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平
日前,“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很好”以沸騰之勢登上了熱搜,“你樂觀堅強,善于反省與共情,喜歡表達,熱烈又真誠,你真的真的很好”,這些積極肯定的話語,讓衆多的網友心生溫暖,感動不已,原來取悅接納自己這樣重要。聯想到《上海文學》新近發表的一篇短篇小說《彈性姑娘》,其中塑造了随機應變的“彈性姑娘”這樣一個鮮活形象,引申到當下,也很有借鑒意義。從自我保護和自我成長的角度來說,人是需要有彈性的,包括我們的心理,也需要一些彈性。過猶不及,太焦慮或太松弛,都難以獲得身心的安甯和力量。
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你知道我當過多少次伴娘嗎?”26歲的米雅一開口,自己先笑了起來。她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有一張可愛的娃娃臉,胖嘟嘟的,樂呵呵的,紮着高高的馬尾,走在人群中還像一個高中生。已經過去的國慶節假期,她參加了兩場婚禮,當了兩次伴娘。如果不說,沒有人知道她的煩惱。
米雅是文學碩士,這學期尤其忙,要寫論文,要關注秋季求職信息,網購車裡還加入了一堆要買的秋冬衣物,忙裡偷閑,她每次出門,還要多走一站路,去學校附近的炒貨店買一小兜糖炒栗子。
十月的濟南,真正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愈寒,濕漉漉的空氣中,栗子香、奶茶香便越發誘人。米雅愛喝奶茶,更愛糖炒栗子。天氣轉涼,手捧一兜新鮮出爐的糖炒栗子,熱氣騰騰,能治愈所有的不開心。
“其實,也有可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米雅又一次笑起來,愛笑的女孩子多半人緣好,米雅的好人緣讓她一次次給朋友們做伴娘,自己卻成了被爸媽催婚的人。她媽媽連她結婚的床罩、喜被都準備好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可冬天的寒風都來了,她等的東風還沒來。她自嘲,“我遲早會結婚的,真不知道爸媽在着急什麼。”當然,着急焦慮的一定也有她自己。
她最近很喜歡一句話,“晨曦暮鼓,花開花落,一半煙火,一半清歡。”這是她很向往的狀态,詩酒趁年華,她讀研一半是喜歡讀書,一半是為了現實的考量,但現在,馬上要研究生畢業了,感覺自己還是一種懸浮的狀态。在朋友的喜宴上,大家談論、關注的話題,多半都是誰誰誰的老公孩子、誰誰誰在哪家大公司上班、一年掙多少錢、手上戴的戒指手鍊多少錢、開的什麼車子……她每次聽了都如坐針氈。
有時候,米雅心情低落,也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身邊的朋友都已經成家立業了,而自己好像還是雙手空空如也?就連未來,也好像是一團迷霧,不知道将要去向哪裡。這時候,心裡會越想越慌亂,書看不進去,論文也寫不下去,也就隻有吃一包熱乎的糖炒栗子能治愈一下她這個焦慮的小胖子,可到底治标不治本。
《上海文學》9月号有一篇短篇小說——王莫之寫的《彈性姑娘》,以時空交錯的手法,寫一段撲朔迷離的往事,引出了随機應變、充滿生命彈性的“彈性姑娘”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引申到當下,也很有借鑒意義。從自我保護和自我成長的角度來說,人是需要有彈性的,包括我們的心理,也需要一些彈性。過猶不及,太焦慮或太松弛,都難以獲得身心的安甯和力量。
壓力無處不在,情感上的、工作上的、婚姻上的,像潮水一樣包圍着我們,怎麼辦?那就兵來将擋,水來土掩,既來之則安之,先把眼前的、手上的事情做好,靜心讀書,寫好論文,下一步,全力以赴找工作,起碼先實現精神和經濟上的獨立。感情上的事,早一步,晚一步,就像大自然裡的花開有序,更是急不得。
你要相信,你很好,像玉石一樣值得細細雕琢,時間看得見,一切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那個未來的你,正奔跑在時光裡,像所有的成年人一樣,努力工作,努力掙錢,圍着老公孩子打轉,也許真的長胖了,但是依然喜歡吃熱騰騰的糖炒栗子,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芥川龍之介說,“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個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要好好愛護這一刻的自己哦!
