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潮流已經很難捕捉了。也許上一秒“鎮魂女孩”還在霸占熱搜,下一秒“傅璎女孩”又在搖旗呐喊。
流行易逝,是因為現在的娛樂太琳琅滿目。叠代的微博、如時間黑洞般的抖音、燃燒着經費的長視頻、各垂類的遊戲和直播……這些東西早已将人們精神消費的阈值拉到了極緻。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8移動互聯網流量洞察報告》,中國市場上的APP數量超過了406萬個,但從用戶使用需求上看,大部分用戶的數量需求僅在35個。
在這種眼花缭亂下,你還能想起來當初打開B站看的第一部番劇嗎?
2009年前後,在中國還沒有這麼多線上娛樂的時候,B站是當時年輕人的天堂。對早期的二次元用戶來說,齊全的番劇、友善的彈幕、良好的社區氛圍,都是巨大的吸引。“b站的出現給了受到社會否認的acg愛好者一個容身之所,越來越多志同道合之人在這裡相遇,大家抱團取暖。”一位知乎用戶在評價過去的B站時,寫下這樣的答案。
九年過去,B站上市,月活躍用戶超過7000萬,線下參與也一路上漲。2013年BML(全稱Bilibili Macro Link,是B站一年一度的大型線下活動)參與僅為800人次,但到2017年的BW(Bilibili world)人數則猛漲到了10萬人次。B站出圈了。
但正如船隻由河入海,航道開闊的同時也将迎來更大的風浪。那些在泛娛樂世界崛起的新的力量,正悄悄散落包圍在B站身側。
現任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産品專家的劉飛是B站資深用戶,作為一個互聯網從業者,他對B站的使用是“愛恨交加”。在評價B站時他提到了豆瓣,後者因為産品頁面的散亂,常常讓新用戶無法找到使用入口。而在他看來,有時候B站“比豆瓣還難用”。“大家用B站的方式,要麼當搜索工具用,要麼是關注了幾個大V,看大V的更新。”
在界面一項針對95後的小範圍随機調查中,受訪者對B站的使用頻率都非常高,但也呈現出典型的“資源”傾向:追韓綜、看YouTube視頻、TED、Vlog、刷各種CUT等等。
在劉飛看來,從用戶點開B站随便逛逛,到被某項内容吸引留下來,中間有數個節點可以增加轉化,每一項增加10個點的話結果就很可觀,但B站“每一步都做得不太好”。比如頭條、抖音、Facebook這種把用戶生命周期做得較長的産品,都是在運營的某個環節和節點做了轉化的工具,“可能有的地方不加門檻,有的地方加門檻,這些都是做轉化用的,應該是要做用戶運營的。”
“我覺得背後有一個原因,産品運營技術的水平是擺在那兒的,像頭條和B站比起來,B站大多數人都是愛好者。我是二次元愛好者,我很開心在這個公司工作,但是和純看你這個職能方面的水平篩選出來的人差别很大。”
有别于目前主流視頻網站的頁面設計,B站的PC端是沒有明顯個性化推薦的,而在長視頻業内,早已流行起了“千人千面”的AI。劉飛認為,相比目前還在競争版權的BAT來說,走社區路徑的B站其實更需要個性化推薦幫用戶提高效率。
“一個是個性化推薦,個性化推薦這個其實是内容的分發邏輯,這個分發邏輯還包括整個産品的生态上到底怎麼樣給用戶推薦内容。”在劉飛看來,B站沒做好并不是因為不懂産品,而是過于依賴自己的社區優勢。“我的内容在這裡,其他的我不管。讀者體驗不管,作者體驗也沒有怎麼管。”
另一位來自某泛社交上市互聯網公司的産品運營高管方岩則認為,這種比較細節的體驗不太重要,至少暫時不會造成B站用戶生命周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某位知名機構投資人告訴界面,B站的現狀有點“不思進取”了,“産品叠代太慢,年輕人都去用抖音了。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産品是第一位,其次是内容。他們大部分是UGC,所以産品越好,UGC越多。”
