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是古代的一種器物,跟酒有關的,因為缶是一個漢字,讀音為fǒu,亦作缻,按《說文解字》解釋: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鼔之以節歌。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擊缶。
古代缶我國古人很早就開始根據樂器主要發聲部分的制作材料來給樂器分類,《三字經》中就将金、石、土、革、絲、竹、匏、木合稱八音。缶,因為是由土燒制而成,也就是土類樂器。當然,這種分類方法是很原始的。
中國八音中的土類樂器,主要的隻有兩種,一個是埙,另一個是缶。缶的形狀很像一個小缸或火缽,是很少見的樂器。埙的曆史悠久,目前發現最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餘年,最初隻有一個吹口,有音孔,而後慢慢增加演變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埙的音色柔美,音質圓潤,頗有高處不勝寒的凄涼美感。
《樂典》對此記道:缶,說文曰:瓦器也。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也。爾雅雲:盎謂之缶。注雲:盆也,坎其擊缶。渑池會,秦王為趙王擊缶是也。李斯雲:擊甕扣缶,真秦聲。并且明确地列缶在土音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