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便秘之後,很多人的排便習慣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一兩天就會排便一次,得了便秘後十天半個月才會排便一次。
因此,總是有便秘的患者問我們:這麼長時間不排便,對身體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啊?
今天就由“便秘真實世界”的李旭照醫生來跟我們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便秘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其實不亞于任何一個消化道器質型疾病。
排便本是人體正常的新城代謝的過程,長時間不排便,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以下危害:
消化功能紊亂
便秘時糞便在結直腸内長時間停留,過量的有害物質吸收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而導緻食欲不振、嘴巴發苦、飯量減少、腹部脹滿、嗳氣、放屁多等症狀。
便秘不僅會帶來小肚子突出的“便秘型肥胖”,更多的是會帶來腹脹、食欲不振、厭食等症狀,從而使得身體暴瘦。
我在門診上就遇見過許多因便秘而暴瘦幾十斤的病人,因為長期便秘,腹脹腹痛以至于食不下咽,隻能依靠營養針來維持身體機能。
導緻和加重肛門直腸疾病
這是因為大便長時間的停留在腸道内,大便中的水分被腸道吸收殆盡,就成了一個個又幹又硬的堅果狀大便。
圖:便秘真實世界研究
這種大便往往幹硬難排,排起來費時又費力。
這種長時間的用力排便和排便困難可能導緻或者加重直腸炎、肛裂、痔瘡,并導緻或加重結腸、肛門直腸形态結構的改變。
而這些疾病的出現又進一步加重了便秘,如此反複形成惡性循環。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排便過于用力可使心髒收縮加強,影響冠狀動脈和腦的血流,會讓血壓快速升高,這對50歲以上的老年人或一些有基礎疾病的人将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比如:
腦血流量過低,導緻缺血缺氧,容易發生暈厥;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可能發生心絞痛,嚴重的還可能會心肌梗死;有高血壓病史者可能誘發腦溢血;有動脈瘤或者室壁瘤患者因排便過于用力,可能會導緻瘤體破裂;心髒附近有血栓者,可能會使得血栓脫落。 這些心腦血管意外一旦發生,嚴重的話可能會當場猝死。
長期便秘影響大腦功能
長期便秘代謝産物長時間在腸道停留,細菌的作用産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如甲烷、酚、氨等。
這些物質部分吸收後擴散至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大腦功能,突出表現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
長期慢性便秘有可能是大腸腫瘤的先兆
雖然沒有臨床研究表明,便秘會直接導緻大腸癌的發生。但是,便秘也可能作為大腸腫瘤的繼發性疾病而出現。
尤其對于50歲以上的便秘患者而言,突然出現排便異常、便血、腹痛等情況時,一定要去醫院檢查,先去排除腫瘤因素。
圖:便秘真實世界研究
畢竟在醫學上,這些都被稱之為便秘報警症狀。
便秘與阿爾茨海默病有一定關聯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者發現,30%~40%的老年癡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患有頑固性便秘,或者體形肥胖。
在廣西進行的一項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調查研究表明,被研究人群中便秘的發生率是49.3%,而确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便秘的概率增加到了79.2%。
從這些數字上看,便秘與阿爾茨海默病确實存在一定的關聯。
因此,不要認為便秘僅僅是一個讓人“拉屎不暢快”的小病了,長時間不拉屎,對人體的危害真的不容小觑。
如果真的存在便秘就應該早點重視,早日找到便秘的原因,再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廣州),中華消化雜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