在回複界面時,B站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稱,目前B站PC端的風格還是以保留傳統特色為主,移動端則進化得要快一些,“區别就是在于我們分區嘛,其他的網站可能叫頻道。比如說音樂區、動畫區,這些區其實在移動端是已經被進化了,更突出的是标簽和小頻道,所以就更加人性化一些。”另一位B站員工則表示,不少老用戶其實更喜歡PC端的探索感,不太喜歡被個性化推薦的算法束縛。
但産品上令人迷惑之處不止這點。B站在今年1月公布了29部版權番,其中8部大會員可以搶先觀看。這對應的就是視頻網站上的付費會員功能。其實B站從2016年開始就推出了大會員服務,彼時其大會員有兩種獲得途徑:一為付費購買,會員服務費為233元;二為積分領取,LV4以上的會員即可獲得。但由于價格高昂,該服務在推出一月後很快改為全部通過積分領取。
等到B站再推大會員購買服務已經是2017年9月,這時候各家長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平均值已經超過了3000萬。之後,B站開始全面關閉大會員免費兌換窗口,似乎與長視頻網站們站在了同一賽道。然而在會員增值服務這點上,B站的競争優勢不太明顯:以今年1月的新番《齊木楠雄的災難》第二季為例,想要在B站觀看這部新番需要充值25元/月的大會員,但在其他視頻網站上,付費19.8元/月就可以觀看該番并享受其他包括劇集、綜藝、電影等付費内容服務。
劉飛覺得,這種付費邏輯或許是B站有意為之,通過篩選獲得想要深度付費的用戶,後者往往也是核心二次元人群。核心人群聚集則有益于社區氛圍的建立。不過,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早對外披露,B站想要擁抱的是更泛化的Z世代(通常指90後至00前這個大區間),這個概念早已超出了核心二次元人群。
此外,付費會員的通行邏輯是提供優質内容,目前愛奇藝買了大量日漫版權番,騰訊布局國漫已久,B站的付費之路并不好突圍 。
“目前在做我們自己的泛會員,會包含整個ACGN的所有權益,而且買了泛會員就可以享受到通看全站的權益,所以這個權益可能對二次元用戶來說更有吸引力。”愛奇藝動漫事業部總經理李菲告訴界面,今年4月愛奇藝動漫APP已經獨立上線,目前“增長十分樂觀”。
在采訪中,楊亮也承認了B站在版權投入上相比巨頭是“九牛一毛”,但他認為,這其實是一個田忌賽馬的故事。
比如相比巨頭的布局,B站會舉全站之力投入在動畫上。B站首席運營官李旎曾經公開表示,“B站就是因為喜愛動畫而生,是一群愛動畫的人在給愛動畫的人提供服務。”在她看來,B站也因此承擔着一種重要使命。
但光有使命,還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一位動漫資深業内人士就告訴界面,真正核心二次元人群的内容付費意願并不如外界想象得那麼強,“核心二次元的人群更喜歡表态或者是更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他們在成長起來以後可能不太願意接觸到這一塊,或者是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其實針對核心二次元的人來說,可能目前付費意願太低,因為他畢竟太年輕了。”
在方岩看來,巨頭進場已經對B站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擠壓,“二次元的産品國内是比較匮乏,主要還是版權問題,我覺得已經擠壓了。之前不是把非版權電影都下了麼,那個動作對B站的用戶規模就是有很大影響的,但是二次元文化群體還是比較忠誠的。”他覺得BAT對二次元領域的入侵是早晚之事,版權和觀看時間将是兩條最主要的分流路徑。
但方岩也強調了一點,社區是最不容易遷移的,“類似的,騰訊擁有NBA的所有版權,但是國内最好的籃球社區還是虎撲。”
除了社區,劉飛覺得B站在内容層面上也有自己的護城河,因為有一些内容隻能去B站看,這也是大部分人用B站最重要的原因。但他也提出,在産品、運營、技術上B站也确實比不過其他家,“一旦内容壁壘沒有了,用戶就會迅速流失。”
