸,為了支持他,而來這裡消費。
為了能穩住孫浩這棵搖錢樹,經理還将音樂總監的職務給了他。

總監的權力之一,就是決定駐唱歌手是否可被錄用。
當年,剛從内蒙到北京沒多久的楊坤,就去找孫浩面試過。
一曲聽罷,孫浩對于實力強勁的楊坤,雖然很欣賞,奈何歌手已滿,隻能心存愧疚地跟楊坤說不好意思。
就是這句話,讓人生地不熟又囊中羞澀的楊坤,露宿街頭好幾天。
這一天,孫浩像以往一樣,早早就來到酒吧,彼時,還沒到客流高峰,隻有靠近舞台的位置,有兩位酒客對坐暢飲。

孫浩選擇了一首《遲到》來暖場。
他優美的歌喉,如行雲流水般,聽得兩位酒客如癡如醉,忙不叠地為孫浩鼓掌。
這兩位不是别人,正是導演李作楠和演員葛小寶,他們之所以來到這家酒吧,就是為了面試一位飾演歌手的男演員。
當李作楠聽完孫浩的演唱,就果斷決定,取消原定的面試,讓孫浩來演這個歌手。
就這樣,孫浩稀裡糊塗地步入影壇,出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天皇巨星》。

有了名氣後的孫浩,得到央視春晚導演的邀請,成為歌舞《十二生肖拜大年》的演唱者之一,與他合唱的是當時已經在歌壇非常有名的魏金棟、夢鴿以及任靜。

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孫浩卻依然希望能有一個權威的認可,為自己安身歌壇加持光環,再說,他也非常想知道,在專業評委的眼裡,自己究竟斤兩幾何。
于是,孫浩報名參加了青歌賽,并毫無懸念地拿到了通俗唱法專業組第三名。
他在大賽上演唱的這首《中華民謠》,就此響徹大街小巷。
當時,正是卡帶盛行時期,幾乎每個卡帶銷售的地方,都在放這首歌。
這一年的春晚,孫浩與陳紅合唱了《中華民謠》,将這首歌的熱度烘托到無以複加。

包括孫浩、楊钰瑩、毛甯在内的上世紀九零年代的那批歌手,可以說,為内地歌壇創造了一個黃金年代。
然而,在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楊钰瑩和毛甯因為各種問題淡出歌壇,加之内地流行樂創作力量的式微,以及包括王菲、鄭秀文、周傑倫、範曉萱等港台歌手的沖擊,這批黃金一代竟然集體淪落了。
即便像孫浩這樣曾經大紅大紫過的歌手,也同樣陷入無歌可唱的尴尬境地。
無奈,孫浩隻能在朋友的引薦下客串了包括《閑人馬大姐》、《大漢天子》在内的幾部電視劇,賺一些散碎銀兩,而不至于吃老本。
2003年,孫浩接拍電視劇《萍蹤俠影》,這一回,他飾演了男二号雲重,并與飾演張風府的西安老鄉張嘉譯結識。

兩人個性投契,都是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陝北漢子,每天一收工,必保去酒館要上兩盤陝西小菜,對飲幾盅,一醉方休。
各自殺青後,依然保持聯系,隻要人在北京,每隔一段時間,哥倆就要把酒言歡一番。
陷入低谷的孫浩,幸得兄弟提攜,實現華麗轉身 世态炎涼幾個字,在娛樂圈體現得尤為明顯,随着孫浩的事業愈發步入低谷,如卧冰上,原本關系不錯的所謂朋友,與他漸行漸遠。
這時的張嘉譯,卻開始迎來了屬于他的春天,滕華濤執導的《蝸居》,讓飾演宋思明的他,一夜之間吸粉無數,紅到發紫,好資源也開始圍着他轉。
一個周末的晚上,張嘉譯與妻子王海燕請孫浩去吃涮羊肉。

哥倆喝到酒酣耳熱之際,兩腮被酒精淹得绯紅的張嘉譯,貼近孫浩附耳說了句:“浩子,我看你這幾年也沒唱啥新歌,很少在電視上曝光了,商演也不好接了吧?要不然,你跟我拍戲去得了。”
幾句話,感動得孫浩一把鼻涕一把淚,雙手不自主地顫抖起來,忍不住往杯子裡倒滿酒,說了句“我幹了,你随意”後,激動傾杯。
在張嘉譯的引薦下,孫浩陸續在《懸崖》、《一仆二主》、《後海不是海》、《白鹿原》、《裝台》、《掃黑風暴》等熱播劇中,出演重要角色。

他飾演的這些角色,身份、性格各有千秋,對于每個角色,孫浩都能夠認真對待,絞盡腦汁将人物演得情理之中,卻又在觀衆意料之外。
他時刻提醒自己,要對得起這個機會,不負張嘉譯的信任與觀衆的期待。
如今的孫浩,已經成功完成了從歌手到演員的華麗蛻變 九零後與零零後們,都以為孫浩就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
雖然與事業巅峰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目前的他,絕對稱得上身處演藝生涯的順遂期,且有上升趨勢。
這幾十年,孫浩從沒有公開過另一半的身份,他曾在一檔綜藝中,承認過已經結婚,但是當其他嘉賓都将伴侶領到節目現場,有人問孫浩為什麼不将另一半帶來時,他則以一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一言以蔽之。

生活中,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暗藏着幸福的玄機,在擁有判斷能力之前,一定會走過很多彎路,相信經曆過懵懂與青澀的孫浩,已然獲得人到中年的通透,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不管怎樣,都祝福孫浩,能夠把握幸福的律動,一直向上,向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