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古代公立學校

古代公立學校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3 15:45:13

  本府(曲江縣)韶州府學 在府治大街東。宋至和二年,知府胡牧建。熙甯七年,知府王知才重修。紹興十年,連州通判廖蘧修。曲江縣尉卓慶記。嘉定五年,知府張思忠重修。倉使袁燮記。明洪武二十年知府王世安,永樂二十三年、知府王琰,重修。翰林侍讀周述記。成化三年,知府陳爵廣學前民地。五年,都禦史韓棟發銀五百兩知府蘇靴增修。弘治庚申,知府曾煥再修。編修劉存業記。嘉靖元年,知府周叙以南華寺僧修佛殿入官羨馀銀四百兩,重修。萬曆三十八年,火災。南韶道張德明捐俸重建。皇清康熙九年,知府劉世豸重修兩庑,各十一間,戟門三間。知府周叙重建泮池,紹定五年開。康熙十年,知府馬元浚深數尺。棂星門知府詹雨重建,易木以石。弘治間,同知韓銑以學門逼近民居,貿地廣之。都禦史李嗣記。

  古代公立學校(古時韶州府學校大全)(1)

  曲江縣學 宋紹興初,建于大鑒寺左。元延祐間,廉訪佥事張均重修。尋燬。政和元年,重建。明天順七年,參議王英重修。黃谏記。弘治十三年,郡守蔣欽遷于府治。舉人唐鳳記。隆慶己巳,複遷于帽峰麓。萬曆庚辰,遷歸城内。知府周嘉谟記。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淩作聖重建。射圃 明崇祯八年,知縣潘複敏重建。在敬一亭前。甘泉精舍 舊在濂溪書院之右。明嘉靖十九年,巡按禦史洪垣、知府符錫,為吏部尚書湛若水建。久廢。皇清康熙十年,知府馬元移于四賢祠。合祀。濂溪書院 舊在府學東。宋淳祐乙巳,提刑楊大異改建于筆峰之麓。自為之記。寶祐二年,提刑吳燧請于朝,賜額湘江書院。鹹淳中,提刑雷宜中置田以增廪饩。丙子,兵燬。總管張傑、經曆王方貴複創修。元至元二年,盜起,又燬。明初,知府徐炳文重建。永樂間參政趙次進、知府沈源,天順間佥事戈立,成化間同知方新,重建。七年知府蘇靴,正德間知府華昶、嘉靖初知府鄭骝、十九年知府符錫,相繼修建。隆慶己巳,知府李渭以書院改為曲江縣庠。重建書院于縣庠左。明末俱廢。皇清康熙十年,知府馬元捐俸,新建書院仍于筆峰之下。正祠一座三間,後寫心亭,蓮池一口。大門額曰四賢祠。蓋祠原為宋先儒周敦頤而立,今并明先儒陳獻章、王守仁、湛若水,祀之。自撰為記。翠峰書院 在府城西北五裡許皇岡舜峰寺東。明嘉靖十九年,合郡士民為知府符錫建。韶士少習禮經。公自判及守,每于寺中集業禮諸生講義,自晝至晦,毋倦。士民鹹德之。今廢。明經館 舊在千戶所東,即樂平王府。王未之國而宮宇傾頹。以後截地改為倉廒十間。随又建為明經館。前後為屋,為堂,為書房,共二十馀間。東隅社學 在羅城街。皇岡廟改建。西隅社學 在善政下街。萬一堂改建。南隅社學 在皇華上街。天壽寺改建。今為分司。北隅社學 在武鎮上街。圓通院改建。樂昌縣樂昌縣學 舊在西門外。臨河宋淳熙十五年,知縣曾造遷建于東城外拱秀坊。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縣丞李鳳重建。永樂十四年、知縣史彬,正統七年、知縣曹德懋、典史鄭麟,相繼修。正德十三年,兵憲,王公大用。知縣李增遷入北門城内。嘉靖間,知府陳大綸、同知胡瑞,遷複城外東北。萬曆庚辰年,知縣張祖炳與鄉紳鄧周、生員駱價等協議,呈遷南灣,會本府推官郭宗磐公務至昌,郭善堪輿,亦欣然稱吉,于是申允。當道動支官帑,仍捐俸以倡士民義助。落成。是區也,武水前,纡神峰後聳龜峰踞其左,塔岡拱其右,扶輿清淑此其獨鐘矣。參政陳萬言有記。大殿一座五間,兩庑各五間,戟門三間,扁曰仰聖門泮池,棂星門。教谕衙 在東庑路東。訓導衙 二:一在縣治後,一在縣治東。射圃 在舊教場。龜峰書院 去縣南一裡許。明嘉靖十九年,知府符錫發銀五十兩,命知縣張鑒建。前作洗心亭一所,後起塔一座。萬曆九年,知縣張祖炳于院後又建觀音閣一座,并修洗心亭。文昌書院 在北門外。正廳三間,樓一座三間,東西廊各四間。舊為濂溪書院。今廢。鳳山書院 在皈下都。邑人布政白思謙建。城内書院 在縣治右。康熙十年,知縣李成棟建。河南社學 在舊正心鋪前右。城南社學 在南灣廟前。柏沙社學 在駱家祠堂後。隆慶間,頹圮。萬曆八年,邑人駱彬、駱價率族具呈,知縣張祖炳重建。郭東社學 在上郭。以郭頭廟改建。郭西社學 在縣西。土頭社學 在樓下村。以八角廟改建。辛田社學 在平富村。以辛田廟改建。安口社學 在安口村。曲碣社學 在長村。裡田社學 在裡田村。榮村社學 在榮村。以崇福寺改建。九峰社學 在巡司側。皈上、皈下社學 在羅渡巡司右。以上十三所,俱明嘉靖間,知縣龍章建。今十一所廢。