劉飛所說的内容,正是陳睿引以為傲的B站PUGV。招股書顯示,由UP主創作的高質量視頻(PUGV)是B站内容的重中之重,占平台整體視頻播放量的85.5%。而創造這些PUGV的活躍UP主,在2017的數量比2016年增長了104%。
在剛剛結束的bilibili AD TALK上,B站宣布了一個增強留存度的新方案:要幫UP主更好地商業化。這個被稱作“24小時便利店”的計劃,建立在B站原有以組織UP主商業化為目的的“綠洲計劃”的基礎上,廣告主可以對UP主的單個視頻或者系列節目進行投放,滲透進B站用戶的日常生活。
B站開始行動了,但對手們也在争先恐後地冒出來。
某家短視頻頭部機構告訴界面,他們從B站簽約了不少UP主,有兩位美食UP主表現比較好。其中一位在B站單期節目最高播放量是82.6萬,但他簽約機構當天,短視頻播放量在抖音上就破了百萬,目前單期平均成績是370萬。另一位UP主在B站上僅有9期視頻播放量超過百萬,但在加入機構當天,首條視頻很快就破百萬了。流量的高低則直接關系到UP主變現的可能性。
關于這一點,B站反複強調了陳睿主導的“去流量化”運營策略,:不把資源傾斜給頭部,而是相對均勻地分配給個性化多元的内容。陳睿認為,流量是結果,如果有好的創作者一定就有好的内容,後者會自然産生流量,“我們堅持品質導向,而不是流量導向。”
運營效率則是事關留存度的另一個重要指标。一般來說,平台方都會選擇和MCN機構合作提高效率。例如微博在去年投入30億扶持MCN機構,為的就是在流量池增長的同時,利用機構的垂直性讓中小玩家快速浮出,同時也開放大數據讓MCN機構的内容與廣告主的需求更好地匹配。而就在7月下旬,繼微博、抖音之後,快手也公開了自己的MCN合作計劃。
目前,B站還沒有像微博、抖音等一樣官宣和MCN機構的合作計劃。官方的說法是,自家比較實誠低調,已經有合作,但沒有廣而告之。
除了單個UP主,B站的整體流量可能也是未來的天花闆之一。以單季度為統計區間,一般來說B站熱門番劇播放在1000萬左右就算表現優秀,但這個數字在長視頻網站上通常會超過1億。生态流量則一定程度上決定着互聯網公司的未來,因為其在營銷、導流、運營、場景/功能上都能提供更多價值。
不過,界面訪問了多位相關人士,大部分都認為流量并不是B站的核心優勢,因此這種競争形勢也還沒到關鍵時刻。
“你看産品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麼,比如說百度搜索的核心競争就是推薦算法,對于社區的關鍵肯定不是産品形态。如果是産品形态,我做一個比知乎好10倍的産品有什麼用呢?我就擺在那。我做一個比微信好用10倍的産品有什麼用?微信的核心就是現在的體量,沒有辦法打。”作為骨灰級用戶,劉飛仍然對B站的社區有着充分的信心。
對于如今DAU已經達到2200萬的B站來說,繼續高門檻地篩選會員似乎是一把雙刃劍。以知乎為例,為了快速擴張,它的精英門檻被大大降低,導緻有老用戶認為這款産品失去了原有的調性,造成流失。B站在這點上表現得比較好,用戶風格至今仍然統一,2018年Q1的正式會員留存度高達80%。
但沒有快速輸入的新用戶同樣也伴随着危險,因為沒人能保證互聯網時代用戶的的忠誠時間足夠長。從2016年到2018年,在三年的Q1區間内,B站正式會員的滲透率是有輕微下跌的,從55%到了45.2%。其付費會員的滲透率有小幅增長,從0.9%到了3.2%,但仍然低于騰訊視頻的14%和愛奇藝的13%。B站的解釋是目前的互聯網發展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
相比增長率的放緩,B站用戶的類型則正在變得更加多元。根據方正證券的研報,B站2018年一季度播放量排名前五的分區是生活、遊戲、娛樂、科技、動畫。
雖然速度不算快,但擴張正在發生。這就觸動了部分老用戶的敏感。97年出生的Aurora從高中時開始使用B站,起初是在上面看一些TED視頻,後來她比較喜歡搜索各種CUT片段來看。但她察覺到,以去年為分界點,彈幕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優秀”了。“現在無論哪個播放器都不太文明了,常常引戰。開頭就有什麼建議屏蔽xxx。”
