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黃瓜褐斑病害怎麼治療

黃瓜褐斑病害怎麼治療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18 05:25:36

  黃瓜靶斑病是世界性病害,近年全國各蔬菜産區普遍發生,危害逐年加重,加上其症狀與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病害不易區分,極易混淆,造成防治效果較差,損失較大。

  12月29日來自遼甯朝陽市的農管家用戶朱權發來圖片向農管家的專家咨詢:“請問各位老師黃瓜這是什麼病啊?”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黃瓜褐斑病害怎麼治療(黃瓜靶斑病找上門)(1)

  黃瓜褐斑病害怎麼治療(黃瓜靶斑病找上門)(2)

  農管家專家解答: 馮濤(安徽省 六安市——擅長領域植保技術、土壤管理)

  靶斑病危害症狀,建議使用肟菌戊唑醇或氟矽唑或苯甲丙環唑防治。

  盧芃源(河南省鄭州市——擅長作物黃瓜、番茄、蘿蔔)

  注意靶斑病危害,防治可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苯甲嘧菌酯,苯甲丙環唑,肟菌酯戊唑醇,氟矽唑,氟環唑,己唑醇。戊菌唑 ,露娜森 加上喹啉銅防治。

  劉風花(山東省菏澤市)

  靶斑病用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咪鮮胺防治。

  崔西峰(山東省聊城市——擅長辣椒、番茄、菠菜等作物)

  考慮靶斑病,用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咪鮮胺,丙森鋅,吡唑醚菌酯,露娜森, 異脲·阿米達等防治。

  郭欣華(山東省 聊城市——擅長辣椒、茄子、大蒜等作物)

  黃瓜靶斑病,發病初期可選唑醚·代森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 喹啉銅、腈菌唑 代森錳鋅、嘧菌酯、咪鮮胺 百菌清、嘧黴胺 百菌清,配合殺細菌的藥劑如中生菌素、葉枯唑等交替混合使用。

  農管家知識小課堂——黃瓜靶斑病 危害症狀

  又稱為黃瓜“黃點子病”,主要要為害葉片,葉片染病,多在盛瓜期,中、下部葉片先發病,再向上部葉片發展。

  葉片上的病斑主要有3種表現:

  一是小斑型病斑,發病初期産生黃色至黃褐色小斑點,病健分界處明顯,有時病斑會穿孔,發病嚴重時葉片上布滿黃褐色病斑,濕度大時葉背病斑呈水浸狀;

  黃瓜褐斑病害怎麼治療(黃瓜靶斑病找上門)(3)

  ▲小斑型病斑

  二是大斑型病斑,病斑呈圓形至不規則形,中間灰白色,邊緣灰褐色至深灰色,發病嚴重時多個病斑常融合成大斑緻葉片枯死;

  黃瓜褐斑病害怎麼治療(黃瓜靶斑病找上門)(4)

  ▲大斑型病斑

  三是混生型病斑,同一葉片上産生大斑型和小斑型病斑。

  

  ▲混生型病斑

  發病規律

  一、發病時期。保護栽培多在進入采瓜期初見發病,僅限于個别溫室和個别植株;進入盛瓜後期,病情迅速蔓延,發病程度加重,引起部分棚内黃瓜提前拉秧。春保護地一般在3月中旬開始發病,4月上中旬後病情迅速擴展,至5月中旬達發病高峰。

  二、氣候因素。高濕或通風透氣不良的條件下易發病;氣溫25~27℃,濕度飽和的條件下發病重;溫差大也有利于發病。

  三、栽培因素。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黃瓜植株生長健壯的田塊,靶斑病發生較輕;肥力不足,土壤貧瘠,植株長勢較弱,葉片色黃,質地較薄,則發病嚴重。大水漫灌,放風不及時,田間濕度較大的田塊,往往發病較重;保護地中緩沖室及過道附近發病明顯較輕;灌後遇雨,發病重。病原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在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病原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農業防治

  定植田與非瓜類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适量施用硼肥。合理灌水,保護地放風排濕,減少結露機會,創造有利于黃瓜生長發育不利于病菌萌發及侵入擴展的溫濕度條件。早期摘除病葉。在黃瓜拉秧後,清除田間病殘體。

  參考防治藥劑

  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60-100克/畝 噴霧

  22% 嘧菌·戊唑醇 懸浮劑(低毒) 使用27-32毫升/畝 噴霧

  30% 苯甲·嘧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50毫升/畝 噴霧

  300克/升 苯甲·丙環唑 乳油(低毒) 使用20-30毫升/畝 噴霧

  40% 苯甲·醚菌酯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200-3700倍液 噴霧

  45% 苯醚·甲硫 可濕性粉劑(微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55% 苯甲·錳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200-1800倍液 噴霧

  50% 苯甲·丙森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800-2200倍液 噴霧

  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6000倍液 噴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