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錦,這幾個人都是被“重男輕女”原生家庭摧毀過。
對于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來說,這些女孩子在這種家庭成長,要背負着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或多或少的遭到身心傷害。她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别人理解;得不到父母的愛;有的就連自己的婚姻她們都不能自由選擇,有的甚至在肉體上或心裡都留下深深的傷害和陰影。
一個家庭的香火延續,得取決于這家有沒有生兒子。女兒生得再多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兒子才是自己人,女兒是外人”。
我二胎生兒子半麻剖腹産的,孩子拿出後我問醫生:醫生,是男孩女孩。當時醫生問:你想要什麼?我說:女孩。可當醫生說男孩時我哭了,我想着要一個女兒,正好湊個“好”,因為我已經有一個兒子了。醫生看我哭說:你傻,女孩是别人家的人,男孩是自己家的人。看吧,這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這就是醫生口中最簡單的男女區别。
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可想父母對男孩子是如何受重視。家裡隻有男孩存在,女孩子就是他們犯錯的“替罪羊”,必須無條件的給他們“背黑鍋”。這樣的事例,我想應該很多家庭裡有發生過。這些父母從不去計較事情給女孩帶去的傷害,隻是在意這件事的結果兒子沒被傷害,自己也從中得到了事态平息的結果。
兒子在這種“重男輕女”原生家庭中,永遠是老大,他們想要什麼就什麼,如果是天上的星星,我想能摘也會被摘下來。父母對他們關懷無微不至,有求必應。而對女孩子他們是“聽之任之”,女孩子永遠得不到想要的,吃不到好吃的。老公姐姐到如今一提到奶奶把梨肉給哥哥吃,梨皮給她吃就會淚眼婆娑。因為兒子的存在,父母的愛全部用在他們身上,女兒得到的永遠是被冷落,被遺忘,在缺愛的環境下成長。
為了兒子,這種“重男輕女”原生家庭父母可以放棄女兒,從而來保全兒子。二姨家的表弟表妹讀書非常厲害,在九十年代初農村家庭,父母要供兩個孩子讀書是非常的困難。表妹高表弟一屆,初中畢業後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一所不錯的高中,可二姨和姨夫倆以家裡供不起兩孩讀書為由,讓她辍學打工供表弟讀書。這就是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女孩子必須無條件付出,成為男孩子的“犧牲品”,為男孩子有更好的前程做“墊腳石”。
前面三部電視劇中的女主,她們不管在外過得好不好,穿沒穿暖,吃沒吃飽,都不會被這種“重男輕女”的父母挂念,他們隻想着,女兒能不能幫這個家,幫他們的兒子,其它自一切不重要。成長在這種家庭中的女孩是不幸的,她們從小被灌輸不正确的家庭理念,讓她們潛意識覺得父母是對的,就算不對她們也不知道如何反抗,因為習慣成自然了。
在一個家庭中,每一個成員就像一根筷子,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綁在一起呢?能生活在一個家庭是上天安排的緣份,父母千萬不能有“重男輕女”思想。同是自己生的孩子,雖然一碗水不能端平,但是最起碼不要去傷害。這種“重男輕女”原生态家庭,有的反而因過份溺愛男孩,造成了他們以後在社會上嚣張跋扈,反而害了他們。對女孩造成了心裡創傷,使她們自小自卑,總感覺自己不如别人,總感覺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