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冥想41

冥想41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2 13:43:48

冥想41?(高質原創,剽竊止念,可轉發、可引用,需注出處:頭條@弱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冥想41?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冥想41(哲33意識的來去)1

冥想41

(高質原創,剽竊止念,可轉發、可引用,需注出處:頭條@弱在)

拟将與意識相關的衆多概念,依順序整理出一條似是而非的脈絡。所分之點,以構意識單向圖示。這是對意識基礎性認知的大雜燴,雖單薄零亂,不能盡善盡美,但粗糙中仍顯價值,希能解惑不增疑,促人清晰明朗,便于認知意識活動,認知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狗尾開道,望以貂續。

先是人對外界的反應。

然後有了人對外界的反映。

反映是人對外界更深層的更複雜的間接反應。

一、人脈一線

人與外界,以心反應,以腦反映。

人與外界,于心以識反應,于腦以思反映。

人與外界,于心以情反應,于腦以意反映。

心意心識心意識,腦意腦識腦意識。

心注意了心便認識,便有了心意識;腦注意了腦便認識,便有了腦意識。

(一)客觀脈絡

“無我之知見”,始為客觀。

人與外界,于心以識反應,于腦以思反映。

“于心以識反應”,人與外界的關系,先有人心對外界産生了反應和反應的結果。在反應關系結構中,人是客體,外界是主體,人的反應是客體反應,客觀反應。

“于腦以思反映”,人與外界的關系,後有人腦對外界産生間接反應和反映。在反映關系結構中,人也是客體,外界是主體,人的反映是客體主動反映,也是客觀反應。

以客體主動,來表現反關系中的反作用;以主體被動,來表現正關系中的反作用。這是對《哲(23)生命的主動》的補充。

1.無。莊子:未始有物。無感官感覺,無心的感知和無腦的意識。

2.感覺無痕,無意識。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使事後提醒,也不能回想起,毫無印象。

3.感覺潛痕,潛意識。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事後提醒,能回想起,有印象痕迹,或是潛意識記憶。“注意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這類似無意注意。

4.感覺。觸發有意注意,引起心甚至腦反應。目視耳聽鼻嗅舌味體觸五種感覺,佛言:“眼耳鼻身舌意”中前五個。

5.感知。從覺而知,從感覺中得到感知。這時外界(對外物外環境)的感覺進入人心,而得心知,得心之知、心之意,或叫“心意識”。

物反應于心,物為心物,物相即心相,心相為物之痕。這是外物留給人的第一層相。

佛語中相即色,指物之形狀和顔色。

6.腦知,即記憶點,第一個腦意識。這時對外界的感知覺進入人腦,存于腦神經元,附着固定,留下記憶之相(色)。這是外物留給人的第二層相。

“短暫記憶,長久記憶(分再認、再現)”。

7.概念,是把意識到的東西,能描述出來的語言文字符号。外物能被描述之相,這種以文化符号形式記錄下來的意識記憶,便是外物留給人的第三層相。

類似“心外無物”之說,有了明确的能脫離原來的外物之相(色)的替代品:意識之概念,所以言心内有物,“心外無物”。

8.思維。是指與自己意識中已有的意識記憶點聯系起來,進行關聯記憶的過程。即以外來信息的概念為基礎,進行思維、思考和想象。

“思維,有直覺活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想象,分無意想象,再造想象;有意想象,創造性想象。”

9.直覺。是指沒有邏輯模式的、沒有思維過程的“想象”,有人說類似"下意識”。

10.邏輯思維,有模式的思維,可分規律邏輯和形式邏輯。

11.識。近似于知識,初具完整性。知通過概念化,經過思維關聯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完整的知,便為識。

意識中已有的意識記憶點以思維邏輯方式聯系起來的結果,便成為識。

12.經驗,識行之果,識在實行實踐後所得結果,指在實踐中所得或通過實踐驗證的知識。

13.理論,是指對衆多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找出内在聯系性、規律性,從而形成有體系的知識。

