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13:19:22

  初唐四傑中,王勃和楊炯年紀最小,關系也最鐵,而盧照鄰和駱賓王年齡最大,關系卻最不好。

  除了時代因素之外,駱賓王最看不上盧照鄰抛妻棄子的劣迹。

  在四個人中,盧照鄰官位最低,人生際遇最悲慘,一生最渴望的事情就是為朝廷效力。

  可他終其一生無所得,注定盧照鄰這一世在痛苦中掙紮。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初唐四傑盧照鄰)(1)

  年少輕狂 盧照鄰,出生、死亡年月均不詳,據推測生于貞觀中後期範陽地區。

  範陽盧氏,本是北魏時期的名門望族,盧照鄰所在的支脈在唐朝初年已經沒落,他的太爺爺是北齊的幽州刺史,到了爺爺這兒才是個小小的縣令。

  雖然家族沒落,但畢竟是大家族,盧照鄰的父親在世時,家中還有百人之多,說明他們家奴仆雜役不少,也算是個小康之家。

  這時候的盧家還有錢财讓盧照鄰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他很小的時候,盧照鄰就被送到京城求學,第一個所拜名師就是曹憲。

  曹憲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很多年輕學子都以師從曹憲為榮,因為這是讓唐太宗都贊不絕口的老師。

  當年唐太宗在讀書時每每遇到不懂難解的字,他都要抄錄下來問曹憲,曹憲能把每個字的出處都考證得明明白白,讓唐太宗深為歎服。

  盧照鄰跟着曹憲學習了2年多,又跟着名師王義方學了1年多,經過這些名師的指點,盧照鄰的學業突飛猛進,自認為“屠龍适就,刻鹄初成,下筆則煙飛雲動,落紙則鸾回鳳驚”。

  這時候的盧照鄰大概16歲左右,這是每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獨有的自信,有種天下之大,舍我其誰的豪邁。

  但是,年少不知天外有天,盧照鄰對自己的文學才華如此自負,必然會遭到現實的毒打。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初唐四傑盧照鄰)(2)

  人生巅峰 永徽二年(651年),盧照鄰懷着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躊躇滿志地走上了赴長安求仕的道路。

  “通李膺而竊價,造張華而假成”,盧照鄰寄希望于長安權貴,希望通過他們的引薦入仕。

  然而,盧照鄰這次入仕卻十分坎坷,在他眼中,長安是個腐敗之地,對他這樣有才而無權無勢的人并不友好。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長安古意》(節選)

  憤怒之中,盧照鄰寫下了他最著名一篇七言古詩《長安古意》,這首詩不但成了千古佳作,也為他敲開了仕途的大門。

  因為這首詩,盧照鄰在長安文壇上名聲大噪,他也終于走進了京中權貴的圈子。

  很快,盧照鄰就被授以鄧王府典簽之職。

  鄧王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淵的第17子,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時任壽州刺史。

  正趕上鄧王來京城辦事,經人介紹認識盧照鄰後,對其愛重有加。

  于是盧照鄰到壽州(今安徽壽縣)任職,在此期間盧照鄰很受鄧王信賴,把他比之為西漢的司馬相如。

  可以想象,這段任職期是盧照鄰人生最得意的頂峰。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初唐四傑盧照鄰)(3)

  遙望長安 龍朔元年(661年),盧照鄰曾有幸奉使西行,當時甘肅額濟納河一帶少數民族犯邊,朝廷出兵讨伐。

  在西行中,盧照鄰創作了11首著名的舊題樂府詩,比如《結客少年場行》、《昭君怨》、《戰城南》等,開創了唐人創作邊塞詩的先河。

  孫賓遙見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誰論萬裡功。将軍下天上,虜騎入雲中。烽火夜似月,兵氣曉成虹。

  ——《結客少年場行》(節選)

  從盧照鄰的11首邊塞詩作可以看出,他懷揣着一腔報國熱情,但也隐隐透露着一股子懷才不遇的心酸。

  還沒等盧照鄰整理好心緒,他在鄧王府的供職期限已到。

  當時鄧王極力向朝廷推薦盧照鄰進京,但鄧王實在人微言輕,終究沒被采納,結果盧照鄰不但升遷無望,還被發配外放為益州(今四川成都)新都縣尉。

  這讓盧照鄰情緒低落、處事消極。

  我行背城閥,驅馬獨悠悠。廖落百年事,徘徊萬裡憂。

  ——《晚渡渭橋寄示京邑遊好》(節選)

  一個人的心态要是出了問題,那麼他的行動就會出問題,不良情緒讓盧照鄰越陷越深,最終因犯“橫事被拘”。

  好像大多數文人都有入獄的經曆,盧照鄰也不例外。所幸有朋友相救,不久便被釋放。

  出獄之後,盧照鄰仍然心有餘悸,同時也更加懷念在長安的生活。

  橫天無有陣,度海不成行。會刷能鳴羽,還赴上林鄉。

  ——《同臨津紀明府孤雁》(節選)

  盧照鄰以孤雁自喻,表達了他在蜀地的凄苦伶仃之情,以及對長安城的渴望。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初唐四傑盧照鄰)(4)

