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8月23日,原本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周一,卻讓一早到崗工作的劉敏,接到了“被離職”的消息。
作為社區團購十荟團西安果蔬分裝中心的一名新員工,劉敏告訴記者,“我申請的工牌都還沒有下來”。入職才一個多月的她,突然被人事叫去,“什麼話都沒有,就讓我在離職單上簽字。”
劉敏所在的部門一共10個人,“都是加入不久,試用期中”,她也是看到十荟團7月份發出的招聘信息後選擇加入的。據她介紹,十荟團在當地還有一個西安DC倉,“準備8月份開倉,發貨的倉配人員較多,有一百多人,有的入職時間比較長”。
對人事甩出離職交接單時那種“理所當然”的态度,劉敏感到氣憤,“公司辭退員工無視法律,未過6個月無補償金,當天辭退當天通知。”盡管不滿的同事衆多,但不少人妥協接受了,而劉敏選擇拒絕簽署,并決定申訴維權。
“被離職”的人
8月24日中午,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前,劉敏才知道,“整個西安城市圈全都被辭退了。”
距離西安1700多公裡外,遼甯沈陽城市圈也有消息傳來。“準備仲裁的員工有近百人了。”朱明把他所在的維權群截圖給記者看。
朱明是在2021年3月份入職十荟團,成為“沈陽城圈”的一名運營。據他回憶剛入職時的狀态,“管理極度混亂的城市圈,需要度過一個撥亂反正的階段。”那段時間,每天加班到晚上9點多成為朱明的工作常态。
試用期雖然長達6個月之久,但朱明眼看着“城市的業績略有起色”,對這份工作寄予更多希望。然而“差十幾天就轉正了”的他,卻在8月21日下午接到了一個壞消息——“十荟團撤出我所在的城市圈。”
朱明告訴記者,當十荟團副董事長劉凱親自在辦公室宣布上述消息後,辦公室裡近百号人都為之震驚,他們想不到,就在看完十荟團創始人陳郢8月21日上午發出《聚焦用戶長期價值的一次自我革新》的内部信後,信中關于“短期内,在部分效率較低的業務區域,我們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的内容,卻在沈陽城市圈率先落實。
“大刀”砍來,“十荟團沈陽員工不止300人,甚至更多”,朱明猜測,或許是因為人員規模之多,才讓平日并不在沈陽辦公的劉凱奔過來,“他當衆宣布,已過試用期的員工隻賠償一個月的工資,已簽勞動合同但未過試用期的員工,沒有賠償。”
朱明給記者發來幾張圖片,其中不僅有21日當天包括他在内的辦公室員工們被要求簽署的“十荟團員工離職交接單”,還有一份文件,“隻要你自願在離職交接單上簽字,你需要的離職證明等材料立馬雙手奉上,絕不耽誤你找下一份工作。”朱明将公司打印的這份文件稱之為“離職指南”。
詳細閱讀這份寫有“小小的囑咐和叮咛”的文件,記者發現,其中如是寫到,“如有媒體或其他友商人員打聽信息,也請小夥伴以不便回應為由,拒絕采訪和打聽。一起守護這個我們曾經一起奮鬥過的組織!”
即使十荟團做出了上述“叮咛”,但包括朱明在内很多拒絕簽字的員工仍想要維權,他們紛紛在微博、脈脈等社交媒體上發聲,“沒有任何預先通知,上至戰區老總,下到部門經理,沒有任何人透露過公司要裁員的消息。”
相較而言,劉敏在“被離職”前曾感受到一些“苗頭”。
8月20日曾有總部直接派人到分裝中心清理物資,“21号聽别的倉說停薪了。”劉敏告訴記者,自己接到通知的那一刻竟然是懵的。有區域的管理人士發來信息“奉勸”她,為了拿到薪資,“最後一天你能簽,最好來簽。”然而,劉敏依然選擇在昨天下午下班前于釘釘上回複人事,“拒絕簽字”,而對方回複到,”感謝您的付出。”
要“改革”的十荟團
身為打工人,突然“被離職”的劉敏、朱明,還有很多員工就十荟團官方對已撤站城市員工的處理辦法感到不解,在社交媒體上發出維權的聲音。
此前,同為社區團購“早期玩家”的同程生活停擺、食享會“人去樓空”,如今的十荟團也陷入了“裁員”風波中。24日下午,十荟團方面相關人士回複記者表示,“實際調整面沒有很大”,并且認為目前外界的一些報道屬于“過度解讀”。
陳郢在内部信中寫到,“站在社區團購下半場的開端,我們必須自我革新,摒棄浮躁短視,回歸商業本質,進行全面的業務升級。”他還從中透露,“近期,十荟團将與阿裡 MMC 在部分地區進行區域整合”。