知乎用戶沖太桑也提到了類似的情形,“彈幕撕逼變成了日常,評論區從科普變成了不顧他人抒發己見的地方,不喜歡的東西就發一句垃圾,影響人觀看體驗的同時還美其名曰言論自由。”
Aurora注意到的另一個變化是,在CUT原創方面,讓她覺得有意思的内容不如原來多了,“影視剪輯比較明顯,比如《鎮魂》,關鍵詞搜進去,好多CUT都差不多。”
另一位知乎用戶克大夫則通過對比2011年與2018年分區的流量來分析B站的變化:七年前流量前列是番劇和動畫,七年後是遊戲和生活。“生活區的如此繁盛,也從側面反應了B站這些年來一個最大的變化,那就是從面向小衆的二次元群體,到面向所有受衆的變化。”
在知乎上一個談論B站過去和現在的變化的問題下,400個答案裡,有批評傾向的占了多數。然而,在這種過度的陣痛中,大部分用戶還是對B站有着難以割舍的情結。
“怎麼說呢,就像我用慣了網易雲音樂,總覺得有無形的‘财産’和情感,别人再說QQ音樂多好,我雖然知道但是也不太想換。”Aurora高三時,在B站看到了一部記錄自己高三生活的片子,她在該片評論區認識了幾位至今仍然聯系的朋友。
根據艾瑞咨詢,泛二次元人群的需求由高到低共分為四個階段:獲取内容,社交活動,深度動漫行為比如創作同人、購買相關産品。在高頻的需求當中,最主要的是獲取内容,其中看視頻的需求占了86.2%。而在00後群體,在線視頻已經在細分行業滲透率排到了第二,僅次于即時通訊。
以此為對照,泛視頻用戶與B站的用戶有着較高的重合性,那麼對後者的争奪就在所難免。作為一個社區,B站護城河很高,但随着公司發展,如果它試圖向外繼續擴張泛娛樂版圖,就會馬上迎來上述産品的“圍剿”。
但在楊亮看來,B站可能壓根就沒想過要“搶奪用戶”。“它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邏輯,确實跟其他互聯網産品不一樣。你可以說B站這個詞是有兩層概念,一層是作為公司而存在的B站,另外一層是作為文化群落和社團存在的B站。”一位接近陳睿的B站員工則告訴界面,陳睿和B站想做的隻是一個年輕人的文化樂園,是一個社區的服務者。在外界看來,這種“佛系服務”的形态就決定了B站至少在過去沒有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的狼性基因。
作為旁觀者,劉飛和方岩對B站不是太擔心,因為他們都認為B站的命門是社區,且不會輕易改變。“社區是否走下坡路和一切産品規律都是一樣的,看你的流入和流出。社區産品就是流入難,流出也難的狀态。社區産品的下滑一般是競争導緻流出加速,或者流入門檻不斷升高,任何一個社區産品都要面對這些,但這個事情對B站短期應該還不會有壓力。”方岩說。
“一般的産品流失可能是個人行為,但是這個産品的流失是網絡行為,我的朋友都在B站,要流失我們也一塊流失,這個一塊流失的成本太高了。”盡管劉飛不認識Aurora,但他預估到了這些年輕人的反應。
在一個新的、更好的産品出現之前,B站暫時是安全的。
目前,B站營收有接近八成來自于遊戲,其中自研的僅有1款,其他為聯合運營(63款)和獨家代理(8款)。其中,為B站帶來最大收入的是Fate/Grand Order,占據其移動遊戲收入的72%。但與此同時,财務披露的另一項數據顯示,移動遊戲生存壽命較短,連續兩年占移動遊戲收入超過10%的隻有Fate/Grand Order。且該遊戲的國服時間滞後于日服一年,會受到後者的影響。
在這種背景下,比較合理的選擇是調整收入結構,使其變得更具持續性,比如增加付費和廣告收入,這也是在線視頻的主流收入模型。在未來,B站希望把廣告的收入占比提高到50%,但沒有推進的時間表。目前這個數字僅為總營收的8.1%。一個現實情況是,陳睿早就承諾過用戶不加貼片廣告,大會員的權益無法在廣告和版權上體現得足夠明顯,付費和廣告短期内就難以明顯增長。
使得B站對付費和廣告如此警惕的可能是日本同類網站Niconico的衰弱,後者付費收入占了總營收超過七成,但因為犧牲了部分用戶體驗,在2016年用戶數就被Abema TV趕超。眼下這種情況對于B站似乎是一種悖論,良好的收入模型和用戶體驗暫時還無法并存。