識、經驗和理論,這是在客觀層面上作分析,故無善惡之分,但有全面與片面、正确與錯誤之分。

識是知的關聯,經驗是識的重複,理論是經驗的關聯和重複。

知識,是個統稱性概念,包括識、經驗和理論。

14.智。智,即人之聰明。識生智,經驗也生智,理論也生智。

智是識在行中,運用中,經過實踐而積累在頭腦中的快速應對的思維活動。

識是基礎,經驗和理論具有傾向性、指向性,會對後果的産生預判,産生指引,進一步引起智力的外化反應。

15.智力,是指智行于内,積于内,澱于腦,成為腦力,是智的思維活動的内在結果。“智力是人的思維和現實的重合。”以智力而學習、思考和表達。

16.智商,是指智行于外,是智力活動的外在結果。是智力在社會活動中,顯示出來的智力外在表現。

“智商是對世界及抽象法則的認知能力。”

17.能力,智力在實踐運用中,與行為相結合,積澱于肢體與腦内,便形成能力。這是智力的實踐性。

智力累成能力,能力在實踐中,由弱變強,不斷推進、上升,産生更強的能力,體現出“知行合一”的狀态。

能力從實踐、運用方式上,分技能和才能。

才能,是借助工具、道具等,通過文字、語言、繪畫、行為、動作等形式表現出來的表達能力。

18.勞動。作為動詞的工作,就指勞動。能力的活動,即能力的實踐,多體現在社會活動中,多表現為勞動。這表現出能力的勞動性,同時表現出能力的社會性。

19.價值。能力的價值,指能力通過勞動方式,進行交換,獲得勞動價值。表現出能力的價值性和勞動的價值性。

價值意識,體現出生命的交換意識,也體現出生命的社會意識。

20.生存意識。人的價值解決了人的生存。将人的個體生存引向人的社會生存,主要是人基本生存中的需要意識和滿足的意識。

21.需要意識。人的需要産生人的第一個社會性生存意識和及其行為,就是索取。第一個社會需要是生存需要。客觀的需求,即需要。可看(哲30)人的需要和需求。人隻需要水、空氣和食物,更多的是來自欲望的需要。

22.滿足意識。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後,就實現了人的生存,産生了人的獨立。

23.物我,即物質生命體,物質生命的我,即肉身,是客觀存在。

從人的滿足開始,才有了完整的物我,這時的人第一次以完整形式出現。在與外物外環境的關系結構中,外物外環境是主體,物我是客體,多以客體主動的方式與外發生關系。

物我是人的第一層自我,是客體的自我。

(二)主觀脈絡

人與外界,于心以情反應,于腦以意反映。

這是人有了第一層自我這個主體後,以情以意來體驗外界。這種體驗就是人從内部生出的反映,是自我反映,主體反映,主觀反映,是主體主動反應。

人“進化”出自我,使人從與外物同質的物,變成與外物不同質的自我。

因人從物變成自我,所以人與外物的關系,變成我與外物的關系,即自我與外物的關系。這是我是主體,外物、外環境是客體。

人的“主觀”活動是客觀存在,而自我的主觀活動卻是主觀存在。

主觀概念,有自我主觀産生的主觀概念,也有在主觀影響下由客觀概念轉化而來的主觀概念。

(旁言:人與自我,分層面而各自存在。這是層面分析法的新運用,也是人的存在之分類的新内容,還是主客體關系的新發展,人處于不同性質層面,其主客體關系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24.念頭,産生于重複觀注,分心之念頭,意之念頭。自我漸現。

25.興趣,起念而生興趣。

26.情愫,興趣而生情愫。

27.戀,情愫久則迷戀,初生願望,久生執念。執念中自我已全。

自我思維産生的結果便成念,對應念相,即意之相,先有知相識相。

念分強弱,弱則為願望、心願,強則為執念,執念對應的自我,是執我。我執生執我,執我生我執。

28.需求,戀而欲得,便生需求之願。需求産生于自我,需求是自我主體主動、自我主觀主動,本質是自我主動。自我主觀裡全是需求,一思一念全是需求。

29.情緒,是指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産生的心理體驗和表現。首先産生滿足和不滿足的情緒,後變化出七情六欲。情緒無善惡之分。

“情緒是以個體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

“情緒分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這四種基本形式。”

