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秋天的懷念每一段的情感變化

秋天的懷念每一段的情感變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11:10:37

秋天的懷念每一段的情感變化?鎮内賽教,手氣很不好,抽到了我最不喜歡講的課文——《秋天的懷念》,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秋天的懷念每一段的情感變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秋天的懷念每一段的情感變化(再讀秋天的懷念)1

秋天的懷念每一段的情感變化

鎮内賽教,手氣很不好,抽到了我最不喜歡講的課文——《秋天的懷念》。

平心而論,我一直很喜歡讀這篇文章,因為文章裡面那位偉大的母親那份偉大的愛,更因為文章末尾那一句“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雖然沒有經曆過雙親離世的痛苦,但是失去之後的後悔,大部分人都應該經曆過。

喜歡這篇文章是一回事,不喜歡教這篇文章又是另是一回事。

因為這篇課文在七年級上冊,對于十二三歲的小孩來說,對于生死、失去、感恩這樣深沉的字眼,雖然他們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對于這些詞語真正的内涵,他們卻是沒辦法理解的。

想要完成這樣一個任務,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至于其二,則是因為關于這一課的優秀案例實在是太多了,無論我們怎麼挖空心思,都沒辦法跳出前人的框子。

(圖轉網,如侵删)

坦言之,看到課題簽的那一刹那,我是懵的。

如果這是一節新課到還好,我還可以引導學生梳理字詞,概括内容,很輕松地就把幾十分鐘給打發了。

偏偏所有賽教的課,都是舊課新上,如果我隻是把原先老師講過的東西再講一遍,炒一遍剩飯,評委是否喜歡且不說,我自己也會看不起自己。

要命的是,授課時間隻有二十分鐘,根本不可能讓學生對文本有多深的感悟。

一個半小時的備課時間,我需要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寫好教學設計,做好演示文稿,還要對說課答辯進行思考。

對于教書多年的老兵來說,雖然并不是多難的事情,但是想要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做好這一切,也絕對不是多輕松的任務。

人到中年,精力大不如前,連帶着思維也退化了,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課文,都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

(圖轉網,如侵删)

眼看着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分鐘,我的備課紙卻依舊空空如也,就算我一直自诩是一個鎮定的人,也忍不住慌了神。

按照師父教我的,越是在這種時刻,就越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于是,我把賽教的事情暫時放下,用心來讀文章。

許是因為少了功利心的緣故,再讀這篇文章,我果然有了一些新的感觸,那就是心疼——心疼史鐵生的媽媽,也心疼史鐵生和他的妹妹。

以前教這課的時候,我很為史鐵生的媽媽感動。

我為她悄悄走出門觀察兒子的隐忍感動,為她擋住窗外飄落的黃葉時的細心而感動,為她聽說兒子願意出去走走時的手足無措而感動,更為那句“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而淚流滿面……

許是年齡大的緣故,當我把自己放在史媽媽的位置上時,我才發現,我以前的理解終究是太淺了一些。

因為那時候的感動,終究是站在了旁觀者的視角,用旁觀者的眼光來看文章中的人,終究隔了一顆心的距離。

(圖轉網,如侵删)

史媽媽的心裡到底有多苦,我無法感同身受。

但是我想,作為一個母親,看到本該健康快樂的兒子,癱坐在輪椅上,整日裡自暴自棄,她的内心肯定比兒子還要絕望。

我想,每次兒子摔東西的時候,她很想去勸阻兒子,可是她更知道,這樣的勸阻,不僅收不到效果,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作為母親,史媽媽知道,要讓兒子走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帶着兒子出去走走,可是現在兒子已經困死了自己,根本不願意走出去。

一邊是自己身體上的疼痛,一邊是兒子帶給自己的精神上的折磨,在這樣雙重痛苦的疊加下,史媽媽每天都活在崩潰邊緣。

隻是很可惜,上天殘酷,還沒有等到孩子走出來,她自己先扛不住了,“大口大口吐着”的不僅是血,還有母親的一顆心。

我心疼史媽媽,心疼她的隐忍,心疼她的細心,心疼她的痛苦與牽挂,更心疼她離開這個世界時滿滿的遺憾。

(圖轉網,如侵删)

一直以來,我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史媽媽身上,卻忘了,文章中的“我”同樣令人心疼。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史鐵生已經三十歲了,可是雙腿癱瘓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

易位而思,在生龍活虎、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卻遭遇到生命的不幸,我們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史鐵生沒有因此遷怒自己的母親,就已經很難得了。

如果母親依舊健在,如果永遠不知道母親的病情,也許史鐵生的心情還會好一點。

我想,母親離世之後,充盈史鐵生内心的,除了身體上的病痛,還有無處不在的愧疚——

愧疚于自己對母親惡劣的态度,愧疚自己不理解母親的苦心,愧疚于沒有完成母親的心願,愧疚于沒有好好陪母親走過最後一段日子……

不難想象,後來的很多年,史鐵生可能一直都活在了這份愧疚裡。

這樣背負愧疚的人生,本就讓人心疼,而且,這種愧疚,就算終其一生,他也沒辦法彌補。

(圖轉網,如侵删)

同理,文中的妹妹也很讓人心疼。

母親離世的時候,妹妹還未成年,作為一個還需要别人照顧的孩子,卻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别人的重任。

那時候的史鐵生,依舊沒有走出頹廢,依舊自暴自棄,曾經對母親發的那些火,肯定也會發到自己的妹妹身上。

在這個過程中,妹妹到底受了多少委屈,我們用腳趾頭就能想出來。

不由得想起了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兒落了》裡面寫的一句話:“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裡。是的,這裡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雖然隔着時空,但是在我的認知裡,此時妹妹的心情,應該跟英子差不多吧。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這樣的菊花固然很美,但是這份美,卻是經霜之後的綻放。

(圖轉網,如侵删)

想到這裡,我忽然就“懂了”。

懂了史媽媽沒說完的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懂了史鐵生沒寫出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懂了文字背後的深意——生命對于你我,從來都隻有一次,無論遭遇了怎樣的不幸,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才不枉來這世間走這一遭。

懂了我們真實的生活——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一直有人在默默地愛着我們,這份愛,就在悄悄地走出去的腳步聲裡,就在擋在窗前的身影裡……

懂了我們最該做的事情——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份緣分,别等到失去之後才開始追悔莫及。

但願,我懂得還不算太晚。

隻是希望,陪着孩子們讀書的二十分鐘裡,他們也能懂點什麼。

#讀《秋天的懷念》,你哭了嗎?##教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