與人為善,不渡他人
“與人為善,不渡他人。”這是安祺的個性簽名。這句話脫胎于有一期《奇葩說》裡傅首爾的一句話,“曾經我熱衷于教育别人,後來我發現,管好自己比教育别人要靠譜得多……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很擲地有聲。
安祺41歲,微胖,有一點點雙下巴,是沉着冷靜的職業女強人,也是逛街時與女兒一起迷戀玩娃娃機的潮媽。早晨5:30起床,她要開一個多小時的車,穿越大半個濟南,從城南到城東,是非常靠譜的老司機,但也是少女心爆棚、車内裝飾滿是粉紅蕾絲花邊的裝嫩第一人。一人多面,成熟知性,也幼稚愛臭美,所以,她笑稱自己是“中年少女”。
安祺的煩惱來自于她的父母和弟弟,都是一樣的家庭,一樣的教育,她早早地研究生畢業,自己找工作,戀愛,結婚,買車買房,完全靠自己,天經地義;到弟弟這兒,就不一樣了,就連弟弟找工作買的第一套西裝都是爸媽出錢,之後和女朋友結婚買房,家裡要幫忙出首付,生了孩子,爸媽要幫忙看孩子。好吧,随爸媽的心意,他們樂意就好。
可是,前幾天,安祺的母親血壓過高突發住院,矛盾一下就來了。因為是異地住院,需要墊付,弟弟離得近,錢是他先墊付的。等她火急火燎趕過去,還好,并沒什麼大礙,卻剛好撞見弟弟嬉皮笑臉讓爸媽還他墊付的錢。她一聽就火冒三丈,這些年,爸媽明裡暗裡給弟弟花了多少錢,他怎麼好意思還伸手要這點錢?
她怒不可遏,弟弟還沒事人一樣嬉皮笑臉,就連爸媽也一起反過來說她:“多大點事,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回家和老公說,老公也說她“多管閑事”。這一下,安祺傻眼了,怎麼還沒處說道理了呢?從小到大,弟弟索取得越多得到的愛護也越多,反倒是她,付出得越多越成了理所當然,她越想越委屈,眼眶都紅了。
大約是這樣的委屈經曆多了,她才會寫下“與人為善,不渡他人”吧。這世間,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是你傾盡全力也無能為力的,那就順其自然吧,做好自己,給予善意,其他的,就不心存妄想了。
那天傍晚回到家,正手腳麻利地在廚房炒菜,熱鍋冷油,蔥姜蒜,倒下新鮮的大蝦爆炒,幹脆利落地出盤,白色的瓷盤油亮的大紅蝦,色澤誘人,香氣撲鼻。女兒剛好放學回來,跑到廚房裡,“哇,好香!”一邊歡喜地叫嚷着,一邊給了她一個大大的熊抱,她被這突如其來的愛的抱抱樂得合不攏嘴,一擡頭,女兒都比她高了,窗外,落日的餘晖美麗無比,她的心情忽然就晴朗起來,像這漫天雲彩一樣美麗。
人生海海,多數的煩惱和快樂,都來自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暖與遠近,關系好,自不必說,熟人的世界處處方便,關系處理不好,一地雞毛,剪不斷理還亂。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哪怕親友之間,不事事摻和,适當的邊界感,也許更有助于自我的精神自洽。
你未必熱情似火,但燈火闌珊處,你依然溫暖如初。這樣的你,如此珍貴,要珍之,惜之。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前幾天,2022諾貝爾文學獎花落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瑞典文學院給予她的頒獎詞是:“她以勇氣和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與集體限制。”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她的讀者,也在第一時間了解了她的幾乎所有生平事迹。
安妮·埃爾諾1940年出生于法國諾曼底大區的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在當地經營雜貨鋪和咖啡館,她是真正靠讀書改變命運的人,寫作一直是埃爾諾的夢想,但34歲她才發表第一部文學作品,60歲退休才開始全職寫作,直到82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依然鮮衣怒馬,一如既往地熱愛她的寫作,可以說是非常的勵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的故事,身邊也有許多。我的大學老師孟老師,退休多年,一直孜孜不倦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從去年起,他下定決心把這麼多年珍藏的書信結集出版,對于一位已經75歲的老人,這無疑是一件繁瑣浩大的工程,同樣七十多歲的老伴充當了他的臨時秘書,除了事無巨細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她還要幫忙按時間順序整理信件。
“一切事情都以一種聞所未聞的速度被遺忘。”所以,安妮·埃爾諾要寫一部反映時間流逝的作品。這同樣也是孟老師的初衷,在時光消逝之前,盡可能地多保留一些珍貴的記憶。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以不老的雄心,安之若素地做一些事,賦予生命以更厚重的色彩,更豐富的意義,多好!
很多年前,哲學家馮友蘭在老友金嶽霖八十八歲大壽,寫下一幅字,“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指米壽,茶,指茶壽,按傳統的說法,米壽八十八,茶壽為一百零八,意思是,何止活到八十八,要活到一百零八歲。這是文人的雅趣。這裡借用,也希望,老人們都老當益壯,好好照顧自己,“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唐代孫思邈著《千金食治》載:“栗子,味甘鹹,溫,無毒。益氣,厚腸,補腎氣,令人耐饑。”又曰:“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多年來,孟師母也喜歡買一些南山的栗子,用來炖雞,孟老師能喝一大碗栗子雞湯,雖然每日伏案,依然精神矍铄。
“卻顧所來經,蒼蒼橫翠微。”孟老師說,人這一生,既漫長也短暫,倏忽之間,已是白發,但回顧來路,一步一韶華,點點滴滴,都值得珍藏于心。“你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這就是最美好的模樣。
人間有味是清歡。寒露過,草木搖落,最難将息,每一個你,都要照顧好自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