“20種情緒有快樂、崇拜、美學欣賞、娛樂、憤怒、焦慮、敬畏、尴尬、無聊、冷靜、困惑、鄙視、渴望、失望、厭惡、驕傲、興奮、妒忌、刺激和恐懼。”僅能作參考。

在情緒活動中行為中,也伴生了一個不穩定的不完整的自我,隻能稱為情緒主體,不能稱為情緒自我。情緒反應毫不穩定,情緒主體是被動的,猶如條件反射,故為情欲所困。在人與外界關系結構中,情緒主體是客體。

30.判斷。這個不穩定的情緒主體,一般是以對自己好壞利弊為出發點、為中心,兼顧對公共對他人而作出判斷。特殊關系、特殊情形時,或反之。

情緒判斷,是主觀判斷,屬主體主動、主觀主動。判斷生好壞。

31.評價。判斷後生評價,是個人的主觀評價,情感評價,也屬主體主觀主動。是指人将一個事件放在更大關系中、更大的事件中,看起到了好還是壞作用,看與新關系新事件協調否、和諧否而作出的認知結果。評價顯善惡。

32.接受,是個人的主觀接受,情感接受。

在接受過程中,情緒穩定下來,積澱成情感。

33.情感,情之感,情之感悟,心意識生情感。

情感,是對情緒的客體關系的體驗,是情緒活動的結果。

情感經主觀判斷、評定而分好壞,分善惡,分榮辱等。例如愛、熱愛、羨慕、憎惡、憎恨、嫉妒等等。

34.情感自我。情感主體是情感活動的結果,是穩定的完整的,在這裡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的自我,即産生了情感自我。這是人的第二層自我,具有主體主動性。

在心意識和腦意識相結合時,便會産生下一層新的自我。情感自我将在與外界的關系中,經過心意識與腦意識結合,産生新的生命關系和生命結果。

35.态度,情感之行于外生态度。态度,是情感在具體事件中呈現出來的外在表現。情感分善惡好壞,其行其态度也分善惡好壞。

例感謝、感激、感恩、佩服,尊敬,尊重、傲慢、輕蔑、嚣張等等,這些詞既可表達内在的情感,也可表達外在的态度。

36.性情。情感之行于内而成性情,表現出内在的較穩定的長期的情感狀态。

性情之善可生慈悲、寬容等,性情之惡可生佛言之五毒“貪嗔癡慢疑”等。

37.感性。在情感活動中,不加思索,率性言行,真情流露,态度鮮明的個性表現,視為感性。

38.理性。在情感活動中,在對外來事物進行取舍時,三思而後行,性情退讓,便生理性。或是在對觀念中善惡進行取舍時,便生理性。

理性是情感中偏思維的自我體驗,感性是情感中偏行為的自我體驗。理性是穩而未定。

理性,分心的理性和意的理性,心的理性之果,是情商;意的理性之果,是智商。

39.理智,指在理性中顯示出腦的才智。能明辨是非、預測結果,從而自主控制自己行為的智力。

40.感悟,是理性的結束,理智的結果。“指人們對特定的事物或經曆所産生的感想和體會。”

41.情商,是心意識的理性之果,是思維在心裡的體驗結果。“是對人性的洞穿與掌握。”

42智商,是腦意識的理性之果,是思維在頭腦裡的體驗結果。是人在面對人生和社會問題時,能從思維和行為上,作出最有益于自己的反應能力。

43.智慧。智商的主體是人,智慧的主體是自我。智慧,是以理智為基礎,超脫情感,掌控和運用智商,如同自我控制人自身。

44.感情,是指人們對自己的情感進行體驗、審視和評價後,得到自我認同的情感。是情感經過理性和智慧的加工提煉而形成。

感情的生成時間長、持續時間長,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感情是以觀念作為認知支撐基礎。

感情表現出對生命的依戀,感情雙方交互滋養,一般指人與人,也包括人與動植物。另外生命中也會出現戀物之情,這時的物是生命的象征,例睹物生情。

45.觀念,感情生觀念,其中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三觀最重。觀念定,人則自信、獨立和完整;觀念定,人則言行有據,修行有序,生命渾然。行世間,生良知,駕馭理智,自由感情,以成自主人生。