更為細緻的方面是,雙方将在運營方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團隊協作,探索社區團購業态”,而在供應鍊端,“包括阿裡生态在内的各類合作夥伴的深度接入将幫助十荟團打通更多高品質生鮮、日化百貨供給資源,為用戶升級商品盤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十荟團自身供應鍊能力”。
内部信中,陳郢在“官宣”将要對低效的區域進行改革後,還透露,在區域倉配、團長運營等方面,十荟團将與阿裡 MMC “結合彼此地域上的優勢特點,進行有機整合,打造出各自獨特的優勢”。
朱明也在“離職指南”的最後一條“關于職業生涯下一站”的說明中看到,“十荟團與阿裡集團已經有一些初步意向和動作,阿裡可能會在近期聯系你。”他告訴記者,“誰主動簽署離職,公司會優先推薦去阿裡MMC面試,名額不多,先簽先得。”
就陳郢在内部信中提及的内容,記者24日向阿裡方面加以詢問時,官方雖未有任何回應,但就在此前一天,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CEO張勇也發出一封内部信,其中涉及調整的部門中就有阿裡MMC事業群。
具體信息是,該事業群總裁戴珊将不再代表集團分管盒馬事業群,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将直接向張勇彙報。要知道,代表社區團購模式的盒馬集市并入MMC事業群還不足半年時間。
陳郢内部信發出兩天後,盒馬集市所在的業務線也在阿裡集團内部做出調整,這兩者之間有否關聯,雖不得而知,但“原來淘寶買菜的入口是給十荟團的,現在被阿裡自家的盒馬接手了。”朱明透露,“十荟團退出的市場給盒馬了”。
在京東投資興盛優選,拼多多發力多多買菜,美團力推美團優選,滴滴重投橙心優選,衆多巨頭加碼社區團購的過程中,阿裡巴巴也不落後,不但投資了十荟團,連旗下的盒馬也孵化了種子選手——盒馬集市,并由侯毅主抓。
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看來,阿裡投資十荟團的目的在于“縮短與拼多多、京東在社區團購方面的距離,加速布局,搶占市場份額。”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盡管巨頭入局,但當下的社區團購仍未出現任何一家寡頭。
觀察當前的社區團購市場,莫岱青發現,多是靠低價補貼打開市場,“但是低價競争不會是常态。”她認為,十荟團出現危機或許會對阿裡在社區團購的布局上有所改變,“假如與阿裡MMC在部分地區進行區域整合,十荟團也有黯然出局的可能。”
探尋風波背後
過去直接接觸團長的朱明,如今不隻是維權,他還深刻體會到了團長們的難處。 十荟團撤站後,不少團長來找朱明反饋,“後台APP的界面和之前不一樣了,之前明明還有傭金尚未提現,但現在餘額卻變成了0?”不隻是如此,就在朱明在社交媒體上維權發聲後,他發現十荟團還拖欠着供應商的貨款和網格倉的運費。
作為社區團購的早期玩家,十荟團從成立到迅速崛起,至今已經有七輪融資,總金額超82.9億元。但在莫岱青看來,當下的一些信息反映出這家企業正呈現出衰退的勢頭,“可謂社區團購的一個縮影。”她認為,之所以出現這類情況,“跟十荟團以燒錢換規模,虧損換流量有關,産品除低價優勢外,并沒有核心競争力。”
不僅僅缺乏“造血”能力,加之美團系、滴滴系和多多買菜等巨頭擠壓,莫岱青分析,十荟團增長乏力,“大量燒錢讓其急需資金融入,從而使自身陷入惡性循環,落于下風”。
對于近兩天十荟團被曝光的情況,一位廣州十荟團的團長在24日午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知曉,但他也否認了外界對“十荟團要倒閉”的傳聞,“照常接單,沒什麼變化。”
采訪中,記者得知這位團長并不“專一”,他還做着興盛優選的團長,“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正因為對比,他講到,十荟團的用戶和訂單量與前者有差距,“十荟團的訂單不多”。
朱明覺得,目前十荟團的情況更多影響在内部員工側。劉敏也是在“被離職”之後一天内得知,“長春、沈陽、成都、哈爾濱、天津、福州等地的十荟團員工都有遭遇類似情況。”
盡管“裁員”事件持續發酵,十荟團官方仍未做出相關回應。朱明告訴記者,如今公司正在逐一對話員工,即便是加入了維權群的同事,“團隊被陸續擊破了”。
就在記者發稿前,朱明在微信上傳來一則消息,深感維權艱難的他做了個新選擇,“我已簽完了(離職交接單)。”
(受采訪對象要求,劉敏、朱明為化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