  仁化縣仁化縣儒學 在縣治西。宋嘉定三年創。後燬于寇。改建于縣治東。淳祐元年,縣丞鄭轸複建于舊所。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何初建。永樂四年,知縣宋忠重建。嘉靖六年,知縣于祥重建。湯露記。範辂記。萬曆十二年,知縣翁大賓重建。劉泰然記。明末燬于寇。皇清康熙八年,知縣熊惟祺捐俸倡建。通判池鳳翼助俸,成之。教谕衙 今圮。訓導衙 在堂左。今圮。射圃 在學之西。明洪武初,知縣何初立。嘉靖六年,知縣于祥重建。今遷城北。已廢。濂溪書院 在縣治南。明嘉靖元年,知縣于祥以真武閣改建。錦石書院 在縣治東。明嘉靖二十年,合縣士民建。主事歐紹說有記。會浈社學 郡守符錫因毀淫祠建。今廢。西隅社學 在縣治西門外。今廢。北隅社學 在縣治北門外今廢。基址尚存。扶溪社學 在扶溪東。高岡社學 在長江。洪山社學 在江頭。恩溪社學 在康溪都。乳源縣乳源縣儒學 宋乾道丁亥年,建縣,始立學于虞塘,古縣城西。淳熙丁未,寇燬。知縣曾造複建。元至正年,又燬。明洪武初,知縣張安仁、教谕劉蘭苑、訓導鄧一源,始遷今學。永樂十二年、教谕廖彤,天順元年、知縣李鑒,重葺。成化元年知縣陳绶,正德元年、知縣李溥,七年、知縣楊英重建。廣州府知府周夔有記。嘉靖十一年知縣何澄,隆慶三年、知縣洪淇,繼修。萬曆間,衆議遷創。歲久未決。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裘秉钫同教谕龐玮,遷于登雲坊上首。儀門三間。儒學門外店屋十二間。教谕衙 在明倫堂西。訓導衙 二在明倫堂西。今裁。射圃 明成化間存。後廢。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裘秉钫複創置。仰止書院 在縣東半裡。舊為崇甯觀。明嘉靖三年,通判符錫毀淫祠,遂改為書院。祀韓昌黎、周濂溪二先生。溫泉精舍 在縣西拟沂亭後。合縣士民,以符公錫判韶時作拟沂亭。會師生講議,有風雩浴沂之趣,因作精舍。正堂三間,後堂三間,穿堂一間,大門三間,牌坊一座,左右号房六間。合拟沂亭缭以牆垣,以補儒學号舍。湫隘生儒藏修之缺。有記。養正社學 在儒學左。明嘉靖三年,通判符錫建。知府李升記。乳源社學 在利村。義官林廷柱等建。洲頭社學 在縣南。翁源縣翁源縣儒學 舊在縣北高嶺下二裡。創始無考。宋,并縣與學,俱廢。明洪武元年,複開縣知縣田知裕複于舊址建學,十四年,廢于賊。二十五年,知縣夏應誠遷于縣治東。正統元年,始建文廟與兩庑。天順五年,知縣程振始建明倫堂。八年,知縣陶鼎始建大成殿門,開泮池。成化以後,屢壞屢修,殊多苟簡。皇清康熙十年,知縣翟延祺修建兩庑,各六間,戟門三間。教谕衙 在明倫堂北。訓導衙 二:一在明倫堂東,一在東齋左。今裁。學倉 在儀門外。扁曰養賢。今圮。翁山書院 在城東隅。明嘉靖七年,賊首李鳳等寇毒翁邑。通判符錫奉檄征剿辨釋民之陷于賊者,千百馀命。民甚德之。八年,合邑士民以公屯兵東隅,畫籌決勝,遂因舊地創建。