46行為。是在觀念引領下,随着心随着意産生的生命活動。屬于主體行為、自主行為。

47.習慣,是指重複的行為積累在生理上,同時伴着觀念的強化而形成的具有長期性、固定性的行為模式。

48.個性,是指個人在待人處事中,在思維觀念和習慣行為方面表現出的個體傾向性特征。

個性是通過習慣向外展示觀念的行為風格。

49.性格,是指人通過習慣的重複,積澱在心裡的觀念。性格是個性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人格的社會屬性的體現。”

50.氣質,是自己的内在修養和文化修養長期平衡并相結合的結果 。氣質是人内在的、整體的個性特征,是理性化的性格,也是被理智稀釋的個性。

氣質有着強度、速度、靈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差異,所以有不同的表現:高雅、高潔、恬靜、溫文爾雅、豪放大氣等等。

51.素質,是生存的成果。

“指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之上,經過後天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由知識内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及其素養、修養和能力的總稱。”

52.人性,是人進化了的本能,也是人社會化的本能,是人最成熟的完整的心意識表現。人性積于心、發于心,是生命的生存素質的綜合表現。人有善良的人性,也有醜陋的人性。

53.人性自我,是生命範疇内的自我。這是人的第三層自我。是生理、心理和生存意識三位一體的統一的自我,也是完整的獨立的完美自我。

人性自我,是建立在心意識基礎上的自我,是以觀念、個性和素質為基礎來構成的自我。

人性自我,存在于活生生的生理層生命中,并朝着更高的意識層面發展,逐步建立起基于觀念,又高于觀念的意識活動。

人除了有對生存性需要的追求和滿足,還有對意識方面的非生存性的精神需要的追求和滿足。

54.希望,是指人們對未來帶有功利性的生存價值目标,在心裡産生主動索求的想法。這種想法符合自身價值觀。是指“心裡想着達到某種目的或出現某種情況。”

55.向往。與希望相比,向住表現出的意願更強烈些、目标更遠大些,向往中的生存功利的内容在減少,精神價值的内容在增加。“向往指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達。”

56.理想,是對未來長遠的具有生命價值目标的美好想象。“是一個人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奮鬥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既要符合社會需求,也要符合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理想能加工和改造現實,理想無生存功利性,但有生命價值性。

57.志向,是指人立足自身發揮才能,以解決具體的社會需求,追求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堅定觀念。

“指人們在某一方面決心有所作為的努力方向。”

在志向的憧憬中,忽視着生存功利,久則漸變為有意排除功利,并脫離生理生命層面,進入精神生命層面,進而無私自生德。

58.道德,是指有社會價值的情感和觀念,與外友善、互益、尊序、和諧。有人與人的人倫道德,人與社會事物的人文道德。

品德是道德表于内,品格是道德表于外。

59.品德,是指人與人交往時,表現出的内在的人品道德。例如慷慨、熱心、溫和、寬容、謙遜等等。

60.品格,是指人與人交往時,表現出的人品道德的外在特征。例如正直、誠實、陽光、可靠、值得信賴等等。

61.涵養,是生存的智慧,是有品德的素質。

62.意志。堅守自己的觀念和道德,便生意志。

意志,是人為達到目的,而堅持自己的觀念、道德和信仰,不斷主動自覺地調節自己身心的持續忍耐力。

從狀态上說,意志是道德的身心化,積澱于心,積澱于腦,是固定化的理智,與身心相連。要摧毀意志,或颠覆觀念,或折磨身心。

積極的意志有自覺、堅持、自制等;消極的意志有依賴、頑固等。

63.腦意識精神。

意志生精神。意志是心意識層面的堅守,精神是腦意識層面的堅守。有了心意識層面的堅守,堅守之意才會進入到腦意識層面。

(心意識,指心髒經神經連接到大腦中的一些神經中樞,也産生腦微物質變化,留下一些低級意識。腦意識,如常論。兩種意識都在生理上積澱有形。)

意志和精神,是通過大腦意識喚醒或激活相應神經生理和身體生理,激活的狀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

精神是多了些智慧、從容、豁達的意志,意志是多了些沉重、痛苦、血腥的精神。例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達的舍生取義的精神。