盡管挑戰重重,但B站也難以被輕易唱衰。因為它其實一直有自己的底牌。這張底牌,叫亞文化。
在日本,二次元文化其實是以動漫為表現形式展現當代思潮的内核,比如社會高速發展期出現的《高達》、《奧特曼》、《哥斯拉》;泡沫期出現的《EVA》;新時期的《死亡筆記》等等。在中國,由于代際的文化區隔太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有出現某種具有國民性的文化标簽。在這種背景下,B站過去所代表的亞文化就承載了當代年輕人的所思所想。縱觀過去B站貢獻的熱詞,就可以管中窺豹。
中國處于高速發展之中,社會有着極高的離心力,三和大神的出現就是一個極端的社會指征。這一代年輕人開始變得佛系。他們保持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精神世界靠線上娛樂填充。另一方面,這一代年輕人也是城市化和互聯網化程度最高的,他們在B站線上世界建立的規則,或許正是他們對現實世界的抵抗。
伯明翰學派提出,亞文化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抵抗性、風格化和邊緣性。而B站成立之初,90後剛剛成年,ACGN的愛好者們地位遠遠不如現在高,是彼時的邊緣人群。赫伯迪格在《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一書中認為亞文化是通過風格化來完成的,是停留在符号中的抵抗,是一種儀式性抵抗,通過挪用、拼貼、同構來形成風格來表現抵抗性。而B站的彈幕與吐槽,恰恰就用符号完成了這種拼貼的風格。
具有抵抗性的亞文化會通常都是迷人的,因為其與主流文化不同,具有宣洩性,但它們也逃避不了收編與反收編的命運。2016年底,央視紀錄片頻道進駐B站,這個舉動被認為是亞文化與主流文化融合的标志之一。
陳睿及B站在大會員上的反複,正是亞文化被收編的最常見途徑:商業收編。而随着互聯網人群的結構變化,新的泛二次元人群湧入,B站早已不再是小衆之地了:它已由過去的風格标識演化成時尚,進而演變成一種相對大衆的文化形式。這是B站為主流文化做的貢獻,但其自身也在與主流的接洽中被消解了。
如何處理正在被消解和收編的亞文化,将是陳睿最大的挑戰。他曾說,“我們不會所謂‘去什麼化’,也不會刻意去成為什麼。B站就是給創作者提供一個開放的、公平的舞台,給所有擁有自己興趣愛好的人提供一個能夠讓他們快樂、并且能夠盡量包容各種不同愛好和聲音的社區”。
事實上,用戶們很少懷疑陳睿的初心,畢竟B站相對其他商業産品,已經是難得的心靈角落。但這個社區正在迎來“成長的煩惱”。B站的底牌,要握得再緊一些了。
上述采訪中的一位B站員工,對于近期公司受到的一些批評感到有些緊張,因為在他看來,B站就不是一個被設計出來去争奪一些什麼東西的産品。“好像是對于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要麼統一全宇宙,要麼就得死是吧?好像對于B站,很多的報道和理解上隻是留下了這樣的邏輯。”他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理解B站到底在幹什麼。
身為80初生人的方岩覺得,短視頻之流目前還很難對B站這種強黏性的社區造成威脅,因為前者更像是一過性的“奶頭樂”。他可能沒有意識到,社區的底色是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正在不斷地被分裂。
從前那個被少數意見領袖統治的文化場,已經變成了由自媒體、微博、抖音、直播、遊戲等等構建成的新拟态環境。在這個環境裡,社會的meme更加分裂和難以捉摸。
比如Aurora和她的朋友們,她們真心地熱愛B站,但也同時活躍在其他應用上。盡管她強調自己分得比較開,不會順着網線從B站爬到微博,否則看的内容就會過于相近。但文化群落的分裂已經形成了。
對B站來說,這些分裂出的新文化群落,或許将構築成比巨頭圍獵更加龐大的圍城。
(應受訪對象要求,方岩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