  始亂終棄 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章元年(668年)春,盧照鄰終于有了一次奉使長安的機會,心情非常之好。

  到了長安,盧照鄰除了辦理公務外,免不了和文學界的朋友飲酒賦詩。同時在京城的公卿間積極活動,希望能夠盡早正式調回長安。

  可惜,一年過去了,盧照鄰的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了,帶着無奈的怅然心情,盧照鄰不得不告别長安,獨自踏上返回蜀地的路途。

  禦宿花初滿,章台柳向飛。如何正此日,還望昔多違。怅别風期阻,将乖雲會稀。斂枉辭丹閥,懸旗陟翠微。野禽喧戍鼓,春草變征衣。回顧長安道,關山起夕霏。

  ——《還赴蜀中贻示京邑遊好》

  希望而去,失望而歸,盧照鄰的低落情緒更加強烈。

  想到自己年少從師,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混到如今已經快不惑之年,依舊一事無成,心中怨憤不已。

  在盧照鄰最痛苦的時期,一個郭姓女子悄然走進了他的世界,幫助他排解掉了不良情緒。

  盧照鄰和郭姓女子一見鐘情,相愛到難舍難分,兩人很快有了孩子。

  但是盧照鄰并不想一輩子呆在蜀地,他也不可能為郭氏多做停留。

  很快,盧照鄰在蜀地任期已滿,需要回京等候第二次發配。盧照鄰惜别妻子,誓言旦旦說自己安頓好了,就會接妻子進京。

  可惜,盧照鄰這一去,竟是終生之别。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初唐四傑盧照鄰)(5)

  傲骨盡失 總章二年(669年)十月,盧照鄰在京應诏參選,但卻名落孫山。

  無情的事實給掙紮在仕途上的盧照鄰最後一擊。仕途不順讓他心生郁結,再加上感染風疾,竟然一病不起。

  為了治病,盧照鄰西行居住太白山(今陝西眉縣境内)中,服食丹藥,可惜效果不佳,還中了毒。

  盧照鄰隻好于次年春天又回到了長安,尋找到了當時的名醫孫思邈,和他學習醫道。

  在此期間,盧照鄰忍着病痛,寫下了著名的《病梨樹賦》。

  盧照鄰以病梨樹自喻,對梨樹“修短不均,榮枯殊貫”的不公命運深緻憤慨,聯想到自己不禁發出一聲感歎:

  嗟乎!同托根于膏壤,俱案氣于太和,而修短不均,榮枯殊貫,豈賦命之理,得之自然,将資生之化,有所偏及!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病梨樹賦》(節選)

  就在盧照鄰身患重疾的同時,他的家庭也遭受了一系列的打擊。

  先是父親過世,母親年老,兄弟之中又有早早過世的,盧家的經濟狀況十分拮據,沒辦法再供養盧照鄰。

  盧照鄰不得已向朋友和京中權貴們“乞錢”。

  他乞求名流貴族、王公卿士胸懷仁恻之心:

  若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見及,最為第一;無者各乞一二兩藥直,是庶幾也。

  ——《與洛陽名流朝士乞藥直書》(節選)

  盧照鄰的骨氣傲氣,早已在病痛折磨中消逝不見。

  初唐四傑誰最先去世(初唐四傑盧照鄰)(6)

  含恨而終 洛陽的朋友看到書信後,紛紛回信安慰,同時慷慨解囊,不遺餘力地接濟盧照鄰,在這樣的生活狀态下,盧照鄰堅持了10年之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身患重病的盧照鄰也确實沒有了當年自負的棱角,心态也趨于平和。

  但上天還是不給盧照鄰一個機會,他的病情日漸加重,以緻于手足痙攣,一手殘廢。

  盧照鄰萬念俱灰,創作了著名的《釋疾文》、《五悲文》,抒發了生命即将走向終結的悲憤。

  歌曰: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明鏡羞窺兮向十年,駿馬停驅兮幾千裡。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

  ——《悲夫》

  《悲夫》透露出盧照鄰消極厭世的悲憤情緒,描述了自古迄今聽天任命者,莫不飲恨吞聲而死的悲慘命運。

  此時的盧照鄰正在為他的死亡做着準備,這個世界,留給他的隻剩下痛和恨。

  盧照鄰寫下《悲夫》一年以後,自感不久于人世,于是他離開東龍門山,移居具茨山(今河南禹縣境内),花錢買了一塊數十畝地的莊園。

  在莊園中,盧照鄰挖了一條大河圍繞着自己的房舍,然後又挖了一塊墓地,從此之後便躺在棺材中當活死人。

  可以想象,盧照鄰在他人生最後的十年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不論是病痛折磨,還是心理上的折磨,都讓盧照鄰耗盡了最後一絲希望。

  不過,盧照鄰不是在墓中餓死的,而是自沉颍水而亡。

  在一個最為尋常的日子,沒有人知道,一個半身殘廢的書生,佝偻着身軀,匍匐着爬進了颍水,帶着最後的悲憤、痛苦和絕望,結束了自己的悲劇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