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這一個月來,在人民醫院乳腺中心發生了太多的事,科室護士趙茜、曹彬兩位姐妹去了武漢前線;小趙護士長失去了親愛的父親,卻仍然堅持在崗;崔迎和汪嘉玮幫忙連夜搶出要被隔離在科裡的防備物資到小樓備用,忙到夜裡三點;護士們為了幫助門診依然繁忙的醫生,每日排班幫填流調表和預約化療……
這隻是她們疫情期間生活與工作的一角,但想完成這一角,要的是多麼大的心氣兒啊!我們共同了解一下她們吧。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 趙茜
趙茜:得到患者的感謝值了“今天收到小情人的禮物,疲憊的一天幸福結束!”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晚上9點49分,在武漢抗疫的趙茜從病房回到宿舍,打開手機看到兒子發來的漫畫,高興地在朋友圈“顯擺”了一下。
趙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的護士,北京人,育有兩個兒子,大的上二年級,小的才2歲多。漫畫是大兒子畫的。
2月7日,趙茜随醫院第三批醫療隊出征武漢,被派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當晚,南方的潮濕陰冷把這個從小在北方長大的姑娘凍壞了——酒店的中央空調因怕傳播病毒全都關停。“但第2天當地的同志就給我們每人配備了一台電暖器,一下子就暖和了好多。”
“雖然武漢疫情最嚴重,但是全國人民擰成一股勁兒支援武漢,支援抗疫,真的非常感動。”
趙茜說,來到武漢更感受到了全國一家的溫暖。生活上需要的,比如說食品,都是全國各地捐的;每天穿的防護服戴的護目鏡啊都不一樣,因為都是全國各地捐贈過來的。每天都會有人關心你,下了班回來,就看手機上好多人都會問今天怎麼樣啊,然後叮囑注意安全呀,就連以前不怎麼聯系的朋友也都會每天都會關心你。特别的溫暖。
趙茜是腫瘤科的護士,第一次穿防護服不太适應,進病房後面對病人也有點緊張,覺得惡心、想吐,可能也有點缺氧,感覺撐不住就提前出來了。
回到宿舍後她就想:其他同事都堅持下來了,為什麼就我沒有堅持下來?如果老提前出來,那工作不都得别人去做嗎?然後就去找第一批到的人請教穿防護服的技巧,還有就是調整睡眠啊,第2次進去就好很多,堅持下來了,慢慢适應了。
在病房裡面工作,一個班是4個小時。加上從酒店出發去醫院至少得40來分鐘,到醫院後穿防護服也得40來分鐘,然後出來再脫衣服消毒再回酒店,一個來回基本上得8個小時。這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去的時候在車上可能大家還會說說話,下班回來的路上每個人就是低頭,大家都累癱了,都不願意再講話了。回到酒店洗個熱水澡,然後就吃晚飯。一個月就這樣過來了。
最讓趙茜感動的,是一位80歲的病人寫的表揚信。老人有一些慢性病,生活方面非常困難,趙茜他們耐心細緻的照顧讓老人非常感動,就“拿起筆,含着淚,感謝北京醫療隊”。老人在信中說,北京醫療隊不遠千裡來武漢搶救病人,不知勞累,日以繼夜,忙着為病人服務,不怕苦,不怕累,髒的臭的積極忙着幹……千言萬語我不能表達,等病好,回家教育子女好好工作,感謝你們這些無名的白衣戰士。趙茜看了也非常感動,覺得自己來一趟雖然付出了那麼多的辛苦,但能得到病人這樣的評價還是很挺值得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 曹彬
曹彬:我是湖北人,更想為家鄉做點事“我是湖北人,襄陽的,看到武漢、湖北暴發疫情,心情比别人更迫切一點,就想過來為家鄉做點事。”曹彬開宗明義。
曹彬家裡也有一個三歲半的小寶寶。但2月7日那天,她義無反顧跟随醫療隊來到了武漢。
作為湖北人,曹彬對武漢太熟悉了。但來到武漢後,大街上看不到一個人,一個喧嚣的城市,上千萬人的城市,突然一下子沉靜了,她心裡真的很恐慌。2月17日晚上,曹彬在酒店樓上拍了一張大街上空空蕩蕩的照片,取名《可怕的寂靜》發到朋友圈,并問“你懷念擁堵的街道嗎?”
但2月18日,曹彬又在朋友圈發了一幅電影《中國機長》的截圖,并說:“此刻,再看《中國機長》,似乎感同身受,感歎團結強大的國家,強大的國人,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還做中國人!”