正堂三間,後堂三間,廂房兩間,周圍缭以垣牆,樹以碑。邑人太仆寺丞吳世寶有記。龍頭社學 在城東隅。今廢。詹公社學 在詹公坑。新塘社學 在新塘。城西社學 在翁山寺右。今改為觀音堂,并魚塘一口。周陂社學 在周陂鋪。利陂社學 在利陂鋪。南浦社學 在南浦。芙蓉社學 在芙蓉鋪 以上今俱廢。英德縣英德縣儒學 宋慶曆間,郡守王仲達于大慶山建學。元末,兵燬。明洪武七年、縣丞王義、訓導楊複春、永樂四年知縣熊友信重建。天順三年,火于流賊,師生避居城内。成化五年,署縣事翁源、教谕林永齡,奉巡撫陳濂命,以城西門外嶺南道改建。十八年,知縣胡旭因地卑污,增培三尺。二十三年,通判伍惠修、知縣丘策,又建尊經閣。弘治六年,兵備道袁慶祥複遷于大慶山。嘉靖三年,因大慶山荒僻,謀以布政分司浈陽驿地改遷。教谕蘇朮往來申請。至五年春,提學歐陽铎始決遷之。嘉靖癸醜,知縣谌廷诏,萬曆辛醜、知縣蘇大用,皆重修。後知縣嚴遵試複遷于大慶山,以數科不發。甲寅,知縣丁仕明新遷于會英書院。教谕衙 在啟聖祠前。訓導衙 二:一在敬一亭左,一在明倫堂右。廢。學倉 舊址低下,時有水患。明嘉靖十七年,教谕鄭泮以本衛空房,捐俸改建。射圃 舊在大慶山。涵晖谷書院 在南山鳴弦峰下,宋景德間。知府王仲達創。慶曆間、知府汪任,天禧間、知府臧制繼修。元廢。明天順間、知縣杜宥,嘉靖元年、知縣張慎,各重修。表以石坊。今廢。龍山書院 在縣北龍山之麓。明嘉靖元年,知縣張慎建。祀宋别駕唐介侍郎唐冑。有記。後以有宋名賢遷谪,不止唐一人,遂改為七賢書院。祀之。十八年,火災。二十年,知府符錫修複。南山書院 在聖壽寺後。明嘉靖九年,合境士民思本府通判符錫議處驿傳募民兵興社學開峽路諸惠政,建院,肖像以祀。馀赀買田一十二畝五分,歲收租銀七兩,為香燭牲醴之費,仍積其馀,以備浈峽橋棧修理之用。會英書院 舊浈陽驿地。今廢。明嘉靖丙辰,知縣谌廷诏查複,建書院。前為大門中為文會堂。後為祠,祀鄭公重威。各三間,東西為号舍亭台。耆民鄧億募建,未成。主簿鄭德儀興工,同知縣林高岡捐俸助成。複所書院 在張公祠側。今廢。按《縣志》:複所楊公歸,善人也。欲倡道英德,貿民人木蒼,空地一所建書院。朝夕集諸生講學于此。桃溪書院 在步月台東。明崇祯十二年,知縣吳永澄奉檄捐俸,擇勝于斯寮屬,與通邑紳士耆民欣然助建。仍置田地房租,凡會課修葺之資,鹹取給焉。石舟铎院 在東關東嶽廟前。知縣張鬥建。養正社學 冥助廟改建。包蒙社學 元,天宮改建。明嘉靖五年,因以浈陽驿改遷儒學,而社學地為浈陽驿。今廢。崇正社學 在社稷壇前。明嘉靖十四年,知縣何世綸以養濟院空地創立。堂屋三間。臨街店房四間,北向,為贍學之資。朝陽社學 在清溪。以鳳凰祠改建。古風社學 在縣北八十裡。古道上廟改建。浛光社學 在巡司右。明嘉靖二年,俱提學魏校毀淫祠改建。頤貞社學 在城隍廟左。明嘉靖十年,知縣何世綸建。月台社學 在南山馬頭步月台上。明萬曆乙未,訓導何予高捐俸建。中堂一座,後堂一座。兩房前構步月樓一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