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雯雯是一個遠嫁姑娘,結婚三年了還沒有生小孩,這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非常普遍,但是在老人的眼裡卻是不能被理解的事情,有人說條件不好、也有人說雯雯自私不願意被孩子束縛,甚至還有一種“不能生”的奇葩說法,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議論紛紛,也讓雯雯平淡的生活變處處碰壁。
婆婆各種催生讓雯雯害怕回家:
“你都多大年紀了還不生孩子,到時候年紀大了想生生不了”
“你不生孩子以後你們老了該怎麼辦”
“隔壁某某孩子都上小學了,你看看你肚子還是空空的”
“哪有人結婚不生孩子的,你不生孩子結婚幹什麼”
……
為了讓雯雯生孩子,婆婆還每年去廟裡求子、各種湯藥時而熬在鍋裡面,各種明裡暗裡的催生讓雯雯是應接不暇,為了生孩子的事情小兩口也解釋過了很多,但是老人始終認為不生孩子是他們不願意承擔責任。
實際上,雯雯現今的煩惱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真實寫照,而我國的生育率也并沒有因為二胎開放而好轉多少,這也是生育趨勢裡無法扭轉的一道低迷期,為什麼年輕人生孩子的能力越來越低,在老齡化和出生率有着較大的反差下,關于老人贍養的壓力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
“哪有結婚不生孩子”這句話,是雯雯害怕生小孩的一塊心病,有的時候心理壓力要比身體壓力更累,關于雯雯為什麼不生小孩這個問題,我曾經私底下問過她,而雯雯給出的答案是“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如今仔細想想還真是這一回事,生育擔憂的背後是生存條件的壓力,雯雯身上的壓力有房貸、車貸,因為沒有交房的原因她還有每月4600的房租,很難想象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如何去孕育新生命。
雯雯的擔心,也是絕大多數年輕夫妻們擔心的首要問題之一,在如今養娃一個比一個精緻化的對比下,誰都想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但起跑線又怎會輕易就紮根穩固呢?
關于生孩子這件事情想對老人說:
不要輕易唠叨那些不生孩子的年輕人,尤其是逼一個女人去放棄事業選擇家庭,生育對女人來說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選擇,一旦生完孩子就是一個無底洞的付出,在家全職帶娃被吐槽不出去掙錢,出去上班了又被吐槽“隻生不養”的不負責,相信這樣的不公在很多媽媽們身上都發生過。
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老人要重審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各種催生,比如年輕人不願意生娃是在擔心什麼?養娃負擔重、不想帶孩子,還是擔心隔輩教育矛盾大?有了問題重審後我們才能針對原因去解決問題,當老人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上去解決問題時,年輕人才能感受到真正關愛的溫暖、對家庭的渴望程度才會加深,這也是生孩子側面影響的一種力量推進。
關于生孩子這件事情想對年輕人說: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也是家庭的希望,若生孩子在計劃之中,面對老人的各種催生不妨坐下來好好商量一番,把自己内心的擔憂和計劃都分享出來,大家抱着出謀劃策的角度去幫忙解決問題,而不是隻盯着“生與不生”的問題不放。
如果生孩子在計劃之中,個人建議晚生不如早生,很多老人催生的原因也是擔心身體越來越差、不能幫忙帶孫兒,還記得曾經有個鄰居是做肉餅生意的,夫妻二人年輕的時候忙着打拼生意,等年紀稍大些才決定要寶寶,并且還是連續生兩個寶寶的那種,最後生活壓力和幾張嘴要吃的生活壓力也是寡不敵衆,最後頭發已經花白的老奶奶帶着上幼兒園的大寶,又照顧尚在襁褓裡的二胎小寶寶。
還有一家鄰居也是這種情況,不過老大已經上初中、老人隻需要帶小寶一個人,但上了年紀的身軀還是不像年輕時那樣健步穩重,盡管這兩個老人都在兒子、兒媳身邊照顧寶寶,但年輕人始終有自己的事業、生意要打拼,也不能幫老人分擔多少體力活,所以晚生孩子不僅僅累得是老人,也是進入養老程序裡的二道負壓,而高齡生子也并不被提倡,孕婦和胎兒也都不如年輕時期的生育效果好。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狀況,如何備好孕、生好娃還是需要溝通,讓孩子出生在一個有商有量的家庭也是良好教育的一種起端!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