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花錢的斷代
從《朝元圖》《道子墨寶》中
天蓬天猷的甄别說起
老趙閑聊真武與二郎花錢系列5
四聖花錢上的藝術圖像筆記之五
作者 老趙
劉源兄曾問我,如何看待四聖花錢的斷代,這是一個大命題,也許無法有一個直接的答案,那就讓我們來一段探索的旅程,讓讀者去得出他們心中的結論吧。
之前我們通過連續的四篇文章闡述了四聖花錢上的藝術圖像的探索,也主要探索了真武與黑殺的造型區别(參見以下鍊接):
老趙閑聊真武與二郎花錢1:披發仗劍的未必都是玄武
老趙閑聊真武與二郎花錢2:一根頭箍串聯起真武、悟空與武松的關系
老趙閑聊四聖花錢為啥稀罕上篇:四聖在北宋
老趙閑聊四聖花錢為啥稀罕下篇:四聖在南宋
現在我們來探索以下四聖中其他的兩位,也就是天蓬與天猷的造型區别。
吾道鼠藏四聖背八卦錢
天蓬
考“天蓬”一名,本為星宿神之稱。《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
北鬥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謂順支辰,總禦陰陽,契合天地,主張造化,乘三明以應四時,随月建以定八節,曆九宮也進退。”即是以天蓬為北鬥九宸之首輔,主四時八節、陰陽造化之政。
天蓬是北帝麾下的神将,他的主要職能是驅邪除魔。《真诰》等道經中收錄的“北帝神咒”,開頭語句為“天蓬天蓬”,因此《紫庭内秘訣修行法》和《上清三真旨要玉訣》中又稱此咒語為“天蓬咒”,在南北朝較早時期的道經《上清三真旨要玉訣》中,天蓬作為一位驅邪神将出現,資曆甚高。但此經對天蓬并沒有更多說明。
北帝法、天蓬咒在唐代的重要傳人是道士鄧思。其創北帝派,并将其傳承至北宋時期,使該派流行于四川地區。關于“天蓬咒”,唐末五代時高道杜光庭在《道教靈驗記》中稱,三國後主孫浩的兒子孫元會曾得神人傳授天蓬咒,杜光庭的這一說法,在其他的文獻中并無相關記載,如果真如杜光庭所言,那麼天蓬咒,有可能在北帝出現以前的東漢末年就已經存在,是流行在漢代的民間驅邪咒語。
北宋黃休複所著《茅亭客話》中記載一位雍法志,東川飛鳥縣元和鄉人,常供養一石老君及誦天蓬咒。可見天蓬咒在四川已傳到社會下層。北宋時天蓬咒流傳很廣。蘇轼的東坡題跋也有提及。
據南宋學者王明請記載,紹興年間,天蓬曾經幫助宋軍擊退金兵。《天蓬大法》的編寫,也是完成于宋代,宋代是天蓬信仰的興盛期。元代以後天蓬信仰逐漸衰落,天蓬要素多流行于世俗文化之中。
《宣和畫譜》收錄徽宗宮廷中魏晉以來名畫目錄,其中不乏天蓬主題的神像,《宣和畫譜》巻四孫知微條: 今禦府所藏三十有七:天蓬像二;侯翌條:今禦府所藏十有六:行化太上像一,天蓬像一。孫知微,五代後蜀及宋太宗、真宗時眉州彭山人。侯翌,宋定州安定人,宋太宗雍熙、端拱間聲名藉甚。天蓬信仰在五代宋初的信仰可窺一斑。
天蓬天猷的圖像分辨
趙偉在《永樂宮三清殿壁畫北極四聖考》一文中,從永樂宮三清殿壁畫北極四聖神祇的考辨出發,通過文獻考察和圖像對比的方法,描述了道教徒所崇奉北極四聖不斷嬗變的現象,他認為,宋元時期的道教造像和繪畫,四聖中的天蓬多以三頭六臂或一頭六臂出現,天猷則以三頭四臂或兩頭四臂的形象示人。“六臂和四臂之别才是早期道教四聖真君中天蓬和天猷的關鍵體貌特征”。非常富有見地。
在以永樂宮、平陽府和大足石窟為代表的道教壁畫或石窟中,北極四聖中的天蓬、天猷基本會保持六臂和四臂的造型模式,這一體貌特征源自道經,可作為早期道教四聖真君中天蓬和天猷的身份标志。
在四聖花錢中,我們依稀可以辨别出,處在觀衆正面視線右後大神的确有三頭的特征,而且具備六臂的要素,而有别于左後大神的一頭四臂,從這個角度,我們初步可以認為,同樣是第二排兩個頭發張狂四舞的大神組合,觀衆視線右邊的大神應該是三頭六臂的天蓬,而左邊大神大緻為一頭四臂的天猷。
大家要知道,在圖形表達上,天蓬的三頭特征,在直立正視面對觀衆的狀況下,是不容易體現的。杜菁菁曾對明代後土廟天蓬彩塑形象進行過考訂。據明代萬曆年間金妝聖像碑記載,這些彩塑可能是明代早期的作品。内有天蓬彩塑,頭發沖冠,發似火焰為藍色。面相兇猛,該像雙耳後各有一略大于耳廓的小臉,共有三面,面色黝黑,兇眉怒目,三頭六臂,頭部端正,目光朝向前方。所謂:
現三頭六臂之威容,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鐘才震,萬聖齊臨;钺斧輕揮,群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于衆生;真性巍巍,誓永興于正道。
天蓬元帥 介休.後土廟 明
明15/16世紀 銅天蓬元帥立像 佳士得拍賣
天蓬元帥 北京白雲觀 明萬曆
明代介休.天橋塑像
可見,天蓬的三頭特征,在正面對着觀衆的時候,都是不容易體現,不容易分辨的,在四聖花錢中也是如此,你得仔細辨别,才能看出來,也需要與同處一列的天猷的頭部對照着看,才能恍然,天蓬的頭部兩側的微微突出部分,不是耳朵,而是另外兩個頭的側面。
吾道鼠藏四聖背八卦錢
《道法會元》約出於明初,乃彙編宋元諸符箓道派法術着作而成。卷二一七曰:
“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鐘;又左一手執斧钺,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
《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亦述天蓬英武儀貌曰:
三頭六臂,執钺斧、弓箭、劍、铎、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衆。
北極四聖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帥,又叫天佑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條厄四聖妙經》說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領天罡之次帥,列下土之諸侯。”天猷副元帥的外貌,也有分教:
上佐北帝,下臨九州,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雲随步發,海逐身流,紅光杳杳,紫氣悠悠,雄風,猛霧飕飕,真氣宛轉,星鬥回周,千神自朝,五嶽巡遊,金童鼓吹,玉女歌讴,名列金阙,位鎮豐幽,蒼禽獅子,巨海蛟虬,三十萬兵,從我周遊,逢妖即斬,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無休,降臨福氣,滌蕩無憂。
但是,天蓬、天猷手中所執之器,未必一定可以嚴格地作為辨識其身份的主要證據。“因為它們具有可變性,并不完全遵循典籍”。比如,天蓬六臂所執的法器有:天蓬印,帝鐘,斧钺,七星,提索,仗劍、弓箭、铎、戟等等,天猷四臂的執物法器有戈矛等。那麼,天蓬的戟,與天猷的戈矛,就容易相仿而混淆,同時,也存在造像圖形粉本的流變與訛誤,所以天蓬與天猷手臂所執之法器,既不是恒定的,也不是完全與主尊對應的。而到了明清時期,天蓬和天猷造型趨于簡化,大多隻能依靠榜題或其他一些細節加以區分。
未完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