64.信念,是指在人的意識中,以意志支持為基礎的精神觀念。意志促進觀念深化,産生更深刻的更穩定的觀念,這便是信念。

65.信仰,是人們共同的外在的精神文化,是社會群體文化意識。例宗教文化、社會革命理想等。

66.人格,是指人所具備的社會化精神氣質和社會化文化特性共同折射出來的綜合的自我主體特征。

67.人格自我。

三餐一覺,同等的生。

一生一世,同等的死。

你可多社會價值而仰望你,你狂妄多個欲望而輕蔑你。

可居廟堂,行大為大善;可居陋室,行無為獨善。

這是第四層自我,也可稱為精神自我、意識自我、意志自我、價值自我、生命自我等等,随便你編。

68.既可從第四層自我意識走出來,注視生存,回落凡塵;也可從第四層自我意識走進去,注視靈魂,涅槃重生。

往上去則進入非生命狀态,不生不滅,不人不仙,應向佛求,是常人不可知不可達的境界。

二、幾個說明

(一)關于用詞

(哲18)己言。“概念叢生,思維雜亂。對客觀的解釋,盡量用少的概念解釋内容,不然衆多似是而非、大同小異的概念,就能把人弄得暈頭轉向,更别要求探索概念下的本質内容。”

“新情況新分析用新詞,人不一定理解并接受,新情況新分析用老詞,拓展豐富老詞内涵,或者用老詞組合形式,人也不容易理解并接受,因拘泥于腦中固有思維摡念、思維定勢。”

“在創新中,特别基本概念,沿用最好。新詞裝舊内容,不如老詞裝新内容,豐富老詞内涵好。”

若詞不達意、詞不盡意,自玩小文,可試新詞,百粉大V,無傷大雅。

(二)兩個特征

1.我一直在,以何形何态出現不同而已。

體驗态,我一直在,我是主體。信息态,我一直在,我是客體。

2.我一直行,随意而行,一個意識一個行為,依内在之意而生外在之行。

行初為動作,後為行為。無意動作,下意識動作,有意動作,興趣動作,觀念行為,個性行為,個體行為等等。

動作變行為,是上了一個層面,行為體現出固定性、傾向性、個人性和社會性。

動作,多是客體主動;行為,多是主體主動。

(三)兩個階段

1.從信息角度來分析意識,把人的物質生命(肉身)和外界都當作物質存在,加上人作出的相應反應和反映,全作為信息概念,進行客觀分析。

2.從體驗角度來分析意識,把人的生命意識當作高于人的物質生命存在,高于外界物質存在,以生命意識為主體來審視、體驗這兩種作為客體的客觀存在,進行主觀的反映和互動。

(四)兩個角度

(哲22)言:“一個關系結構,包含兩個主客體關系,正關系包含着主客體關系,反關系也包含着主客體關系。正關系中的主體和客體,在反關系中分别變為客體和主體。這便是主客體的相對性。關系的相對性決定了主客體的相對性。”

1.從開始到物我,在人與外界的關系結構中,人是客體,分客體主動和客體被動。

人是物質生命,作為客觀存在的信息,人是客體,被外界信息牽引着刺激着,人表現為被動的。

人是物質人,困于其中,在關系中,是關系客體,其主動之意之行,是客體主動,例人的主動思維,也是客體主動。

2.從物我到人格自我,人與外界的關系結構中,人以意識層自我超然于物外,理性地體驗和審視着外界。在這個關系結構中,人是關系主體,外界是關系客體。人是主體,可分主體主動,主體被動。

象“我思故我在”,是意識層的自我之思,顯出物質層的自我之在。

(五)兩條線

寫到後面時,突然覺得有心的一條線,也有腦的一條線。

因心有心意心識心意識,腦有腦意腦識腦意識,故分兩線,以區分,以緻清晰。

先心後意,兩線混行,或明或喑,或是或非。因一詞多義,多有重合,必生歧義,也不願再花精力去仔細琢磨了。

這裡有一個明确的限制:與意識相關,以意識作暗線,故似是而非,也因不嚴謹,不敢明線。一個是這已扯得太寬了,二這本就是一個不嚴謹的思路。

拼湊九日,全是想些來說的,也很艱難,深入不了,雖簡陋膚淺,也覺十年人閱不及寫時長,但卻是我的玩耍,不是無聊,是我的成長。

202210272142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