讓曹彬感歎是,疫情災難出現後,全國上下萬衆一心,全力支持武漢、支持湖北,包括海外華僑。不僅是醫務人員的逆行,還有各種防護物資、生活物資,源源不斷送到武漢、送到湖北。就像一個視頻裡喊出的“此刻我們都是武漢人”,讓她特别感動。
而作為湖北人,能夠為家鄉奉獻一點綿薄之力,更是她的心願。進入隔離病房後,穿着厚重的防護服,頭疼、惡心、憋氣,她都堅持着。平時打針、抽血,都是徒手做的,在隔離病房裡,戴着5層手套,手指頭彎曲都很費勁,她克服困難,逐步适應了病房的環境。
“抨擊我内心是一位老爺爺。”曹彬說,那天她當班護理的一位老爺爺“走”了,70多歲。因為特殊時期,子女都沒有辦法過來,沒有能見老人最後一面,也沒有能送老人最後一程,非常心酸。她含着淚,仔細給老人做了屍體護理,内心為老人祈禱,希望老人走得安詳一點,并和其他醫護人員一起送了老人最後一程。
這場突然而來的瘟疫,讓許多家庭失去了親人,帶給人們的創傷和痛苦是無法彌補的。
曹彬說,她班上還有一位50多歲的重症病人,插着呼吸機。他的女兒發來了一段視頻,一是感謝醫護人員,二是對父親說一些話,還有他的家人們也說了一些話。但病人昏迷了不能看,他們就用專門的醫用手機放給他聽。希望病人大腦的潛意識裡能聽到這些話,能感受到家人的關愛。
“晚安,我的小甜心。”曹彬的寶寶很小,晚上思念孩子時就視頻,和寶寶說說話。她說,一位同事的老公在送别妻子時寫了一篇文章,标題是《願用小别離,換武漢平安》,這應該是所有援助武漢、湖北醫務人員的共同心聲。願武漢平安,湖北平安,中國平安。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 趙權萍
趙權萍:父親去世仍堅持在崗作為科室的護士長,趙權萍肩上的擔子很重。因為經曆過2003年的非典疫情,她知道病毒的厲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她立即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調配人員、調整工作内容和流程、管理防護物資、開展培訓學習。病區的人員包括醫務人員和患者,人人戴口罩。接診病人準确測量體溫,篩查每一個病人是不是從武漢來的,填寫流調表。還有病人的溝通、解釋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安排好。
科室裡兩個“小妹妹”出征武漢,她又忙着張羅物資,慰問家人。除了安排好醫院的工作外,不忘跟去武漢的兩個“小妹妹”微信聯系,了解工作生活适應情況,鼓勵她們,詢問她們有什麼困難。“但她們有困難都不說。”趙權萍就通過其他同事了解情況,得知她們每天因皮膚消毒和長時間沖澡,皮膚幹燥,沒有辣吃不下飯,就通過醫院送物資的通道,給他們帶東西。
“她們家裡有困難也不讓說,怕給醫院添麻煩。”
趙權萍說,聯系兩家慰問時,問有什麼困難,家屬都不肯說,一再追問後來才說口罩确實有困難。主任得知後就把家裡平時買的口罩拿出來讓我送過去,兩人知道後,還批評家裡人不該給醫院添麻煩。
2月1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老年科一名住院患者被确診為新冠肺炎患者。250人要隔離,醫院決定把乳腺中心作為隔離區,接受透析室的醫務人員進行集中醫學觀察。接到主任通知後,趙權萍立刻聯系崔迎汪嘉偉其他2個同事,4人連夜趕到科室搬家,把工作的必需品,所有能拿的都搬走,一直忙到淩晨3點。第二天又發現不符合控感的原則,繼續調整,保證門診出診和病人化療正常開展。“大家克服困難,沒有一點怨言”。
對來自隔離區的病人,按照防控要求,協調完成就醫和化療診治工作,安排接送,陪檢交接。
“非常感謝家裡人的支持。無論家裡發生多大的事,都全力支持我先完成工作。”在這期間,趙權萍的爸爸病重了,即使她已經心力交瘁,但工作上也沒一絲懈怠,“後事都是家裡人料理的,骨灰安葬的過程中,正趕上接到電話通知流調表内容要調整,我就馬上聯系先安排工作,而家裡人沒有一句抱怨。”說到這裡,趙權萍哽咽了。
現在,疫情還沒有解除,因為自己在醫院工作,接觸病人多,還有電梯、走廊等公共場所,為保護家人,趙權萍通過和媽媽打電話,視頻,給媽媽安慰。
這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恐懼是不可能的,但是大疫當前,作為醫護,我們都責無旁貸。向所有前線的兄弟姐妹緻敬!更要和戰鬥在前線的小妹妹們說一句:要保護好自己,一定平安歸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